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定点医院公共学科工作模式撰写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
在2022 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疫情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瑞金医院)各公共学科和平台科室在定点医院新冠感染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医院功能在各阶段的成功转型,满足了综合医院专科化救治各项功能,实现了方舱模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 到定点医院(收治普通型及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的转化,同时在攻克高龄失能和(或)失智患者及危重型患者诊治中积累了经验。我院各平台学科历经数次运行模式的转变,为提高整体救治率、降低病死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放射科运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3 个方面。①采用分时段开放,上午8∶30 至11∶30,下午13∶30 至16∶30。其他时间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由当班技师在清洁区24 h 待命,安排急诊检查,开展的项目包括CT 平扫、CT 增强扫描和CT 肺动脉造影等。对于病情严重、不方便进行CT 检查的患者,技师做好三级防护后,实行床边X 线检查;对于需要留置各类导管的患者,可行胃肠机透视检查等。②为减少人员接触风险和减少防护物资消耗,将影像学诊断室移至清洁区。影像学报告采用2 人负责制,一写一核(核片医师职称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严格保证影像学报告的准确性。③根据各时期收治患者的类型不同,按需增加设备,包括CT(含增强)、胃肠机和床旁摄片机等。
1.预约登记:所有受检者由床位医师护送至CT 机房门口,根据顺序依次叫号。患者进入机房后,技师通过隔室玻璃,核对患者手带上的信息,并进行登记。
2.影像技师:CT 检查时,技师通过操作间内的按键和话筒遥控操作进行受检者的摆位、定位等,尽量隔室操作,减少与受检者的接触机会。如遇危重患者需要搬运时,做好三级防护再进入机房。检查完成后,用一次性季铵盐消毒湿巾纸对桌面和CT 床面进行擦拭。每档班结束后,使用紫外灯照射60 min 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将CT 专用空气消毒机保持常开状态。在进行床旁X 线检查时,技师首先应做好自身的三级防护;对床旁机的成像板(imaging plate,IP)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裹,做到每人一换;结束后用一次性季铵盐消毒湿巾纸对板面进行擦拭,每档班结束后,使用紫外灯照射60 min,进行终末消毒。
3.影像医师:影像医师在获取患者图像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判读,并及时汇报给二线医师进行审核,如发现危急值,应尽快通知管床医师或相应病区。在此过程中,影像技师、影像一线医师和二线医师、临床医师均需第一时间交流沟通,通力密切合作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诊治和院内感染(院感)的防控[1]。
4.院内会诊:放射科专家参加每日交班、会诊读片,协助诊断及讨论。特别是对于疑难病例的读片,由胸部影像专业高级职称医师承担,需全天待命参加科室和(或)医院会诊。
学科建设包括①科室管理:落实院感防控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强调急诊意识,定期阅片讨论,确保诊断质量。②人才培养: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密切联系一线职工,加强人员管控,做好心理疏导。③新技术开展:运用新技术(如人工智能)辅助新冠肺炎诊断。④科研协作:与多科室开展科研协作,收集大量的原始数据。
为了满足新冠定点医院对临床样本检测的需求,检验科从人力和项目两方面进行了整合,将原临床检验(临检)、生化、免疫、微生物及分子专业组合并,对人员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冠防护、PCR 检测、新工作模式及心理压力排解。培训结束后,依据是否持有PCR 上岗证及以往工作经验,将人员重新分为核酸检测组和常规项目检测组。2 组工作人员数依据医院住院患者数和所承担的社会新冠核酸检测任务量而确定,并统筹安排工作。
核酸检测组承担住院患者、政府指定方舱医院、员工和社会新冠核酸筛查任务。核酸检测组分在2 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室承担住院患者和政府指定方舱医院的新冠核酸检测;另一个实验室承担员工和社会新冠核酸筛查任务检测,以避免阳性标本对筛查标本可能导致的污染。核酸检测组一个班工作时间控制在8 h 以内。一个核酸实验室每班5 人,标本接收和试剂配制1 人,核酸抽提3 人,核酸扩增及报告发送1 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依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制定的规则进行。
