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沁,徐雯莉,丰 青,陈 瑜,邓雪芹,陈 芸,庞碧芸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护理部,上海 201800)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快、潜伏期短、隐匿性强、症状轻的特点,引发了全球第四波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1]。上海自2022 年3 月以来,短时间内出现了新冠疫情在多个区域、多个传染途径的同时爆发,确诊人数呈指数级增长。为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实现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尽快阻断社会传播途径,实现社会面清零,上海市卫健委根据政府指令,快速启动一批后备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定点医院)整建制转化,作为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及以上患者的集中场所。面对突发疫情下紧急整建制转化救治任务,快速做好护理人力合理安排和工作部署是护理管理者的当务之急,同时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院感)防控以及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与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我院自3 月17 日整体转化以来,护理部快速响应,配合医务部门实行患者分级收治管理模式,从护理人力资源评估、分级部署、及时动态调整、间断喘息式休整等方面采取系列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2022 年3 月初,上海本土新冠疫情爆发,短时间内新冠感染人数呈指数级增长,远超出上海市临床公共卫生中心收治容量。为阻断疫情传播途径,确保感染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于3 月17 日北部院区完成整体转型为集中隔离收治点,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或轻症患者。随着疫情的进展,于4 月1 日我院再次整体升级转型为定点医院,负责收治新冠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截至5 月19 日,我院累计收治4 870 例新冠患者,累计出院4 412 人。目前在院患者495 例,其中大于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67.3%,80 岁及以上高龄患者约占20%。
北部院区核定床位数800 张,分为重症监护中心-重病房-普通病房三级收治,并成立了院前120急诊预检团队,对市、区级120 调度中心转入患者进行评估分诊,根据病情确定收治病区等级。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三级会诊模式保障其医疗安全,确保普通病房与重病房、重症监护中心进行及时双向转诊。
我院在转化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期间,设置了护理部-督导-护士长三级管理组织架构,由护士长带领原病区护理团队组成一支护理分队,入驻包管一个隔离病区,2 位督导分别负责轻症和重症病区的护理管理,1 位督导协助院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院感防控及隔离病房防护物资供应保障。护理部负责定点转化期间全体护理人力资源的统筹规划、动态调整,协助院感办防控质量管理,保障隔离病房的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同时,通过每日护理部管理例会,对各条线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全程跟踪闭环管理,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和高效。
定点转化期间,所有进入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均需进行医院-隔离酒店闭环管理。护士不仅是疫情防治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各自家庭的顶梁柱,其不仅要面对传染病防控救治的生理心理双重压力,家庭因素也是影响护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影响之一。因此,在定点医院闭环管理期间,护理部设立了护理人员关爱组,全面摸排护理人员及其家庭基本生活和健康需求,更精细地配合医院工会部门保障护理人员合理需求,有利于隔离病房内的员工无后顾之忧地全力投入抗疫一线工作。
由护理部、督导、护士长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包括护士所在病区、在岗情况、年龄、职称、能级、工作年限、新冠疫苗注射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及家庭基本情况,并根据护士专科、能级等划分人力梯队,建立人力资源库,便于护理部根据全院收治患者的情况,动态调整护理人力。第一梯队为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呼吸科、心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骨干,主要承担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第二梯队为来自其他临床科室的专科护士,主要承担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第三梯队为未接种疫苗、哺乳期、患有慢性疾病、院内抗疫双职工家庭或家庭负担较重的护士,主要承担外援、核酸采样、物资等外围保障工作。
在定点医院分级收治管理模式下,护理团队的岗位胜任力是保障隔离病房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安全、高效开展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各级病房护理人力规划时,应明确准入护士核心指标,如重症监护中心护士应具备2 年以上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护理能级N2 及以上、新冠防护技能考核合格等。同时,针对新入舱护理工作人员要,完成基本健康体检与3 日“气泡沉淀”管理[2],包括每日核酸检测、育龄女职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等。
