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

2022-11-22 14:44:50陈天琪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活动

陈天琪

(内蒙古民族大学 图书馆,内蒙古 通辽 028000)

1994年国际图联明确了“从小培养和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第一要务,这也被列入了《公共图书馆宣言》之中。2005年,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高层研讨会上指出,“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照亮了信息社会发展、繁荣和走向自由的进程”,这一观点被国际图联列入《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质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联合国阅读素养十年计划》,也提出把培养公民的终生学习能力及读写能力放在首位。[1]可见,阅读推广的目的是引导大众自主学习,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 月23日确立为“世界读书日”。200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也把全民阅读提上日程,自此开启了阅读推广的新篇章,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如今各大图书馆以四月为读书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目前学界并没有对阅读推广给出非常严格且明确的定义,但大体可分为使命类、实践类、休闲类和学科类几大学派。其中,王波的观点得到了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同,他认为:阅读推广是由各组织机构和个人开展的,依靠培养民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推动人人阅读,以提高民众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阅读效果,从而提升民族软实力、提高人类文化素质,继而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战略目标的活动。[2]

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深阅读明显减少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如今手机、电脑的诱惑也在不断加大,身处“读屏时代”,通过网络阅读新闻、观看视频,这种浅阅读带来更多的是娱乐化、碎片化的结果。抖音、直播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不但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想,而且导致大学生心浮气躁,难以静心阅读。深阅读的缺失会导致接收的信息杂乱无章,难以在大脑中形成体系,因此,要大力倡导深阅读。深阅读的成效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在“速食”时代,做什么都讲求效率,大学生对于耗费时间长、成效慢的深阅读、经典阅读,往往难以坚持。

(二)经典阅读匮乏

经典阅读是夯实文化基础、增加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在就业和学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时代,大学生阅读更偏向于娱乐化。戴建陆、张岚在对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沈阳地区8所高校近1 500名在校本、专科生及研究生的课外阅读行为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图书类型”一题中,选择“休闲娱乐类书”占到了样本总数的62.11%,明显高于经典名著(35.12%)及其他选项。[3]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经典阅读需要一定的基础,最好有导读作引领,而很多高校在这方面明显欠缺;大学生对经典阅读不够重视,乐于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改编或解读作品。此外,碎片化阅读也在阻碍着经典阅读,碎片化阅读只能带来“速食”的快感,并不能替代经典阅读,也达不到经典阅读提升文化内涵的效果。加之视觉娱乐文化的冲击,短视频、各种综艺、影视剧、电子游戏的诱惑,也让大学生难以亲近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阅读呈现功利性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从踏入大学校园起就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自然而然地将学习的侧重点放在考取各种证书、备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及事业编上,将大量精力耗费在了应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功利性阅读。[4]大一新生对图书馆处在新鲜、好奇的阶段,出入图书馆的比率较高,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度也比其他年级要高。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多专业课程设置较多,学生没有闲暇时间到图书馆阅读课外读物,也是导致大学生阅读呈现功利性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机构缺失,人才匮乏

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着图书馆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加之图书馆待遇不高,也很难吸引到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大多数高校只能在组织活动时从各处室抽调人员,或设置跨部门的阅读推广团队,而设立阅读推广部门的图书馆尚属少数,尤其是非985、211的普通院校,在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更加难以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抽调临时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长期、高效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因中青年人员分属于各部门的业务骨干,本部门日常业务本就繁杂、业务量大,导致其分身乏术,更难做到不断创新。

另外,图书馆没有属于自己下设、管理的“读书协会”等学生社团。每次组织活动需向学校团委等部门申请学生志愿者,导致活动效率明显下降。还有一些学校虽有类似社团,但未起到真正的作用,社团形同虚设,使得阅读推广活动推进困难。

(二)活动类型单一,创意不足

各大高校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大体分为竞赛类、讲座类、展览类等,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如何开发新的活动形式,为不同目标读者提供深入的、个性化的服务,是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的。应与读者多沟通,从读者需求出发,注重读者的用户体验和反馈,才能让阅读推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经费紧张,人员出去参会学习的机会少,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少,导致其难以拓宽思路,大展拳脚,多数只是按领导要求完成工作,难以做到有创意。

(三)宣传力度不够,资源浪费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如今已进入了Web 2.0时代。Web 2.0的本质就是互动,它让人们能够更多地参与信息产品的创造、传播和分享,在Web 2.0时代,信息聚合(RSS)、博客(Blog)、社交网络(SNS)、维基(Wiki)、即时通讯(IM)、工具条(Toolbar)、标签(Tag)等技术已经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方式。[5]其中美国高校图书馆以多样的技术形式、丰富的内容、优化的UI设计、强大的服务功能等成为Web 2.0技术应用的先驱者。[6]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尚处于理论推广和应用探索阶段,根据我国30 所“211 工程”建设高校的调查显示,只有十分之一的图书馆使用了4 种以上的Web 2.0技术,有三分之二的图书馆至少应用了一种Web 2.0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信息聚合,最少见的是维基。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应用、人员观念与素质、宣传营销和用户信息素养等方面存在不足。[7]“211 工程”建设高校尚且如此,众多普通高校的技术应用便可想而知了。

