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辩思
——以《新大众哲学》为视角*

2022-11-22 13:57曹颐晨李昊轩
关键词:大众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曹颐晨,李昊轩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动力,是有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最有力的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已经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为此,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年代就开始思考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从而让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从思想上相信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贯彻马克思主义,有力地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革命年代,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如何有实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1934年至1935年,艾思奇在《读书生活》上,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分篇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成功编辑了《大众哲学》一书。这一创举使看似高深莫测、艰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入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艾思奇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特别重视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口语的方式,使用常见易懂的生活例子,向人民群众宣传、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艾思奇还大胆尝试利用报纸和杂志这样的宣传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接触、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时代条件而言,利用报纸、杂志,特别是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的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家和思想家,艾思奇敏锐地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与推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前进和胜利是直接相关的。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一书中明确批评了当时腐朽的统治阶级,他说:“我们再看,在遭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社会上,除了生活困难的广大人民以外,还有少数生活优越的人,他们是军阀、官僚、地主、买办、大资本家,他们专门依靠剥削广大人民,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对于他们,生活困难的问题是没有关系的。他们除了剥削和压迫人民之外,说不上什么职业。他们以为自己生来就是社会上的统治者,广大人民应该受他们的压迫剥削,他们命定的应该征服别人,而别人也命定的应该被他们征服。他们认为中国只是属于他们少数人的,而不是属于广大人民的。”[1]由此可以说,以艾思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事业中,唤醒了更多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为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强调:“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润的同时,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作用,使全体中国人民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四个全面”,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命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进入新时代,中国面对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军事格局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就更具有了不一样的战略意义。中国在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军事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快速变化,一方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主权保障、发展保障和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科技格局、军事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且决定社会主义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所以,要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战略意义,就必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社会主义命运、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三个视角展开。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命运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来使得人民群众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就曾明确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3]毛泽东强调,正确的理论一定要拿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途径来发挥群众的革命性力量。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也曾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4]从毛泽东和马克思的观点来看,人民群众一旦理解和掌握这些真理,就会产生两方面的积极效果:第一,人民群众必将从思想上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人民群众也必将从行动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明确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全范围、全领域、全角度的大众化,大众化的目标和对象既包括各界精英,又包括普通群众。

从社会主义命运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不仅仅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随着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科技建设、军事建设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产生了全球性的政治影响、经济影响、科技影响、军事影响。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在全球层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坚决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或者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层面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坚决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具有三个基本性质:第一,这些坚决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是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第二,这些坚决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是为了帮助、支持和解放那些被西方资本主义集团所奴役、压迫和剥削的国家和民族;第三,也正是在与西方资本主义集团进行坚决的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科技斗争、军事斗争的过程中,那些被西方资本主义集团所奴役的国家和民族才会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从这三点基本性质来看,在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显得别具意义。也就是说,在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一方面正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绩来向世界人民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特别是对那些被西方资本主义集团所奴役、压迫和剥削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还是选择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理论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一个经过现实考验和历史考验的战略抉择。历史从来不会说谎。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决定、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影响着那些被西方资本主义集团所奴役、压迫和剥削的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从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的战略高度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指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中国人民的生存利益、发展利益,更应当着眼于世界人民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信息化的今天,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只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在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的种种举措,一再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已经陷入无能、失效的境地,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正如列宁所说:“过程的复杂性和事物本质的被掩盖可以推迟死亡,但不能逃避死亡。”[6]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更意味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不可避免,也不可能避免。到底是让世界人民继续忍受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奴役,还是让世界人民认识、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带来的解放,这是必须回答的事关人类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此,向全世界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全世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科学问题。向全世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政治问题,就是要让全世界人民真正地意识到在资本主义制度统治下的个人只会陷于无尽的被奴役的境地,而选择走向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彻底地结束这一看似无尽的被奴役的境地,从而走向真正的解放之路。向全世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科学问题,就是要让全世界人民认识、理解和接受一个根本的事实,即全球性的安全问题、贫富问题和生态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为了真正、有效、彻底地解决全球性的安全问题、贫富问题和生态问题,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在此基础上彻底改变资本主义性质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全世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直接决定着人类现在的乃至未来的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

