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云
(江苏江阴市顾山实验小学 江苏江阴 214413)
在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主要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用性,另外一方面是工具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比较大。因为数学知识往往较为抽象,而且富有逻辑性,而小学生自身身心并不成熟,经验并不丰富,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导致他们学习效果不佳。在目前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开始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推广。当前“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所以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改变,推动了新课改的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思维能够帮助教师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
就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而言,教师教学过程中主要参考教材,提炼主要内容,并通过板书呈现,完成教学任务,该方式较为刻板,而且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开始引入了“互联网+”思维,这使得教师充分意识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更灵敏,教学策略更多元化,而且注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互联网+”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在学习任何事物时,如果有强烈的兴趣,那么其学习效果往往更好。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兴趣,过于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这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也阻碍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思维,使得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学方法也更合理且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1]。
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体现在: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有难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可以及时化解。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搜索对应的知识点,这使得学生不再惧怕难题,而是有了化解难题的欲望,在探索欲望的激励下,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他们愿意主动思考,并希望解决问题[2]。
到目前为止,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无法理解如此多的抽象数学知识,小学生的理解力相对较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所以学习效果受到了影响。作为教师,要化解这一问题,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抽象知识,使其更加直观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多媒体就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入“互联网+”,比如制作PPT,使得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易懂,给学生创造更加有趣的学习氛围和条件,使得学生快速理解晦涩的数学内容,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科技也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在各行各业中引入互联网后,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就数学科目而言,使用互联网资源已经越来越普遍,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互联网+”思维的引入确实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到目前为止,“互联网+”的使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使用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处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通过使用这些新技术,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并且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就当前教师的使用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使用较多的是PPT,而对于其他资源,教师使用率较低,这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3]。
第二,使用时机不合理。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在合理的时机内使用互联网。否则,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导致学生分心,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生的思路等等。比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使用信息技术,过分地关注制作PPT,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导致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第三,在应用中不重视学科自身的特征。就当前来看,教师确实非常重视互联网,并且能够将相关技术运用于课堂中,但是,教师不重视学科的特征,导致使用该技术过于形式化。部分教师提出,为了落实国家政策,满足新课改需求,在教学中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但是,他们使用的技术和学科特征不匹配,导致既定的教学目标依然无法实现[4]。
第四,内容花里胡哨,导致学生出现视觉疲劳。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比较重视使用互联网技术,但是,他们却忽略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重点集中于PPT的画面、声音或效果等,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注意力较差,而花里胡哨的内容容易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更不集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叠加网络资源,导致学生长期盯着PPT看,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出现视觉疲劳。
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中,预习环节不可或缺,小学数学科目也是如此,该环节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教学以及学习参考的主要内容在于教材,这导致在预习环节,学生没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借鉴,而且教师也无法及时监督学生,结果造成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大规模普及,使用率也不断提高,互联网渗透于教育行业之后,学生预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可以采取更科学的方法,这有利于提高该环节的学习效果。在预习环节,作为教师,也要提前在互联网上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及时上传到平台中,让学生把这些资源和课本知识融为一体,使得他们的预习内容更丰富多样。同时,教师还要通过互联网平台给学生提供指导,使得学生的预习效率更高。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这一课的预习为例,通过借助互联网,教师将知识做成动画,或者寻找相关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寻找他们周围与圆柱相关的东西,并仔细观察和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5]。
上文已经分析过,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学习难度确实比较大,尤其是理解方面。所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点和重点,而且问题无法化解。针对这一现状,通过使用互联网,即使晦涩的知识都可以变得直观且形象,这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所以,作为教师,要发挥互联网优势,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做成微课视频,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利于化解难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知识并非仅仅通过抽象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借助一定的情境而存在。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而言,其涉及的大部分内容都比较抽象,而且有强烈的逻辑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往往都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再加上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所以课堂气氛整体较为沉闷,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针对这一现状,通过使用互联网,将其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建立有趣且丰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更活跃,这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并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科目的知识点确实较多,而且纷繁复杂,但是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优化知识体系非常关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材知识编排并没有成体系,所以纯粹依据课本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使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架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仿佛机器一般记录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点,而忽略了其中的内涵和联系,导致知识不成体系。针对该情况,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系统化呈现知识点,以此来节约教学时间,并推动师生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直观性的认知,并引导他们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后巩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帮助他们内化学过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布置家庭作业,但往往忽略了课后辅导。在做课后作业时,学生如果遇到困难或挑战,就无法解决,而且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也没有良好的提问习惯,这导致课后巩固的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将该技术引入课后巩固环节,打造新的课后辅导模式,有利于提高辅导效率,把课后巩固的作用发挥出来。“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在课后辅导中普遍使用的方式是微课,该方式效果较好。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提取和整理,然后做成简短的小视频,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针对课后作业,学生如果遇到难点或者知识点模糊不清的情况,就可以及时观看微课视频,以此来进行知识的反复学习,促进知识的巩固。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其他与数学科目相关的知识,比如数学家的事迹,某个知识点的发展历程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者在班级中建立数学讨论平台,在做课后作业时,学生如果有疑难点,可以在该平台和其他同学交流,或者直接请教教师,以此来达到知识巩固的目标。
到目前为止,根据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教材为主。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部分教材的编排内容并不全面,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参考,如果纯粹依靠教材教学或者学习,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完善并优化教学资源非常重要。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和资源越来越多,而且形式丰富多样。网络上包括各种各样的小学数学资源,有习题、游戏、视频或者图片等。教师需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其中对学生有利的资源和信息挖掘出来,制作成微课视频或者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元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互联网+”思维尤为重要,将其引入小学教学中也是时代所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深受其影响,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使用互联网可以及时改进传统教学中的问题,给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课堂氛围更轻松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更高,为学生后续学习以及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或者学校,都应该树立“互联网+”思维,意识到互联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合理使用互联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