以普通高校开展的讲座为例,有些是筹划很久,甚至是邀请了该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但由于宣传不到位(仅限于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口口相传等),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有这样的讲座,导致上座率并不理想。有些图书馆为了有听众,便招募志愿者,以加第二课堂学分等形式吸引听众,增加上座率。看似座无虚席,实际上学生并没有认真聆听,而真正感兴趣的同学又未能到达现场,造成资源的浪费。

(四)数字资源推荐滞后,阅读受限

在现如今的“读屏时代”,掌上阅读已成为主流趋势。对于网上读书需要注册会员、续费阅读的情况也属常态。学校引进的电子书下载书目数量有限,更新缓慢,基本处于鲜少问津的状态。超星电子书虽书目数量多,但都是扫描文档,阅读效果欠佳。阅读效果好的、手机直接可登录的阅读平台,在普通院校经费局促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购买使用,而电子书恰恰是比纸质图书更易流通的、更加普惠师生的阅读方式。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在微信平台上推荐书目时,有师生询问相应的电子书阅读渠道。因其碎片化时间多,同时有读原著的深阅读需求,克服了没有时间来馆借阅或每天背着厚重图书游走的弊端,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书的优势就较为突出了。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

(一)加强创新,创意为王

阅读推广要把创新放在首位,时代的快速发展使80、90后的图书馆人员都已经感到与读者的代沟越来越大,难以贴近00 后的萌新小读者了。因此,需要紧跟读者喜好和阅读需求的变化,在创意上下功夫,作到新颖、独特,避免千篇一律。好的创意能够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把读者吸引过来,阅读推广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将好的推广活动继续下去,每期做适当调整和升级,不断完善和优化活动,使活动日趋完美。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秒读”驿站活动,就是基于空间改造后,中文图书借阅区整体风格较为休闲惬意,将“2020 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红色经典文献”“新生阅读起跑线”“名师荐书”四类主题图书置于阅览桌上,供学生在学习之余随手翻看,学生可以留下阅读感言,也可借走进行深阅读。方式虽小众,但却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组建“读书协会”等社团,选拔有开拓能力、热爱阅读的学生会长,让学生社团发挥作用,参与到阅读推广中,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贴近学生需求,真正做到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

(二)缩小范围,精准推送

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于高校师生,在海量的书海和资源里,如何为迷茫的读者精准推送、高质量推送,使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图书,是阅读推广的职责所在。王波在《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一文中指出,图书馆阅读推广首先区别于其他行业的阅读推广,它的首要目的是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其次是间接发挥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提高读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阅读效果的作用。[8]

明晰阅读推广的目的,才能反向把推广做细、做精。像“秒读”驿站活动,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同于以往“动”的活动,以静态的方式吸引一部分学生,把目标读者范围缩小,才能做定向、精准的推送。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解读者之所急、读者之所惑,做阅读的引导者,需要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持之以恒的坚守和付出。哪怕每周只推荐两本书,一年下来也有百来册,全馆若有一半的人员做这项推广,一年下来数量也是很惊人的。

(三)树立推广品牌,建立推广体系

一方面,推广阅读如同商品营销,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要有自己的品牌、专属logo和结合院校专业特色的活动内容,加强前期宣传,把阅读推广品牌打出去,让品牌活动深入人心,成为图书馆的“金字招牌”。先把一个活动做精、做细,找出规律后,再打造更多的活动。将经验分享给图书馆人员,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最终,形成各部门“遍地开花”的良好态势。还可以利用网络自媒体的热度,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把好的活动、优质书刊及时推送给学生。

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活动对象的需求特征。以读者为中心,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群体到馆情况、借阅记录、数据库访问记录、检索记录等,分析读者的兴趣点、服务诉求、学科需求,制订具体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确定推广活动侧重点和服务对象,量体裁衣,强化读者的选择性,牢牢抓住核心受众群。[9]在锁定好目标人群的基础上,打造有规模、成系统的阅读推广品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使之变成独一无二的阅读推广体系。[10]

(四)嵌入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图书馆

在手机不离手的时代,打造一个稳定、易读、免费的电子书平台是大势所趋。图书馆往往重视纸质图书的借阅率,而忽视了电子书的阅读量。对于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应提供多种选择,以满足新一代读者的需求。协同技术、资金、平台的支持,做好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阅读电子书类型的大数据分析,并免费推送其感兴趣的图书,这样的分析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入图书馆管理、服务、空间利用的各个方面,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高效平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读者阅读文献需求进行分析,整合采购渠道,给出更为合理化的书刊采购方案。运用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还能在文献检索与分类,空间温湿度、照明、广播的控制,大数据分析阅读偏好、推送相关书刊等方面发挥作用。[11]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着读者的阅读生活,让图书馆朝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不断迈进。

总之,阅读推广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前行的路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创新、品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尝试变革,会给解决阅读推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使阅读推广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少先队活动(2021年1期)2021-03-29 05:26:36
“拍手歌”活动
快乐语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38
图书馆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