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旺姆
(西藏山南市扎囊县中学 西藏山南 850800)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学科知识的价值。现阶段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认识到科研活动参与的价值,缺乏对数学知识的严谨思考,无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数学学习,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不足,不利于学生长久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渗透,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一种乐观的心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数学课堂教学是在师生双方互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如果课堂上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传授,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的取得。而情感教育的有关理论表明,人的情感具备多重功能,积极的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让学习工作的开展充满热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在教学氛围烘托中融入情感教育,这样能够使学生轻松地融入其中,增加学习的动力。
在实际的情感教育渗透中,应该遵循相关原则。不仅要保证情感教育工作开展的科学性,还需要保证情感教育的艺术性,让教师实现自然的情感融入,避免滥用情感,因为毫无节制地滥用情感会引发各种问题,所以应该在教育中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这就需要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一种乐观的状态,主动地接受学习的内容。通过情感教育渗透,传播积极的思想,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强对师生关系的培养,通过创设融洽的氛围,实现情感教育的价值。
现阶段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过度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问题解答和情感渗透,也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作用,这就无形中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无法激发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给数学知识的学习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所以数学知识教育无法取得最优教学效果。在初中数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加强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融入,在教学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都会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分开来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两个独立的教学方向。[1]其中对于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单门地开设课程教学,认为将情感教育融入常规知识教学中效果甚微,受到这种传统思维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将情感、知识教育相分离,使学生无法满足自身情感的需求,降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就要积极地转变自身观念,加强对情感教育的深入理解,让其将情感教育的内容充分与知识教育相融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满足学生情感教育的需求。比如:在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考虑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性质,让学生充分了解相关性质后,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将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形说出来,分析轴对称图形所具备的特点,掌握相关知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将自身所找图形的特点进行描述讲解,让其他学生和教师说出事物的名称,然后根据性质罗列在黑板上,接着在总结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黑板上描述的图形仔细观察,通过深入地讨论总结轴对称图形特点,让学生从自己身体上找到轴对称相关的知识,说出身体上哪些器官具备轴对称性特点,接着教师总结轴对称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情感教育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课本知识内容,深入地感知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特点,让学生能够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获得自身情感需求的满足,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科其实是一门蕴含美的学科,数学知识中涉及的美学元素十分丰富。比如“黄金分制”和断臂维纳斯的形体中,都涉及美学的元素,各种函数中对于美学的体现也十分广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感悟情感陶冶的价值。所以在初中教材学习中,可以利用数学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深入对数学学科的了解。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由来的故事,讲解勾股定理在不同国家的演变过程。因为在古代,人们通常将直角三角形当作勾,把长的直角边当作股,因此这个定理就被当作勾股定理。这个定理到了西方国家,就被命名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其将毕达哥拉斯的名字进行了命名。在勾股定理由来的讲解中,不但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认识,让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加强情感处理,从主体认知因素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数学学科的情感教育,往往需要加强对教材的科学处理,从教材内容中深入地提取情感性内容,让学生形成对数学情感的深刻感受。因为数学情感来自数学自身探索,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各种美学因素,各种结构布局等都能深刻地体现美学因素和情感特点,这也不是通过无休止的理论堆砌而成的,所以在开展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对美的展现,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从思维认知角度和知识排列角度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再比如,在进行“平面图形”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优秀艺术品的利用让学生获得认知,比如可以通过选择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体会黄金分割的美学特点,在教材知识中挖掘情感元素。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而言,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都要设定特定的教学目标,方可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因为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实践性学科,主要就是探究客观世界和秩序的知识,内容中涉及许多“数、形、关系、图像”方面的问题。数学学习需要漫长的知识积累,也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各种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地优化情感教学目标,如此方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使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只有优化情感教学目标,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方可让学生在数学学科的感悟中追求真理,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比如: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记录“数学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将每日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详细记录下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语言表达数学学习中的思想和情感。对于《图形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将图形的周长公式记录下来,然后再将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图形学习,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优化教学目标,就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V三棱柱=×底面积×高”“S圆柱=S底面积+S侧面积=2πr2+2πrh”等,这些常见的公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实现数学问题解决,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就要适当地做好数学文化的融入。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数学知识探索,通过教材所涉及的素材,进一步研究数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学是可以在情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只有将所有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明确实践和探究之间的关系,用情感教学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教师在整合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在情感教育中融入数学文化,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转化给学生。比如,学生在开展坐标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开始无法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无法深切地感受坐标和我们生活实际的联系。基于此,只有在情感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本知识的转化,方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个人的座位当作坐标中心点,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处位置分析自身在班级中的坐标,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了解坐标。结合实际环境调动自身的情感,让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让数学文化充满有趣的色彩,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不同数学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难题探究中,进一步提高思考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引导,通过分科制教学方法的利用,使情感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尊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科目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实践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得到知识延伸。这种情感教育融合客观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4]比如,可以在物理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物理公式对知识进行演算。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用于政治学习中,在政治科目中,涉及许多经济方面的知识,此时就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如此加强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做好客观评价引导,适当地加入情感教育,能够深度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各个科目之间的交流和掌握,使数学学习的环境更加和谐。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给予客观评价,通过中肯的态度给予学生支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情感教育,在数学知识学习中逐渐发现自身的盲区,然后对盲区知识进行改善。比如,学习《确定与不确定》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方面教学内容当作案例,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同步进行。首先,在确定与不确定方面知识的导入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所学知识罗列出来,然后教师为学生准备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题目练习情况和解答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分析讨论本节课相关知识,认识本节课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掌握事件的相关规律,如此方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完成课堂学习知识后,对黑板上罗列的练习题进行讲解。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在科学育人观、教育观基础上提出的,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便于学生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树立学习自信心,提升自我认知发展水平,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良好的育人目标,教师就要关注数学知识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数学知识进行发展、开掘、利用,如此放大情感的作用,将情感教育透射在学生的认知领域,优化课堂教学效能,让情感教育方式的利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实现对数学科目的客观评价,满足学生自身情感的需求,优化学生情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