常规项目检测组承担除新冠核酸外的其他检验项目检测,分急诊检验项目和非急诊检验项目两类。原检验科开展的急诊检测项目全部作为新冠定点医院急诊检测项目,并保证24 h 接收标本送检,视项目不同,在30~60 min 内发送急诊项目检测报告。针对定点医院中有一定比例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特点,检验科开设了新冠感染相关检测和基础疾病检测两类,标本接收时间为每日8∶00 至16∶00。新冠感染相关检测包括①外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C 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血清转氨酶、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铁蛋白、血浆D-二聚体、细胞因子[2];②血清新冠特异性IgM 抗体、IgG 抗体[3]。基础疾病检测项目则包括①临检项目,如出凝血功能检测、贫血相关检测、尿液分析及尿沉渣检测、粪便常规检测、胸腔积液及腹水检测、白带常规检测、流式细胞分析等;②生化项目,如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白蛋白检测等;③免疫项目,如肿瘤标志物、感染、白细胞介素6、甲状腺功能、激素、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特种蛋白检测等。
新冠感染相关检测当天发送检测报告;基础疾病检测项目,上午接收的标本,于当日发送检测报告,下午接收的标本,于次日发送检测报告。为确保每个班次的人员工作时长尽量控制在8 h 以内,同时又能保质、保量完成临床样本的检测工作,常规项目检测组每日安排5 人,其中白班3 人、中班1 人、夜班1 人。
非呼吸道样本的微生物培养照常进行。针对呼吸道样本的特殊性,检验科新增呼吸道样本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项目,呼吸道标本经56 ℃沙浴灭活30 min 后,送专业实验室检测。
由于受人员限制,部分开设的涉及非新冠感染相关检测和基础疾病检测项目,根据临床诊疗需要,可向检验科预约检测。
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转化为上海市新冠定点收治医院时,超声诊断科有3 名医师入舱,包括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各1 名,3 名医师负责全院患者的心脏、腹部超声检查及超声介入治疗工作。开展项目包括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常规腹部、泌尿系超声检查,下肢血管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筛查,胸腹腔、胆囊造瘘置管引流及肾造瘘等。每日开放3 间诊间,分别为心脏超声诊间,腹部超声、血管超声诊间和介入超声诊间。采用分时间段预约检查方式,上午8∶00 至11∶00,下午13∶00 至16∶00,其余时间也会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临床医师的要求,及时安排加做检查。鉴于目前处于特殊时期,舱内超声登记、检查及出具报告均由医师独立完成。
满足不同阶段收治患者的需求,适时调整运行模式。①最初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时,临床上以隔离观察为主,需要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次数较少。②转化为收治新冠肺炎普通型以上及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后,需要进行下肢血管VTE 筛查、心脏超声检查、常规腹部检查及超声介入的患者逐渐增多,需出诊检查的患者增多。③转化为收治高龄、失能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后,多数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合并新冠感染后静脉血栓风险明显增高,下肢血管VTE 筛查及心脏超声检查需求明显增加。因部分患者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甚至是危重型患者,需要胸腔、腹腔、胆囊造瘘置管引流及肾造瘘等介入治疗的患者也明显增加。检查模式也由到超声诊间接受检查,越来越多地转变为床旁出诊检查[4]。
