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印斌
近来,硕博士纷纷扎堆就业小县城引发热议。山东省德州市发布2022年事业单位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公告,其中宁津等7县拟引进351人,学历要求最低为硕士。
很多人感慨于择业风向的这种微妙变化。从年轻人早些年“奔赴北上广”到后来的“逃离北上广”,再到现在的“回流县城”,中间跨越的,不止是地理上的万水千山,更有心理的巨变与调适。这种热议其实也暗含了诸如“不看好”“可惜了”等先入为主的价值认知。那么,年轻人“回流县城”再度趋热,靠谱吗?
与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相比,县城的优点确实很多,节奏缓慢,通勤压力小,工作、生活比较平衡,等等。当然,这里边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砝码—— 编制。回到县城的硕博士或本科生,一般会选择进入体制内,抓牢“铁饭碗”。尽管可能是那些征战北上广深的“前辈”曾经主动放弃的,但至少在眼下,确实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环境不同了,追求自然也会不同。特别是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这样的诉求无疑会更为强烈与持久。
此外,县城的“好处”还体现在发展前景上。很多人对县城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之前的固化认识上,认为县城就是《平凡的世界》中原西县那样,几条马路、一排排楼房……真实情形并非如此。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高速发展,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县城早已脱胎换骨。不仅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产业发展等方面也有长足进步。在南方、东部沿海一些地方,仅从外形看,县城已与大城市区别不大。这也意味着,此类县城在人才诉求上,确实希望“提质增效”“脱胎换骨”。
比如有些县城在某些具体的产业上,已经居于该行业、产业的头部,为寻求更大的发展,自然而然会选择一些名校硕博士。近年来多地县城的“抢人大战”,正反映出这些地方面临着发展焦虑,迫切需要年轻人加入,顺应产业发展形势,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现县城发展突围。
此外,以眼下火爆的涉农产业,比如民宿、新农人等为例,同样需要高端人才和先进理念,才有可能从寻常的田园中发现更多的“不一样”。退一步讲,即便单从增加阅历、丰富履历来看,多一些县城体验,多一些底层经历,对于年轻人的发展也是极好的。县城虽小,却是基层政治的鲜活试验场。
当然,也有必要提醒可爱的年轻人,现实远比理想更复杂、更坚硬、更具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在决定“回流县城”时,多做一些思想上的准备。比如因为县城比较小,相应的人际关系就会复杂些;再如县城可能更需要各方面都懂一点的人才,过于专精的人才可能在匹配度上存在差距等。搞清楚了这些“县情”,才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太大落差。
无论如何,当下已经到了一个县城上位的节点。各地相继出台了措施,希望吸纳年轻人落户;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令人振奋,县城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回流县城”,无疑会是属于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