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2-11-22 16:28:27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化学化学

孔 燕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虹桥校区 江苏泰州 225444)

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起高中学生引发的安全事件,或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而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高中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高中生安全教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以往高中安全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差强人意,并未有效改变现状,故人们开始思考安全教育的新渠道,由此催生出安全教育学科渗透理念。该理念提倡在相关学科中融入安全教育元素,借助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增强安全教育的直观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对此,如何实现渗透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化学教学为例展开相关研究。

一、安全教育与化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于高中化学的特殊性,大部分的化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需要以教学实验为辅佐,辅助完成教学任务。在众多高中化学教学实验项目中,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学生必须在教师的看护下,严格依照基本要求展开活动,其中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为了保护学生安全,故可以将其看作是安全保障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教育意义,因此安全教育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在这一基础上,高中化学教学成为了安全教育的一大渠道,两者之间不仅不冲突,还非常契合。因此,安全教育与高中化学教学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安全教育渗透可行。[1]

二、安全教育内容及要求

高中学生思想灵活,在化学课堂中,虽然化学试剂、药品种类单一,但是也包含诸多潜在危险因素,所以,安全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内容,不能仅包括化学实验过程的安全教育,还应结合教育要求,逐步扩大安全教育范围,提升高中生化学知识运用安全意识,以此确保社会及生活,甚至是生态环境的安全性。[1]以化学课堂为桥梁,渗透安全教育元素,需要教师打开教育格局,提升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与全面性,通过安全教育内容的不断明确,凸显安全教育本质,使学生以化学知识为桥梁,在准确记忆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基础上,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以此凸显安全教育的实用性。在安全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高效回馈社会的应用意识,使其以化学知识为支撑,以社会、生活安全为目标,将所学转化为成长动力,以此实现安全教育的内化目的。安全教育与化学知识之间,具备较高的联通性,是相互联系、互为情境的关系。在高中化学渗透安全教育时,教师要结合安全事项,讲解化学知识,使高中生明其因、知其果,并全面认知安全教育重要意义,以此自觉纠正错误操作行为与意识,为优化安全教育成效,提供有效支撑。

三、安全教育渗透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在教育事业不断深入背景下,高中教育任务发生了转变,越发重视社会及学生个体的同步发展。作为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础条件,高中生各项能力的均衡、稳步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从而促进教育事业高品质完成发展、育人任务。[2]为了有效提升安全教育渗透成效,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原则,充分尊重高中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根据学生个性化潜能挖掘需求,细化安全教育渗透方案,在丰富学生发展、学习机会同时,以化学知识为桥梁,渗透安全教育。以生为本的安全教育原则,不仅能够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人才的多样性,还能使其充分体会安全教育本质。

(二)促进学生发展原则

生命安全、环境安全等都属于安全教育范畴,教师要准确把握安全教育内涵,有效拓展安全教育范围,在高效渗透安全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化学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还要重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使其深刻体会人生内涵,以此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在化学科目中,包含多种安全教育元素,是教师科学渗透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为了凸显安全教育本质,教师要在促进学生发展原则指导下,培养高中生尊重生命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困难、挫折中,感悟成长真谛,并在努力拼搏中,寻找成长动力与快乐,以此充分感悟人生,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为安全教育成效的稳步提升,夯实基础。

四、安全教育意义

(一)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高中化学具有明显学科性及生活性特点,教材内容中大多数的化学知识,都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部分现象,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元素,不仅能端正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使其准确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科学运用化学知识,还能充分凸显化学实验成效,为高中生厘清安全教育与化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支撑,以此构建安全、和谐的化学学习环境,为高中生拥有健康、正确的知识运用意识,提供良好服务。

(二)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

安全教育不仅包括生命安全,还包括和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构建,涉及高中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以化学教育为切入点,渗透安全教育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安全意识,并使安全理念在其心中牢牢扎根,为和谐社会、安全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劲推动力。作为知识衔接重点环节,高中化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安全教育优势,是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路径。作为社会进步的主要人才支撑,高中生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有力担当。在高中化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环境保护基础,为其日后创新绿色环保建设方法,科学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关系,提供有效服务。

五、安全教育渗透路径及策略

(一)渗透路径

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四条路径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具体如下:

第一,教学目标。以往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故目标中并不包括安全教育元素,但因为化学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学生做出不当行为,很可能害人害己,所以安全教育理应是化学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这一基础上高中学校应当要求教师将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为目标,结合以往目标内容一同进行教育,教师依照目标进行教学即可实现安全教育渗透目标。