出于检查需要,超声医师与患者常常需要密切接触。鉴于新冠的极高传染性,医师入舱前后都应时刻牢记院感要求,做好手卫生,认真佩戴医用防护口罩、面罩、工作衣、隔离衣,严格注意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时刻注意呼吸道、口腔、鼻黏膜、眼睛的卫生与防护。超声医师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还应兼顾到科室机器的清洁消毒,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做好诊室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电脑、检查床等)、超声仪器、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尤其要重视超声探头的清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必要时使用一次性保护性套袋防止交叉感染。在进行介入有创操作时,更应严格做到三级防护标准,注意患者和医师的安全,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完成临床医疗工作后,从超声科研角度出发,收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肺超声、膈肌运动)相关数据,并建立随访计划,为科教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每周线上进行一次固定科室会议,加强科室联系,交流学习心得,做好心理疏导。
将院内所有药房进行整合,建立综合药房,提供24 h 不间断的药学服务,承担所有临床科室及部门的药品、消毒剂供应,并根据医院收治患者模式转变,及时调整药品目录,多方筹措以满足临床需求。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加强院感培训,注重环境、物品消毒,优化收药、发药流程。综合药房人员构成复杂,来自于不同药房,对彼此工作不熟悉,上手困难。需通过合理的排班,在极短的时间里促进了药师间的融合;安排药师院内闭环工作,在线摸排居家药师的管控状态。随着工作量的急剧上升,动态增加闭环药师数量。灵活调整班次,根据闭环药师数量、工作量,排班由日班、夜班一日两班,转变为早、中、夜一日三班。排班注重不同部门药师之间的合理搭配,促进药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他们更快适应综合药房的工作。岗位职责不断细化并明确,根据在线排班表,各司其职,以原药房组长为骨干,设立班组长,负责各班事宜。
根据医院运行模式的转变,针对不同阶段患者的特点,及时有针对性的调整供应。起初收治轻症及无症状感染患者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5],将相关新冠治疗药物全部入库,保证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时间得到治疗。转型定点医院收治普通型以上及伴基础疾病患者时,合理增加常用药及慢病用药种类,达300 多个品种。在转型收治危重型及高龄、失能的新冠肺炎患者时,品种迅速增加到1 100 个。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综合药房及时配备了抗病毒药paxlovid[6],用于轻型和普通型新冠病毒感染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患者的救治,并由临床药师为医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paxlovid 实行专柜存放,由专人负责,专用账册,每日盘点。静脉注射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7]和康复者恢复期血浆[8-9]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患者的治疗。临床经会诊需使用以上2 种大分子药物时,可通过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及中心血站领取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转型初期,科室克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物流造成药品供应不畅等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药剂科将公药仓库、病区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病区草药房、临床药学咨询、便民门诊等常规服务型功能整合建立综合药房,做到了人员、场地、设备、物资的集约化管理,同时兼具各药房原有的多样化服务功能。综合药房除了提供线下药品调剂服务外,还利用线上工作群,收集临床一线的用药需求,更有临床药师24 h 在线提供药学咨询服务,并参与特殊人群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综合药房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保障药品及借药服务。
及时建立新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常规医嘱定时集中调配,急用医嘱紧急配送。药品投递单向进行,由工勤定时、定点配送交接,错峰调配PIVAS 与其他住院医嘱[10]。综合药房制定了配发药岗位职责、公药领用制度和接单岗位职责。药房按照防控消杀要求合理分区,做好闭环管理、紧抓防疫宣教,搭建简易缓冲区,做好进入药房前的消杀。搭建临时PIVAS,服务临床。