二、《新大众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贡献

在新时期,王伟光在继承和吸收前人良好经验的基础上,主持编写《新大众哲学》一书,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王伟光认为“哲学来源于现实、服从现实、服务现实”[7],在新时代,这一现实就是新时代里的主要矛盾,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来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或者说为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提供理论分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今天自然科学、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哲学如何回应、反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反映中国的变化与发展、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这是《新大众哲学》所思考的问题,也是《新大众哲学》所想要尝试回答的问题。在这本书里,王伟光依据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重新梳理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王伟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让《新大众哲学》实现了内容的更新。在《大众哲学》出版发行的历史时期,战争与革命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又具体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艾思奇就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像绵羊一样的一味只是对环境屈服,我们要奋斗,要做一些能够推进社会的事业。”[9]因此,《大众哲学》宣传的那些哲学基本原理的主要目的是要唤醒中华民族的革命意识。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正确理解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婚姻等人生问题,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问题。因此,王伟光在编著《新大众哲学》时,除了继承《大众哲学》中的理论逻辑之外,还重点关注并且科学地回应了这些重要问题,专门在书中讨论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王伟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让《新大众哲学》实现了理论的更新。《大众哲学》一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回答哲学是什么,而《新大众哲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些追问意味着《新大众哲学》的理论广度和理论深度有了更大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并且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前提下,向人民群众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根据中国自身的历史条件和文化条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大众化,一方面是从理论层面来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来指导人民群众进行科学的实践活动,进而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三,王伟光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让《新大众哲学》实现了方法的更新。《新大众哲学》在观察、理解、分析自然界问题、人类社会问题时,除了继承以往的科学的哲学分析方法外,还专门强调要重视用系统论的思维来分析事物。系统论思想强调分析事物,要看到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地理解和把握事物。从实质上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一个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工程、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社会工程、生态工程本身一样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利用系统论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从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开放性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问题,对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一哲学方法的更新,显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宣传时,学界一直存在理论性和通俗性难以兼顾也难以平衡的问题。有些哲学著作偏向了学术性,有些哲学著作偏向了理论性,很少有哲学著作做到既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又具有通俗性。《新大众哲学》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了甚为有益的探索。《新大众哲学》自始至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坚决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实现了内容的更新、理论的更新和方法的更新。

三、深刻认识、批判传统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彻底主导社会主义的命运,为了实现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的真正变革,必须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此基础之上,也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但是,长期以来,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学界注重于其学术性和理论性,传播方式也比较传统。以《新大众哲学》为例,此书既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又具有很大的理论创新。但是,《新大众哲学》这类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理论创新的专著,除了少数具有这方面理论素养的知识分子能够理解和阅读以外,在传播范围和覆盖范围上仍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两个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大群体里面:一是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二是那些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奔波的农民工群体。因此,如何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让农村居民、农民工群体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熏陶和理论引导,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

到2021年为止,我国还有将近4.98亿的农民[10],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学历。对这些农民群体而言,以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来理解这些学术专著无疑是困难的。采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来对农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党和政府必须重视、必须解决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将近4.98亿的农民群体中,有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是,还有将近3.85亿农民工群体的存在[10]。农民工群体大多数年富力强,长期漂泊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民工群体为所在地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在批判那些轻视甚至蔑视农民工群体观点的同时,更加需要对这些农民工群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这不仅是重大的农村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促进城市发展并直接影响城市社会管理秩序的重大问题。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中,特别是文化资源的分配中,农民工群体常常是被忽视的对象。这造成“农民工既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又游离于本土文化规范体系之外,他们实际上处于文化空白带上”[11]。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生活中长期处在文化空白带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民工的精神问题、犯罪问题。很明显,加强对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城市空间的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向这些群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推动城市发展工作。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时,我们不可能也绝不能忽视这些农民群众的存在。

长期以来,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术性和理论性,使其受众变得狭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意作出这样的限定,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成为一些“圈子”的文化。这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衷,更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初衷。“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2]如果广大农民阶级、农民工群体不能认识、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又怎么能大力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又怎么能推进“四个自信”战略?广大农民群众、农民工群体认识、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就会大大地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大大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大力探索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根本出路。