除此之外,为提升我院各级病房护理人员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照护能力,护理部组织了系统培训,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解读、《高龄新冠患者的营养护理》、《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等专项必备培训,采用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确保各级护理人员能切实有效观察新冠患者病情变化及有效应对,保障临床救治工作质量和安全运行。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危重症患者护理规范要求与我院实际护理人力情况[3],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房应按照床护比1∶4.5 配置护理人力,同时按4 h/班次进行排班。我院重症监护室开放床位15 张,实际配备护理人员63 名,因收治患者绝大多数为无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的老年患者,为保障患者生活照料,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按照护患比4~6∶1,12 h/班次配置护工人员5 名。重病房收治患者主要为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如血液透析、肿瘤等,因目前未有规范文件指导此类病房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我院护理部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自理能力及治疗类医嘱,估算病房护理工作量[4],并在此基础上测算重病病房所需护理人力。我院2 个重病房按1∶0.5 的床护比,4~6 h/班次,共配置59 名护士,8 名护工。每个普通病房开放床位数64 张,主要收治症状较轻的普通型患者,护理工作主要为病情观察与基本生命体征监测,因此每个病区配置18 名护士,6~8 h/班次,护工2~3 名,12 h/班次。
在定点医院开放收治患者的初期,会出现批量收治患者的情况,为缓解人力紧张,避免影响临床现有患者正常护理工作,在收治初期需指导各病区安排备班人员以保障有效应急。
医感防护安全是保障定点医院安全、有序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活动的基础,作为这场疫情保卫战“主力军”的护理人员其院感防护安全尤为重要。因此,为保障全体护理人员的院感防护安全,达到整体转换隔离期间零感染的目标,制定全面的院感防控与管理方案十分必要。首先,严格把控进舱人员的院感防护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隔离病房内工作。其次,穿衣区及一脱、二脱区设置专职院感工作人员,负责督查、指导进舱工作人员院感防护用品穿脱规范,防止院感暴露事件发生。各病区内设置应急处置室及应急处置箱,方便工作人员意外暴露时能够进行紧急处理。最后,在驻地隔离酒店的院感防控同样重要,设立隔离酒店专职管理小组,由医生、护士、院感专业人员组成,负责酒店院感防控的监督和指导、进出物资的消杀、环境采样以及全体人员每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实施全体人员闭环管理,保障无院感事件发生。
我院作为定点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普通型以上患者,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为老年人,约1/5为高龄老人。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大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疫苗接种率较低,且免疫力差,感染新冠后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发展成为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因此,高龄患者是护理照护的重点和难点。为有效照护高龄新冠肺炎患者,延缓其疾病进展,促进身体康复,我院护理部制定了老年患者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整体护理计划的制定和质量管理的落实,同时指导组内3~4 名中年资护士和1~2 名护工人员,共同落实组内高龄患者专科、基础及生活照护等临床工作,以保障高龄患者护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从高龄患者的营养、康复、心理等关键环节着手,科学评估并制定、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动态跟踪并评价干预效果,全力提高高龄新冠肺炎患者照护质量,促进其康复。
最后,护理部实施了数字化关键指标管理方式,对在院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挖掘关键问题、剖析主要影响因素,及时调整相关护理措施,达到主要护理目标。
身穿防护用品进入隔离病房开展护理工作,对护士而言不仅在体力上消耗巨大,封闭式的管理、院感防护的压力、值班等导致的作息紊乱,以及疫情下无暇顾及小家庭等担忧,都会影响护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5]。因此,当护理工作人员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一段周期时间后,应适当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休整,使其能从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中调整,使身心得以“喘息”休养调整后,再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至抗疫工作中。但因我院护理人力有限,且无外援团队支援整体换防,因此护理部根据我院分级病房护理工作负荷及人力资源库余量,量身制定护士“喘息”式休整计划。因重症监护中心对护理人员准入要求较高,人力资源库无充足人力,进行换防式休整,故根据重症监护中心及重病房护理工作负荷增加投入护理人力不等,使重症监护中心及重病房实现从6 h/班次工作时间缩短至4 h/班次工作时长。普通病房按建筑布局安排分为A、B 区,前2 周向A 区各病房投入5~6 人组成的护理轮休小分队,使各病区护理工作人员在2 周内分批次完成“喘息”式休整,A 区休整完成后,护理轮休小分队整体撤离投入至B 区病房,协助B 区护理人员完成 “喘息”式休整。历时4 周,使全院普通病房完成休整,护理轮休小分队全体队员休整1 周后,根据全院护理工作负荷充入各病房工作。
在新冠疫情保卫战中,在救治感染患者的主战场,护士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力紧张、任务艰巨的关键时刻,如何合理高效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发挥出每一份护理力量的最大效能,是保障定点医院有序运行和全院护理质量优质高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