以药房整合为契机,积极推进静脉输液的前置审方系统上线,提高审方效率,保障用药安全。利用信息系统,准确掌握药品实际库存及货位信息,辅助药品调剂工作。
输血科构建北部与总部院区血液协同调配机制,满足北部院区临床输血所需的人力资源调配、仪器设备和试剂供给以及血制品后勤运送保障,尽全力满足临床医疗用血。在北部院区完成ABO、Rh分型和(或)抗体筛查的基础上,引入我院率先开展的电子交叉配血系统,实现异地交叉配血,筛选ABO、Rh 完全匹配的血液[11]。再通过远程发放血制品后进行临床输注,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12]。
麻醉科开放提供平台服务,包括内外科急救与插管、手术麻醉、晚期肿瘤镇痛调整、介入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治疗等。转制后的瑞金医院北部院区麻醉科,秉承了以最佳的肌松保护医师护士[13]、以最优的镇静方案维系患者安全的宗旨,将派驻的医护人员分为手术急救、驰援ICU 和驰援急诊组3 组人员,实行24 h 工作制。
工作内容包括①紧急气管插管及复苏,驰援急诊及重症组将覆盖这2 个端口的紧急气管插管,对于病区的插管及急救复苏,在紧急联系急救组的同时,可协调舱内的急诊或重症组麻醉科医师帮助,确保在第一时间避免因进舱更衣等耽误抢救时间,并协助有需求的科室行开放深静脉等操作。②手术麻醉: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调整术前状态,关注出凝血对麻醉的影响。尽可能减少患者因手术麻醉创伤产生的应激,尽可能采用复合麻醉,做到精准麻醉、快速苏醒、完善镇痛。对于暂无手术条件的晚期肿瘤患者,应用麻醉技术和药物改善疼痛,为核酸转阴争取时间,为患者后续治疗争取机会。③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DSA 等平台工作,发挥麻醉科学科特色,使用喉罩等控制气道,在深度镇静下,为患者实施气管镜检查,为DSA 和内镜中心的急诊救治提供麻醉服务。
1.环境布局: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手术室内管理:实行集中区域管理,根据各专科特色设置急诊手术区域,优化急诊绿色通道,以及介入和内镜中心、重症监护中心等临床患者接送通道,同时兼顾围手术期麻醉手术物品准备、术后器械物品的处置等工作需求,合理制定平台工作动线[14]。
(2)人员管理:安排新冠院感防控培训合格人员24 h 待命,随时准备接诊新冠感染者进行紧急外科手术。人员配置为每日设置两班手术室人员(6 人)应急备班,配合开展急诊手术及多台手术的增援工作。手术配合护士需专科业务娴熟、专科技能过硬,能良好应对处置各种急救突发事件。
(3)物资供应:每周2 次设立供应室专职人员2 人,开放供应室消毒包收送工作,确保手术及病房日常物资消毒供应。
(4)仪器设备:根据各专科特点,于手术房间内外备齐各专科手术需要的仪器设备。
2.手术团队建设:手术人员包括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工勤人员,应对所有人员做好评估及指导,尽量精简参加手术人员,另需设置第二巡回护士岗位(兼供应室护士)。针对大型抢救手术(如术中需紧急输大量血液、抢救用药等),需配备麻醉医师3 名,2 名医师负责麻醉管理,1 名医师在手术室外负责联络、后勤等工作;配备至少3 名护士,2 名负责内外巡回护士工作,1 名负责洗手护士工作;另需安排2~3 名辅助人员。
3.信息联络沟通:①设立手术室(舱内、舱外)固定联系方式,确保24 h 信息通畅,做好急诊急救手术的处理时效性,确保安全、快速、有效的应对急危重症手术需要。②值班人员接听到急诊手术电话,立即询问对方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患者病情等相关信息。嘱病房开立手术申请单并发送至手术室(电子版),以便及时安排。③接电话人员将情况汇报麻醉科科主任和护士长,以便安排参与手术人员。④麻醉科科主任、护士长向医务部、护理部及院感科报备,安排参与手术人员,并通知病理科、消毒供应室、应急院区ICU 病房做好相应准备。⑤凡术前、术中需输血的患者,先电话询问血库有无备血并告知配血[4]。
4.患者转运交接:①准备完毕通知送患者,要求患者全程佩戴N95 口罩,从患者通道送入手术室。②患者入手术室后,严格进行手术核查制度进行患者信息及物品交接确认。③手术完毕,在术间复苏后将患者安全送回原隔离病房或应急院区ICU 病房,手术人员按照流程进行脱卸个人防护装备;标本按要求封装、标识,专人送病理科;物品、环境做好终末处理。
1.术前:①手术房间准备,移出房间内多余仪器设备及物品。床单位及保暖物品选择一次性铺巾、垃圾桶套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医废)垃圾袋。②手术物品准备,根据手术准备术中所需物品、仪器设备。手术间门口备齐手套、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在手术房间污染通道后门,准备快速手消毒剂、垃圾桶套、双层黄色垃圾袋、术后器械转运车等。③手术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工勤人员,做好评估及指导,尽量精简参加手术人员。设置第二巡回护士岗位(兼供应室护士)。④患者入手术室,对转运床及车轮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⑤接送完毕即刻对转运床进行消毒处理[15]。