四、基于互联网的视角,创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彻底主导社会主义的命运、为了实现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的真正变革,这是时代的需要。同时,如上文所述,我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方面,忽视了4.98亿的农民群众、3.85亿的农民工群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需要。这不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需要加以切实解决的问题,而且更是党和政府在意识形态宣传战略方面需要重视和处理的战略性的问题。一些研究指出,“当今时代,互联网正日益成为信息传递、舆论传播的主渠道,成为思想交锋的主战场,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3],借用互联网技术来大力创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使之愈加通俗化、大众化,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可能出路。

在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影响了各个民族的生存状况。每一个看似孤立的个体,也被这一技术纳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但一个现代的、高度科技化的社会不可能离开社会秩序而运行,它会受到大量的激励来塑造新的社会秩序。”[14]在塑造这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当中,马克思主义应当也必须成为主导性的力量。应该看到,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是进一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极为有利的技术条件,这一有利条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平台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笔者比较认可“钟君模式”。钟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服务、社会风险)在其学术生涯和从政生涯期间,亦在深思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有效的解决方案。他第一次大力借助互联网的宣传优势和技术优势,制作电视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故事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同时,他还在《开卷有理》电视节目的基础上,编写了《马克思靠谱》这一通俗读物,在全国产生了不小的反响。另外,由他策划的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也在2016年走红全国。他策划的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动画片《领风者》于2019年1月在互联网平台播出。钟君借用互联网技术、依靠互联网视频网站,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故事、思想理论、历史贡献向广大互联网观众播出,这在中国动画史上是极为珍贵的尝试和探索。另外,还需要特别介绍的是,钟君利用微信平台,已经成功开发出了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微信表情包,在微信平台被大量使用。看似简单的马克思、恩格斯微信表情包,其实有两方面的巨大价值:第一,用幽默的方式,让微信用户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亲切而温和的形象;第二,在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亲切而温和的同时,这些微信用户没有戒备也没有排斥心理,了解和认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思想和理论。钟君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使用微信表情包,制作电视节目、动画片、音乐歌曲,采用通俗易懂和寓教于乐的方式,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将会有更多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使用手机、电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来接受信息,学习知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全新的手段和方式。“钟君模式”是在互联网时代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式,是应该值得肯定和支持的。笔者认为,“钟君模式”借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必将成为互联网时代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流模式,也必将成为向农民阶级、农民工群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有效的手段。笔者的观点基于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用互联网技术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有效降低宣传成本。在手机、电脑普及的当下,农村居民、农民工群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就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第二,用互联网技术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范围。利用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农民阶级、农民工群体,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喜欢上网的青少年群体。第三,用互联网技术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让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方式更加新颖。在互联网平台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完全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网络音乐、地方方言喜剧视频等新颖的方式来进行。

五、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方式的时代意义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方式,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手段,是主导和掌控社会主义命运的必然途径,是影响、决定、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的必然方向,是适应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条件下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供的精神指导和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为了在稳定、和谐、团结的社会环境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方式具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牢牢掌控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有学者说:“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暗战。”[15]进入新时代,西方资本主义集团与我国长期进行的思想斗争和理论斗争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愈加激烈和尖锐。这些斗争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恐惧。为了切实解决在思想层面和理论层面的斗争,唯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是净化和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灵魂的基本手段,也是净化和指导人民群众思想世界的主要方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要党的思想、理论、灵魂不出现空虚化的极端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有了根本的领导保证和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16]习近平总书记对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深刻分析,指明了西方资本主义集团玩弄历史虚无主义的狼子野心和真实目的。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是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集团玩弄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之策。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来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在新时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新局面、新征程和新方向。

第二,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他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思想。”[17]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其实质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以具有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品格和气质的方式而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里,也只有具有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品格和气质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被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认可和接受。同时,又以具有了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指导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宣传手段和宣传平台的创新,特别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的视角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宣传手段和宣传平台的创新,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有效、可行的着力点和抓手,也是对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深切回应。

第三,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已被中国的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用马克思主义来丰富和引导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让社会的历史的实践主体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引领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走向一个共建、共商和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是最关键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精神食粮,而且还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能量。让人民群众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让历史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历史往往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而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引导的人民群众就能把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盘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引导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人民群众掌握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去改变世界和创造世界,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

猜你喜欢
大众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感性·大众化·启蒙——20世纪80年代电影娱乐功能的合法性证明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关系研究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