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伟
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直是高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既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还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生活、学业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之下放松身心,舒缓压力。随着目前新媒体时代特征的日益深化,高校大学生有了更多更便捷的途径去接触音乐感受音乐。作为艺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社会文化氛围中,高雅的、推动人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音乐有被忽视的嫌疑,而大量低级趣味、萎靡消沉的音乐则充斥着各个角落,这些音乐让大学生的思想情趣庸俗化,离全球语境下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目标渐行渐远。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音乐艺术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优化音乐教学实效,通过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来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高尚品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议题。本文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存在的困境和难题,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改革途径。
音乐鉴赏指的是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欣赏的能力。通俗来说就是感受和品味音乐的能力,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主客神遇来想象音乐情感和色彩的能力。音乐这门艺术的产生几乎与人类艺术的起源同步,因此,音乐鉴赏能力是人类内在精神和情感追求的体现。早在两百多年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曾经提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好的音乐只是基础,对音乐的感受仍然受到主体的限制,这里的“音乐感”就是听者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塑造,只有经常接触好的音乐,学会不仅用耳朵从感官层面上来“听”音乐,同时,利用内心的情感,来深入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之中,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音乐内涵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这才是真正的鉴赏音乐和听懂音乐。
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如此,在欣赏音乐时将主观感知、情感体验、画面联想等心理活动进行整体融合,从而形成对音乐的筛选、鉴别和赏析的过程。大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在听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时有感而发地产生一些欢快或者悲痛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初级的音乐鉴赏能力,即听到一首音乐可以明确地表示好听或者不好听,大致能够听明白音乐中欢快或者悲伤的感情基调,但却无法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的情感或色彩,不能明白音乐的深层内涵,无法做出准确的、具体的音乐评价。如听到《黄河大合唱》,大部分大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恢宏壮阔、气势磅礴,但却不能说出其中的旋律变化,基本乐理知识。听到《春江花月夜》,可以听出其中柔婉的旋律和宁静的情调,却难以引起自己切切实实的情感变化。听到《命运交响曲》,可以听出其激昂有力、气魄宏大,但却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倔强不屈的英雄情感。
尤其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作为艺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低级趣味、萎靡消沉的音乐充斥着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个角落,这些音乐让大学生的思想情趣庸俗化,对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更加便捷地接触到多元化的音乐,而良莠不齐的音乐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冲击。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迫在眉睫,只有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让这些天之骄子自动甄别出音乐的好坏,才能在纷繁芜杂的音乐世界中保持清醒,在音乐艺术追求中不断提升自己对“美”的修养和品位。
我国高等教育受历史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向来都是比较重视专业课而忽视素质培养课程,这就导致了当下大部分高校都不太重视音乐教学。由于对音乐课程的不重视,自然也不会投入过多资金在这一课程上。资金的制约让许多音乐课程无法引进新媒体教学设备,音乐鉴赏课程也就不能更好地开展。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科技手段,包括多种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化工具的使用。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于新媒体技术和工具的广泛使用还在进一步的摸索之中。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大部分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师缺乏新媒体技术教学的实践经验,无论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都仍然习惯沿袭传统的音乐鉴赏课程来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新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很难取得突破,导致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割裂了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思想素养之间的关系。
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照搬西方音乐教学体系,随着时代发展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很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只是生硬地讲解乐理知识,而不让大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大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经历仔细感受、品鉴音乐。课堂模式一般都是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由老师将大师们的乐评意见或者教材上的见解告诉学生,学生并没有机会主动思考,鉴赏音乐。一节课下来只是老师讲完了他们所想讲授的,而学生还是什么都没有学到。音乐鉴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东西,如果只是一味听从老师或者权威的意见,而不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其中,这样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便会千篇一律,没有个人特色,音乐鉴赏能力根本不能有本质上的提升。
有部分高校加大了对新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投入,但是却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课程上,新媒体的使用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精美的视频画面和震撼人心的音乐效果,促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但是很多高校或者高校教师,却没有意识到,技术和工具只是基础,核心仍然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适应于当前时代环境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仅仅追求新媒体工具的使用,而忽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仍然导致大学生音乐想象能力的匮乏,无法真正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比如《梁祝》的音乐风格优美、凄婉,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这首作品中凄美悲凉的气氛,但因为古代和现代的爱情本身存在萌发和成长的环境差异,更重要的讲清楚作品背景,从而理解古代的相爱之人无法在一起的渴求。但有的老师仅仅是利用新媒体向学生事无巨细地展现这一爱情故事,导致学生根本无法领悟到两人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和相爱而不可得的悲凉,从而无法真正地理解这一音乐的深层情感。