2.术中:①手术时,手术医师及洗手护士用快速手消毒液行“七步洗手法”,先戴一层无菌手套,再穿无菌手术衣,最后再戴一层无菌手套(三级防护加强)。手术结束后,在手术房间内按次序将面屏、无菌手术衣、最外层鞋套、手套、隔离衣、手套脱至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手卫生后离开手术房间。②术中如有血液、体液污染手术衣、面屏、手套等及时更换。③术中手术用品集中放置在工作区域,如需至大库房补充,由第二巡回护士拿取;若只有手术房间内人员去取用,则需手卫生、加穿鞋套、隔离衣后至库房拿取。④术中冰冻标本,第二巡回护士接收时,使用不渗漏密封袋,无接触交接,密封袋口注明“新冠感染”。逐层喷洒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套双层黄色垃圾袋,逐层“鹅颈式”封口,按院感要求放置于生物转运箱内送检。⑤术中文件记录如账单、护理记录单、植入物单等按常规记录。
3.术后:①不同器械(耐热、不耐热、精密器械)做好相应预处理,并分开分袋放置,做好精密器械保护。转运交接过程中注意防护。②供应室人员处理完毕后,在供应室脱去最外层面屏、鞋套、隔离衣及手套,并更换相应清洁防护用品后离开。③物体表面处理,首选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用品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用可吸附材料覆盖后,再2 000 mg/L消毒剂倾倒于可吸附材料上,作用至少30 min 后,再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精密设备使用一次性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④转运床处理,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至少30 min。⑤一次性敷料,手术结束后,将所有术中使用过的敷料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向内容物喷洒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后,“鹅颈式”封口,分层包扎,确保封口严密,贴上红色新冠医废标签,再次喷洒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封口-喷-封口-喷),置于医废暂存处。⑥手术标本放于防渗漏标本袋内,在房间内完成固定工作。按院感标本消毒要求,第一层封口袋外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套入另一层封口袋内,再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放置于生物转运箱内送检。
4.术后环境消毒:①空气及回风口处理,根据院感要求使用5%过氧化氢终末消毒设备进行超低容量雾化消毒。手术房间自净2 h,再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②房间地面,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拖拭,再用清水拖拭。③手术室及术中未污染物品于手术结束后自净2 h。④供应室地面、物体表面及空气同手术室处理。⑤每个包装袋上标明科室、日期、类别,并标注“新冠感染”标识。⑥术后工作人员,确定或疑似有新冠阳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的手术衣、隔离衣、手套、鞋套、面屏等必须在手术房间内脱下,并在手术间门口区域加穿鞋套、隔离衣、手套(此时N95 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都不能脱下)。所有工作人员离开手术室区域前,在大门口,再次进行快速手消毒液行七步洗手,脱下隔离衣及鞋套,离开手术室。
内镜介入中心提供确诊新冠感染者的急诊内镜检查、内镜下治疗,以及各专科急诊介入手术。工作时间为24 h 全覆盖,人员分为内镜组、介入组。
内镜介入中心设置独立的诊疗操作间进行操作。诊疗操作间在患者进入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患者送至后立即进行检查或手术,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对于病情严重或无法来内镜诊间检查的患者,实行床边内镜检查,此时防护级别为三级防护。
全程根据内镜质控要求,尽可能选择一次性使用附件,一人一用一丢弃。必须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严格遵循先消毒,再清洗、消毒的原则。内镜诊疗结束后,不应在床旁进行预处理(防止气溶胶在空气中过多暴露)[16]。内镜及可重复使用的附件放入双层黄色医废袋中并密封,由专人转运至洗消间。内镜送到洗消间后,立即全部浸泡于邻苯溶液中消毒[17](注射器向内镜各管道内充满消毒液),加盖密闭5 min;之后进行常规清洗、酶洗、消毒,清洗液一人一更换,清洗槽和漂洗槽一用一消毒[18];最后在干燥台干燥,用一次性蓝色治疗巾打包,消毒并打包好的内镜放入指定位置备用。洗消槽终末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浸泡。