第二,教学内容。以上提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会提出一些基本的安全要求,这些要求属于安全教育内容,但教学中仅仅提出安全要求,并不满足安全教育需求,说明安全教育在化学教学内容层面上还要进一步渗透。对此教师可以在化学教学中提出更多的安全教育内容,以调动学生安全意识,并掌握应对已发生安全事故、从中保护自己的各种技能,由此更全面地落实安全教育目标。[2]

第三,教学模式及方法。在教学目标基础上教师要思考实现目标的方法,而单纯给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不足以实现目标,说明教师在安全教育中要讲求方式方法,故安全教育应当渗透到教学模式与方法中。即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体会安全教育内容内涵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正确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安全意识。高中化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化学知识讲解中,涉及的化学品种类较少。基础性的化学品,并不代表其不具备危害性,基于高中生“尝鲜”心理作用,其会混合多种化学试剂,导致危险系数上升,严重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基于高中生薄弱的安全意识,在化学课堂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渗透安全教育,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其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科学降低安全风险,奠定思想基础。

(二)渗透策略

参照以上三大渗透路径,高中化学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策略有三,具体如下:

第一,要让安全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目标中,必须让化学教师重视安全教育,并且形成安全教育责任意识。但以往化学教师在这两点上都有不足,说明安全教育无法直接渗透到教学目标,在这之前学校还要破除化学教师层面上的问题。[3]着眼于这一点,建议学校对化学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中要向化学教师介绍化学教学与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诸如学生在缺乏安全意识的基础上可能会做出不当举动,导致化学实验仪器损坏,使得有毒有害化学气体泄漏,这对全体师生都有不利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化学教师对安全教育抱有更高的重视度,同时将安全教育视作自身责任,随即学校再提出安全教育要求,设定教育目标,使得安全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目标中。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采用两种策略实现渗透:(1)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典型的案例,并对案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这样能让学生对安全事故有更深的了解,并有意识地避免自身引起同类安全事故。例如,某教师就在课堂上展示了一起化学实验室气体泄漏的影响,事故中有两人因为吸入气体过量当场晕倒,所以通过案例学生知道气体的危险性。在实验涉及该气体的环节中都表现得小心翼翼,严格执行安全标准,说明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2)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项目提出安全教育内容,即在安全措施到位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并且进行演示,因为有安全措施保护,所以事故表现不足以伤害到人,但能让学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例如,某教师就在安全措施的保护下进行了化学实验,实验台上顿时产生爆炸反应,随后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控制了化学物质的用量,所以爆炸反应不足以伤害到人。但实验中化学物质的用量过高,爆炸时就可能伤害到人的,这就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都自觉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加之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方法。

第三,针对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议化学教师遵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选择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予以学生充足的能动性,再选择引导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这样学生能更好体会安全教育内涵,促使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并掌握相关自我保护技能。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导,自身则作为引导者,采用情境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出情境,类似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你认为可能会发生哪些安全事故”。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代入情境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危险,更有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同时学生在思考中还会动用化学知识,故该方法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第四,要想稳步提升高中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能根据实验要求,规范自身操作,化学教师可以在常规教学中,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向高中生渗透安全操作常识,经过时间的推移,在教师潜移默化影响下,使其形成极高的安全意识。[4]首先,为了提升教育成效,凸显安全教育本质,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并将高品质的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推送给高中生,以此提升其安全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机会,使其能针对某个安全教育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此实现安全教育的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稳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留言及评论,进行科学整理,并筛选出代表性高、实效性强的留言。一方面,为其优化安全教育方案,拓展安全教育渗透路径,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为学生深挖安全教育内涵,体会安全教育本质,提供良好服务。其次,单方面输出安全知识,并不代表学生能全部掌握。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安全规则内化于心,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举办安全知识大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备赛内容尽量向化学知识靠拢,在丰富学生化学实验操作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以此实现安全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及遇险后保护自己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以往安全教育的展开方式太过粗放,故教育质量并不能让人满意,这就要秉持安全教育改革理念,应当将安全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化学教学可以让安全教育更加直观,并深入学生内心,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安全意识形态,同时传授学生自我保护技能,由此可以全面、深入地实现安全教育目标,起到保障安全教育质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化学化学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5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