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园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 40132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为顺应技术前沿和新时代发展趋势,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概念,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同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融合应用。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提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动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数字乡村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已开始逐步显现。在新时代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用场景有哪些?立足现阶段国情农情,从哪些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有哪些?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由此可知,实现数字乡村的前提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农业农村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乡村也是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数字乡村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主要涉及乡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生活等内容,其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各领域的融合示范和广泛应用,还具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精准化、服务在线化等特征[1]。目前国内关于数字乡村概念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学术界关于数字乡村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数字乡村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乡村社会治理、乡村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进程和现实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以及普惠效应得到了释放,极大地激活了农村的各种资源要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2]。把握数字乡村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等问题,需要注意以下3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生条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产品、技术及商业模式的不断更迭与创新,其应用的范围也不断从工业、服务业延伸至农业领域,为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数字治理现代创新以及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数字化的支撑手段[3]。二是表现形式。数字乡村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还包括了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数字经济等诸多领域和数字技术应用下产生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态,以及由此衍生的认养农业、创意民宿等乡村新业态,还涉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数字经济新形态[4]。三是规律演变。数字乡村战略的提出表明农村地区发展进入数字化阶段,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数字乡村的发展必须以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前提,体现的是数字化的生产要素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服务、治理等各环节投入的不断增加及日益完善,伴随着数字环境下的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信息服务等向智慧化演变,从而带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5]。
传统农业生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通过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农业生产的智慧大脑,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生产环节,在种植业领域,智能催芽、智能灌溉、无人机施药、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溯源技术等不断应用[6];在畜牧业领域,信息化技术不断被应用于饲喂、产奶、配种、健康状况等信息实时采集;在水产养殖领域,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水产养殖环境监控、饵料自动投喂、养殖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深水网箱远程监控等领域。在农机装备领域,自动挤奶设备、自动推料机、设施环境监控设备、农机辅助驾驶导航监控终端等技术正不断被推广运用。在监测环节,通过使用各种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设备,实时采集空气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数据处理平台,平台再根据相关的农事管理措施,实施精准控制。在监控环节,利用无人机遥感,可实现对农作物的生长、面积、产量等数据的监测。
传统农产品的流通一般会经过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等多个中间环节,存在流通环节多、成本高、信息不对称、流通组织体系不畅等问题。现代数字技术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线上信息平台,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农户、批发商、经销商串联起来,使农产品信息可以快速地传达到各个节点,提高了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透明程度,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智慧冷链物流对生鲜农产品全程实施温度控制,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农村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持续推进,农产品电商品牌不断培育壮大。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电商、微商等农产品营销模式,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不断拓广,其流通的效率大幅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乡村治理数字化作为数字乡村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目前各地区、各单位正结合实际开展乡村数字化治理实践。随着“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党务”“互联网+社区”等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如上海市宝山区探索建立了“社区通”网上工作系统,干部群众沟通便捷,群众需求精准把握,问题快速有效处置,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有效性、精准性[7]。浙江省德清市推出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财、物等关键要素,以智能化发现问题、自动化处理问题、全流程管理问题为核心,搭建了覆盖乡村产业、服务、经济等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平台,如腾讯的“为村”、中国电信的“村村享”等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乡村治理,是新时代丰富治理方式、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8]。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村流通便捷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并且还有助于实现农民生活的智慧化。数字为农村生活赋能,网络在乡村应用的场景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购物、交通、经营、上网等农业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村民通过电脑、手机上网获取相关信息已逐渐成为生活常态。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政务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更多的涉农信息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办事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提升;另一方面,一些信息科技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各类应用程序,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化娱乐等智慧化社会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各地区围绕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优势特色产业,明确重点打造和赋能的优势产业,并确定信息技术和农业产业相结合的重点环节和着力点,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数字乡村建设计划及实践路线图。在农业生产环节,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对智能灌溉环境监测、农机装备等种养殖、畜禽渔等重点环节的渗透及应用。在农业农村生活领域,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村民对教育、养老、就业、医疗等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比如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农村生活各方面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在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加快数字技术对农业全产业链条的融合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利用现代营销平台或方式,拓展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在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大力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人居环境智能检测设备对生态保护区和农村面源污染监测等,不断建设智慧绿色乡村[9]。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是数字乡村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把握数字乡村、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推进乡村新基建,不断消除城乡发展的“数字鸿沟”,进一步优化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规划,着力提升乡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不断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补齐与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短板,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10]。目前部分乡村偏远地区还存在无线网络覆盖不全、信号还不够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网络基础工程的建设力度,推动农村网络提速降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全光纤网络;持续推动数字电视、微信平台等智能终端和便民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夯实数字乡村发展的基础。
在农业产业数字化方面,持续推进现代数字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水产业等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建立农业产业大数据体系,加强对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基于田间数据实时采集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病虫害预警及科学种植指导。在强化科技创新方面,着力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快推进数据的挖掘利用、关联分析和成果应用。在农产品电商方面,继续深化电子商务进村示范,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农产品实体店的融合应用。在培育乡村发展新业态方面,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康养、文创、名宿等产业的发展[9]。
大力推进“互联网+治理创新”,运用信息技术为乡村治理创新赋能。探索建立“互联网+”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广应用功能成熟、操作简便的乡村治理信息化系统、APP 等。建立统一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覆盖市、县、乡(镇)、村的4 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四务”等信息网上公开,不断提升村民的参与度、满意度、知晓度。通过推广应用操作简便、易学易用等应用软件,实现信息发布与公开、民情收集与反馈、议事沟通与协商、公共服务在线办理等事务网上运行[11-12]。
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在农村普遍缺乏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更应重视其培养。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方面,针对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能手、职业农民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技术技能等专业培训,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及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新农人”。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在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要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数字乡村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