患者诊疗结束后,医废放置于双层黄色医废袋,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并密封。诊疗区域应用含氯消毒剂(1 000 mg/L)进行桌面、墙面和地面消毒,所有可能接触物品(包括主机、操作台、监护仪、治疗机等)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擦拭,保持30 min 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诊疗间空气终末消毒采用过氧化氢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30 min 以上。
如有病理标本,应记录好信息,放入病理瓶中,置于双层密闭黄色医废袋中,与病房、病理科沟通后安全交接并签名。
随着后续北部院区整体转为定点救治医院,全力收治高龄失能和(或)失智及伴有基础疾病的危重症患者,为满足临床救治需求,病理科积极配合、及时跟进,陆续开展包括消化道恶性肿瘤、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破裂出血等急诊手术标本及内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工作。由于病理诊断工作均在舱内完成,且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按照院感防控要求、结合病理质控标准,病理科针对性地就奥密克戎阳性标本的处理、取材、制片及诊断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流程[19]。
要求临床送检的标本袋及病理检查申请单上均注明“新冠阳性病例”,同时提供标本离体、开始固定的时间点。病理科在与临床约定的交接时间,由专人接收标本,仔细核对临床信息,对标本袋表面及申请单进行消毒,并对标本进行规范固定(在足量的4%甲醛溶液内浸泡,手术标本至少固定48 h,活检标本至少固定24 h)。参与以上流程的病理科工作人员须严格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进行防护,即在戴N95 口罩、一次性眼罩、双层手套,穿防护服、双层鞋套的基础上增加戴面屏、穿隔离衣、外层手套等防护措施。
1.标本取材:参与取材的医师、技术员需严格按照三级防护的要求进行防护,应按照病理质控要求,仔细核对标本信息后进行规范取材。取材后剩余标本应加足量固定液并密封、消毒后暂存。使用的取材工具放入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取材台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后,再用紫外灯照射60 min。
2.制片:在标本的脱水、包埋及切片、染色过程中,技术员均须按照二级防护的要求进行防护,并按规范要求进行制片,确保切片、染色质量符合质控标准。制片后需用含氯消毒液对使用设备及环境进行消毒,并用紫外灯照射60 min。
3.病理诊断:病理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应按照二级防护的要求进行防护,核对病理检查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及送检内容,全面、仔细阅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病理报告并署名。严格执行“三级复片”制度,对疑难病例采用数字扫描、远程会诊的方式,由上级医师进行复核,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病理诊断结果。
4.医废处理:取材、制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并按传染性废物处置;废液在收集后由医院统一转运处理;取材后剩余标本在密封后用标签做好标记,并在消毒后放入供传染性标本使用的专用储藏箱内,按质控要求存放达到规定时间后,按医院要求进行销毁。
资产处作为物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采购北部院区、质子中心院区、嘉荷新苑、隔离酒店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以及患者、工作人员的各类生活物资。在此期间,医院核定床位数从800 张迅速扩容至近4 000 张,医院所有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对于资产处北部院区组是一个新的挑战。
自2022 年3 月17 日医院转化为新冠疫情定点隔离收治场所开始,资产处原有的6 名工作人员按实际采购需求,进行两两组合,分为医疗物资采购、生活物资采购和运输组,分别落实物资的采购、订货和到货接收工作,并实行24 h 待命制。针对疫情期间货源问题,大量生产商、仓库封闭,原有采购渠道不再能供货,资产处通过医院同行介绍、政府供应点积极争取等方式,筹集货源。对于供应商配送问题,由供应商直接配送的货品只占总批次的20%,在总院支持下转运到北部院区占10%,为了满足科室需求,其余则通过科室自行开车提货或综合利用转运班车空余时间、部分供货商沿途捎货等方式,解决了日常物资的供应[20]。另外,资产处临时搭建物资仓库,始终保持2 周存量,满足各科室物资供应需要。
