近日,多家上市猪企公布4月份生猪销售月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傲农生物、天邦股份、大北农、唐人神、金新农、东瑞股份、正虹科技10家企业4月份销售生猪共计1030.26万头,其中牧原出栏量高达632.1万头,比温氏、新希望、傲农生物等9家上市猪企的出栏量总和还要多233.94万头。
进一步统计发现,10家上市猪企1~4月的累计出栏量高达3529.54万头,其中牧原股份“一枝独秀”,以2013.8万头的出栏量稳居榜首,牧原股份在《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中提出2022年生猪销售增长率不低于25%的目标,根据2021年生猪出栏量初步推算牧原股份2022年生猪出栏目标将不低于5023万头,由此可知牧原股份1~4月已完成全年出栏目标的40%。
另外根据近期公布的上市猪企一季度业绩显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分别亏损51.8亿元、37.63亿元、28.79亿元、6.74亿元,普遍陷入亏损状态。
“当前生猪养殖还没有扭亏为盈,3月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327元,比2月多亏了153元。”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根据专家团队预测,随着新生仔猪数高位回调、饲料成本高位回落等有利因素不断积聚,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实现扭亏为盈,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事实上,国内每3~4年就会经历一轮猪周期,其本质是供需错配,最终影响价格波动。本轮猪周期自2018年6月开始上行,至2019年11月最高单周均价飙升至40.9元/千克,涨幅达262%,随后于高位震荡13个月,自2021年1月起开始急速下行,至2021年10月跌幅74%,最低单周均价10.78元/千克。
目前,猪肉价格已于低位徘徊数月,行业内纷纷猜测,猪价下行空间有限,今年二季度或是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亦有分析人士指出,要谨慎看待猪价猪肉价格的这一波回暖。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表示,五一、端午等节日,消费可能会增长,支撑猪价进一步回暖。从生产方面,因为五月份前后就是产量的高峰,那么产量增长也会逐步减缓,预计到三季度可能基本实现供需平衡。
光大期货研究所生猪行业研究员孔海兰表示,从基本面情况来看,生猪市场的供给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这次的生猪价格上涨并不具备趋势性上涨动能。
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达到4546万头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持续回落。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尽管已回到合理产能区间,仍略高于正常保有量。要知道,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代表生猪产能。后续生猪产能能否进一步下降,尚待观察。
“3月下旬大概率成为生猪现货价格的年度低点。但短期生猪价格继续上行的空间有限。”光大期货生猪分析师吕品表示,养殖端与屠宰端之间的博弈决定近期生猪的供给量,而在当前消费淡季如果出现高价抑制消费的现象,那么短期生猪价格上行空间将会十分有限。因此,判断本轮猪周期是否就此完结,生猪价格能否持续走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