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

2022-11-22 16:28:27李佳静
关键词:测量教学模式工程

刘 哲 李佳静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现阶段,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内已经有许多大学构建了MOOC、钉钉线上教学平台,从而有效推动了高校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1]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持续地受到电子产品、网络技术、信息化及数字化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在课堂中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并不陌生。[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难以有效满足当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无法匹配学生的现代化认知水平。因此,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工程测量”课程在高校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学生参与相关资格考试(如施工员、监理员、造价员等)中的一门重要课程。[3]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各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和测量仪器的操作层面,忽视了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应当注重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课程时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也仅仅停留在测量仪器的使用层面,对于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质量不高。在互联网时代,其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教学形态,通过构建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的无缝教学模式,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学习的范围,拓宽教学的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的体验,从而有效改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效率。

一、工程测量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在工程测量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诸如“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场景出现较为频繁,直接造成学生在工程测量课堂中活力缺失,学习的兴趣、热情较为低落。具体来说,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内容较为陈旧。从当下工程测量课程教材来看,其与课程的前沿知识存在一定的偏离现象,教材内容创新性不高、新颖性不强。而教师在教学中又通常会受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造成学生所学内容无法与实际工程案例相联系。

二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对象较为被动。学生在工程测量课前的准备工作并未做好,导致上课时难以有效抓住课程的重点、难点,久而久之出现枯燥、乏味等问题,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课,造成听课的效率不高。同时,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较少,在课后也仅是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程作业。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

三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手段较为单一。由于工程测量课程属于一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科目,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其通常体现为,注重理论、记忆,而对技能、操作等有所忽视。在一次课程中,以90 分钟为例,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时间约为35 分钟,演示仪器与操作的时间约为10 分钟,然后还需要花费15 分钟解答小组提出的问题,剩余仅有30分钟的时间可供学生学习仪器的操作并完成课程任务。此种模式显然无法达到工程测量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效果。

四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环境较为单调。对于工程测量的课程知识而言,学生获取技能、知识的主要途径为课堂,此种较为单调的教学环境无法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同时,在该模式下课程教学的资源也较为匮乏,因此学生知识面难以有效提升。

二、“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基于“互联网+”教学的相关理念和要求,其对于教学模式改革最为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关手段,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施工员、测量员的职业岗位能力、技能水平等为重要内容,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目标。[4]高校与教师应当积极搭建网络在线教学平台,从而实现从课前预习发布任务,到课堂教学、经验分享、模拟实践,再到课后复习、发现问题、巩固实践的全流程教学模式,并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内课外协同化、虚拟现实融合化的立体式高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发布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按照4—6 人一组的人数设置组成课前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需要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中完成教师所设定的课前学习任务,通过电脑或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地开展课前理论知识预习活动,并通过一些微视频了解课程相关知识点,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分布状况,同时可以支持对预习情况的自我测验。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后台管理端实时地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任务完成状况,知道哪些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哪些同学还未开始学习任务,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按时完成。此外,在线教学平台支持自动批改学生测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我测验的情况了解得分状况,统计出错题目的相关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任务安排。

(二)课堂教学经验分享,开展实践活动

在课前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状况,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相对一般的小组可以提出鼓励与期望的寄语,对于那些表现不够积极、主动的小组则应当予以相应的鞭策。对于每个学习小组而言,其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均能有所收获,相应地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任务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问题罗列出来,鼓励学生进行抢答解决不同的问题,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记录,在后续的考核评比中可以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对于一些无人回答或回答错误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集中讲解,从而实现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个性问题互相探讨的教学策略。此外,在工程测量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应当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需要对课内实践活动进行准确记录,采取视频录制的形式将实践的整个过程与结果清晰记录,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中,教师可以及时对视频内容进行观看,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能够对学习小组的实践数据进行检查。学生也可以通过回放等了解实践环节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

(三)发现学习问题,再次实践验证

对于学习小组而言,每一个小组均可以选择一个相互帮助的小组作为课程知识学习的“朋友”,然后可以观看小组的视频、实践结果等,可以将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不科学方法、不准确数据等内容分享至在线教学平台评论区,并给出自身的观点与解决措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总结,找出实践环节中容易出错的点。同时,在线教学平台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外部专家、企业工作人员等,从而构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专家、学生与企业人员的沟通互动渠道,拉近学生与企业、与专家、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效掌握工程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再次开展实践,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与验证。

(四)课后强化阶段

针对工程测量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习题并发布在在线教学平台上,要求学生在课后按时完成相关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当将平台中学生对习题完成的质量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教师可以选取统一的时间开展课程知识答疑,以线上答疑的形式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从而实现与学生的高效互动,并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应当结合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现实实践的工作场景,为学生引入一些真实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促使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可以持续探索,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并将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生活中,进一步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一些工程测量的测绘技能竞赛、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实验等活动,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工程测量技能。

四、“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案例

教师通过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对工程测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本研究选取相应的案例进行分享。以某次教学为例,在实践中首先对工程测量课程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的使用,无法充分想象具体的实际操作场景,同时也难以清晰、直观地对仪器的内部构造形成较为深刻、直观的认知,进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并不良好,知识基础掌握较为薄弱,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对一些数据处理等知识点内容难以有效消化。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可以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完成线上课程知识预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外部平台的视频导入预习PPT 课件中,如MOOC 平台、雨课堂等,如选择浙江树人大学吴章土等教师制作的视频,然后在课件后设置10 个左右的课程预习测试题目,每道题目分值为10 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务必完成相应的预习活动。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管理端后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分数以及每道题目的正确率,从而在后续的实践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明确课程教学的重点与方向。此外,教师在线下课堂讲解环节也应当穿插一定的测试题目,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实时完成题目的回答,从而快速、及时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况,测试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中随机点名的功能,抽取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注意力。在线教学平台中的视频内容,也可以引入实时弹幕互动等功能,从而增强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完成课前预习学习任务、观看学习视频时长、答题正确率、课堂互动情况等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参与工程测量课程的实际状况,并最终量化形成工程测量课程过程考核的成绩,在期末时可以将其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得出学生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最终成绩。以本校2020 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研究过程中分别设置了两个平行班级展开对比,一个为实验班级、一个为对照班级,实验班级采取互联网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学习,通过一定周期可以发现实验班级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显著高于对照班级。

结语

新时期,教师借助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规避传统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弊端,并继承其优势,从而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平台开展课前学习任务发布,引导学生高效开展知识预习;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与学习经验的分享,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并准确记录活动中的相关内容;课后复习环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借助平台巩固所学课程知识,并实现与专家、教师、企业等人员的有效互动,从而内化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实践案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测量课程学习兴趣,掌握相应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成效。“互联网+”教学的应用可有效改善高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可学的新型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测量教学模式工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测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