医院的转化不仅是在采购方式上的转化,对于采购内容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常规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产品以及非医物资领用,更改为防疫、生活和消杀物资的领用。防疫“七件套”主要为口罩、帽子、防护眼罩、手套、防护服、隔离衣、鞋套,生活物资主要包含了毛巾、牙刷、药膏等。同时,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增加了消杀物品,主要包含喷壶、压力式喷雾器、消毒湿巾纸、抗菌洗手液、消毒液等。由于这些都不是常规物品,需采用属地化采购,通过询问同区域内其他医院的供应商以及联系区域内超市,完成量大、快速采购任务。
随着北部院区从转化为新冠感染定点隔离收治场所,再转化为定点医院,这一整体转化,往日的物资配送方式形式也随之转化,配送模式不断改进与完善,主要经历了以下2 个阶段。最初期,因资产处办公点临时建在集装箱货柜中,无网络资源;特殊时期,部分紧急物资缺少物资代码,医院功能转变,新增物资缺少维护代码,所以转化初期的配送模式采用与护理部合作的方式,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在线表格收集各科室物资需求,统一汇总。同时,在3 个收治点建立二级仓库,分别配置护士协助管理分发物资,由资产处人员与二级仓库管理员对接理货,送至舱门前再进行对各科室配货发放。第二阶段,经过多方协调,将物资分为库存、供应室和专项物资3 类,库存物资发放逐步恢复线上模式,重新启用怡道物资系统;供应室物资仍采用原微信公众号模式领用;专项物资采用网上预约模式。
医院实行“三区两通道”模式,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通道、污染通道,因此送货方式改为三段式,即货物运送至医院门口,资产处人员收货入库,同时信息入库;随后资产处人员与二级仓库管理员对接理货,送至舱门前;最后100 m 舱内距离,通过工勤人员与机器人合作送至病房,护理组人员接收。
医院转型开始,院感科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同时成立由院领导担任第一负责人的院感专家委员会,完善组织架构,成立抗击疫情院感应急小组,建立明确的应急反馈体系;梳理院感科工作的重点环节,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医院收治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了舱内及舱外督查表格、院感防控的标准操作步骤流程、院感防控制度等,并随时调整更新,负责舱内及舱外人员培训,强化监控,确保人员和环境感控达标[21]。
院领导高度重视并讨论通过,在原有4 名感控专职人员的基础上,分批次新增了37 名感控专职人员。专职人员专业也从最初的护理逐步扩充优化到集微生物、护理、医疗、公卫、医技为一体的多元化结构,医院增配专职人员后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形成优势互补,齐心协力全面提高医院感控软实力,夯实医院新冠疫情防控线。
2022 年3 月13 日接到上级通知,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承担上海市新冠肺炎的救治任务,院感科与运营保障部完成了质子中心住院部“三区两通道”的设计,3 月17 日实现连廊作为穿戴区、集装箱作为脱卸区的整体改建和监控安装、各类标识制作张贴工作。3 月20 日又启动了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改建工作,北院连廊穿戴区改建、老发热门诊转换成第一脱摘区(一脱区)、二脱区的改建,及发热门诊(终末消杀后)改建成舱内休息区等一系列工作。3月24 日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方舱运行。3 月29 日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再次整体转制为定点救治医院。院感科根据日常运作中大楼持续改建过程,不断修订相关院感动线,确保出入动线规划合理化。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控工作,降低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根据新冠的流行特点,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疫情防控工作制度(10 个)和标准操作流程(21 个)。
