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强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用于灌溉、除涝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工程、引水工程等,涵盖各种水库、坝、河、桥等[1],可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基础工程,在农业安全生产方面有重要作用,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2-3]。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洪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洪水对农田的破坏,从而减小农业损失[4-5]。因此,深刻剖析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率,强化水土保持效果,预防旱涝灾害有很好的作用。
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偏远的农村地区,施工周期较长,建设成本较高,单纯由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建设费用,从而影响建设进程和管理。此外,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出现了较多问题,但由于资金投入不够,维修管理不到位,导致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不合理会严重影响后期的施工建设和管理。因此,在工程施工之前,要对整个工程的建设布局、施工方法、资金投入进行合理规划,对施工地的人口情况、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但从目前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来看,部分工程受人员、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前期规划不合理的情况,往往无法达到农业灌溉、防洪抗旱等要求。甚至有少量工程,因规划问题而影响到周边农民的正常生活,也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提高农业标准化建设,同时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将农田水利工程列入农业标准化建设范畴。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存在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频繁出现问题。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法律性监理标准,从而导致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农田水利工程往往耗资巨大,除了前期的设计建设费用外,后期的维护也需要很多资金支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当前运行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20 世纪70—80 年代,设备老旧未更新换代,运行时间长,加之后期管理不善,工程经常出现问题,部分灌区的水利工程设施甚至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工程运行效益,也增加了后期的维修成本,使灌区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大,制约了灌区经济发展。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大多修建在农村,资金来源主要为地方政府,其余部分来源于当地农民,但地方财政和农民筹措的资金有限,难以承担常年运行的管理和维护费用,导致工程效率难以发挥[6]。
早期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的限制,设计标准普遍偏低,经过多年的运行,大多工程开始老化,虽经加固或修葺,但依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灌区农业发展。
水利工程建成后,运行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否则会严重影响运行效率。但部分农田水利建设部门为了减少开支,往往雇佣一些非专业人员执行工程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从而导致工程维护不到位,检修后问题依然频发。
为方便农业灌溉管理,农田水利工程大多会建设在田间或农业生产区附近,因此在建设及后续运行过程中,供水渠道等设施会辐射占压或靠近农田。由于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管护意识,一些农民大量挖取工程及渠道附近的土壤,导致工程易被冲毁,使农田地势下降,在降雨多或者灌溉水量大的时候,田间容易积水,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做好“三农”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农业转型与升级。
一是建议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增加省级农田水利资金规模,在县级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二是建议省、市、县级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拨出一定资金。三是提高农民参与度,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施工建设、管理、维护等工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吸引社会投资等方式,增加水利工程建设资金。
合理规划水利工程,不但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工程设计前期,要详细调查施工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情况、农业生产状况等,同时结合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工程建设布局和施工方法,以使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7-8]。
第一,可借鉴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经验,优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第二,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标准或规范,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规范开展,进而保证工程质量;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第三,要完善施工材料监管机制,严格采购和运输监管,严禁采购和运入不合格材料,做好进场材料的把关工作,材料进场前需严格检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第四,要做好施工原材料的储存监管,以防材料被盗或者因储存不当导致腐蚀、受潮等。
首先,应将监管职能落实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并强化对隐蔽工程及关键部门的跟踪巡视与管理,确保监管职能发挥最大效能[9]。其次,应明确水利工程项目经理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化发展。再次,应遵循农田水利建设程序,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程序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严格遵守工程各个项目的要求。在工程质量验收环节,应结合相关部门给出的评定建议,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监督工作,实行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监督管理办法。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离不开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程。因此,应建立健全并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体系。首先,在工程建设前期,即工程准备阶段,要做好质量管理,同时要全面调查施工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地质勘察工作以及材料生产供应,确保施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满足施工要求。其次,应建立工程项目交底制度与质量监督申报制度,制定建设及监理单位质量台账表,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做好施工组织编制的质量控制和建设期的质量管理。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要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在验收合格之后,将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及细节进行备案、归档[10]。
标准化作业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运行管理的关键,对提高管理效率、提升运行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平,有关建设管理部门应大力推进标准化作业模式,建立合理可行的标准化作业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在建设过程中,要对人员、设备等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风险。二是要严格遵守建设标准,严禁偷工减料,不能使用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建设材料,同时要规范摆放建设材料和设备。三是要经常性地检查施工设备、机械等,发现隐患,及时维修处理,保障工程安全有序进行[11-12]。
一是要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可通过培训班的形式,对新聘人员进行严格全面的岗前培训,讲授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等,从而提高其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二是要提高技术水平。可通过岗前培训,或者施工过程中,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做好现场指导。施工管理或监理人员可通过日常的检查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此外,还可聘请相关专家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13]。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灌溉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促进社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14]。农村发展情况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运行管理,能有效确保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进一步保障社会稳定[15]。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够优化水资源的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发挥防洪抗旱作用,因此肩负着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职责,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合理管理、规范运行农田水利工程,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还能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