音乐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它用旋律来打动人心丰富精神需求。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路径。在当今的新媒体背景下,笔者针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高校要明确意识到新媒体对音乐教学的影响,认识和了解新媒体的引入对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因此,对新媒体的投入是音乐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应积极引进先进的音乐教学设备,完善音乐教学资源配置。同样的音乐,不同的播放设备播出的音乐效果完全不同。高质的音乐能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音乐。大学生只有多受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听多了优质音乐,才能练就出善于欣赏音乐美的耳朵,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重视学校的音乐社团建设。大力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社团,提高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大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对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的实践欣赏。高校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音乐鉴赏活动,让大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提升自身欣赏音乐的能力。高校组织并积极举办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活动,让广大的大学生能切身参与音乐中去,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学习环境。
教师作为音乐教学课程中新媒体的使用者,面临着利用新媒体这一科技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考验。因此,提高教师操作新媒体的能力,必定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老师了解和应用新媒体欠缺的现实情况,高校应该鼓励老师多使用新媒体,提高在音乐教学中对新媒体的使用率。例如在新学期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先了解好学生的音乐素养,根据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程度制定教学大纲。而不是盲目地用传统的教学大纲,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适当的使用新媒体,避免简单粗暴或者过度的滥用。比如在播放一些大学生可以欣赏的音乐时,可以先不用播放视频,让学生可以自行想象,增加大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校可以组织培训项目,培训教师新媒体的使用,让教师有机会掌握新媒体使用技能。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应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新媒体知识,只有充分、全面了解了新媒体知识,才能更好地将其把握和运用。教师可以利用好新媒体这一技术手段,通过视频或者让学生自己使用乐器演奏,让大学生感受同一首音乐的不同版本,让学生自己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距,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
我国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灌输者。这一模式极其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校音乐鉴赏课堂不同于专业课堂,它注重的是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在音乐鉴赏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根据实践教学经验表明,以学生为主的上课模式更能激发大学生的上课热情和主动性。在音乐教学领域,让大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课堂活动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鉴赏音乐。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建立老师和学生平等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更大程度地激发大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师应抛弃总是按照参考书授课的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情况而制定教学内容。偏爱听流行音乐时当下大学生最普遍的音乐“偏食”现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应当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入门的时候,可以先选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让学生鉴赏,既可以引起大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又可以增加对音乐鉴赏的自信心。等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适当让大学生鉴赏更深层次的音乐。如果觉得学生的基础很扎实后,就可以选一些经典的曲目让大学生评析,渐渐引导大学生带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引发大学生对这首音乐更深程度的共鸣。
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质上的提升,必须注重全方位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第一,是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大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应当包括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别,这是音乐鉴赏的基础。第二,对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学会感受不同旋律、节奏的音乐音响,是大学生鉴赏音乐不可或缺的一步。第三,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余音绕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认真记住一首乐曲,才能在印象深处细细品味其中的音乐奥秘。第四,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能力。这是鉴赏音乐最高的境界,也是极少数大学生能达到的境界。要切切实实地理解一首音乐的情感,必须做到对大量优秀音乐作品欣赏实践。一首音乐要反复听上数次,并且要经常多听优秀、经典的音乐,这样的精雕细琢才可练就一双会捕获音乐美的耳朵。第五,要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只有打好坚实的音理基础,才能明确知道一首音乐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好。
最后,强调美育的价值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培养和重视。欣赏音乐作品和欣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除了听觉上的享受,可以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用心灵去体验更多情感,感受作者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理解。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高级人才群体,提升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提升整体国民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现如今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其滞后性和落后性的问题比较突出,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任重而道远。高校应当渐渐重视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教学工具的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将音乐的“美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高尚品位的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