转化期间院感科就场地改建、环境卫生管理、设备物资保障、人员问题及院感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与各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及解决方案,通过多部门协作,共同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组织舱外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48 场次,共计培训931 人。相关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前,均需经过舱外感控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而在工作人员首次上岗前,还需由舱内感控人员带教,并且再次进行现场考核,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职业暴露。转化期间感控培训形式多元化[22]。
1.早期培训:现场培训各进舱工作人员,包括各舱内进出动线、防护用品选择及穿脱、消毒隔离知识等。
2.中期培训:现场带教培训各转化感控人员,内容包括院感基本知识、医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以及院感管理范畴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防护用品穿脱、核酸采集的理论及操作考核。
3.后期培训:线上培训、酒店现场培训舱外各援助医护人员(老年医学团队、嘉荷团队、海南援护医疗团队、亚朵ICU 医护团队及护工团队)和舱内各进舱工作人员强化培训,包括三级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消毒、各舱内进出动线、防护用品选择及穿脱、消毒隔离等感控知识。拍摄二级防护、三级防护穿脱流程视频,并通过百度网盘及微信形式发送;同时制作二级防护穿脱流程图,张贴于相对应的穿脱区域,以供进出人员规范穿脱提示,避免操作错误导致的呼吸道暴露意外发生及降低交叉感染。此外,为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增强医务人员疫情防控意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院感科结合临床实践与舱内各感控专员及“蓝小医”,以歌曲形式推出院感版的《防护纲目》——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视频。
在2 个院区的穿、脱防护用品区域分别安装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由院感舱内、外督导员通过视频对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督促各项感控措施的严格落实,必要时对工作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的过程进行语音提示,避免流程错误,导致发生交叉感染[23]。每周不定时进行感控专项监督检查,对重点环节以及防控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进行梳理排查,查找薄弱环节和不足,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进行整改,并随访。同时,做好防护产品及消毒产品的管理,院感科参与防护用品及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开展新冠病毒核酸环境检测,能及早提示感控人员,降低传播风险,对于科学精准防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舱内、舱外环境采样多元化。
1.社会层面环境采样:疫情期间社区快递疫情链事件频出,北部院区领导及院感科高度重视,加强舱外办公区域及闭环酒店快递的消杀及核酸采样调研。
2.清洁区环境采样:转化期间,需对舱外环境物体表面采样。发现异常报告时,应第一时间分析发现病毒溢出轨迹和相关人员,即刻提出人员管理,要求人员相对固定减少流动,对于人员进出频繁地区,则要求做好进出人员信息登记,同时加强常规消毒,直至复测合格。舱内每天采样,清洁工作区每周2 次采样。
3.其他采样及监控:污染区环境采样,包括防护用品采样及空气采样。
每日记录感控工作的进度、存在的隐患及制定整改方案,通过梳理记录更好地掌握感控工作情况,强化制度措施落实,持续改进感控工作管理水平。每周组织舱内、舱外感控专员利用互联网+微信群会议模式进行沟通交流,既减少了人员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又可方便、迅捷、有效地进行远程实时信息传递。同时,院感科还组织并参与了多项感控会议,如每天市定点医院感控会议、急诊手术开启和复用器械消毒流程协调会议、ICU 耐药菌管理协调会议、骨科手术开启协调会议、老年医学中心团队入驻沟通和培训会议、质子中心院感工作协调会、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整体转化期间空调系统运行专家讨论会等。
瑞金医院公共学科和平台科室在抗击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疫情的工作中,齐心协力,协同作战,为临床规范治疗和重症救治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从中积累了应对疫情时队伍组建、科室运行、质控安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为医院在今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