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

2022-11-22 12:43张玉祥
关键词:时代思想建设

张玉祥

(1.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19)

习近平在知青年代就开始思考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之后在地方履职时期,习近平初步阐述了文化建设的相关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融合、国际与国内大变革的相互促进、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等维度,鲜明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何”“文化建设何以实现”等核心话题。

然而,学术界比较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例如,高长武[1]、孙成武[2]、徐俊[3]、朱鸿亮[4]等对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进行了研究。相对而言,学术界却较少关注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尤其是较少从党的十八大之前习近平在地方履职时期的奋斗实践等角度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为此,梳理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和价值意蕴等,不仅有利于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而且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正是得益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和丰沃的理论土壤,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

(一)思想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思想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建设思想,这些思想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对民本思想、和合思想、仁爱思想、诚信思想、大同思想和正义思想等颇为重视。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依然散发出永不褪色的魅力。例如,重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中华民族一直践行着以人为本、心系民众的精神。孟子、贾谊、司马光、程颐、张九成和黄宗羲等论及民本思想。《尚书》是我国重要的经典著作,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这对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尤其是以人民中心的文艺创作理念产生了影响。又如,和合思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等在不同场合论述了和谐思想。“和合”“天人合一”等思想被誉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崇尚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朱熹、王阳明和王守仁等从不同角度对德育思想和教化作用进行了系统阐释。“仁”“义”“礼”“智”“信”“重行”“内省”“修己以敬”“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等思想在我国深入人心。譬如,大同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未来发展远景的关注。《礼记·礼运》《大同书》等表达了我国先贤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重仁爱思想、讲究哲学辩证思想、践行以民本为重思想和重视价值塑造观念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得以形成的丰沃土壤。

(二)理论源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许多文化建设思想,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众多重要文献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应发挥文化的塑造功能、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等。例如,马克思认为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恩格斯认为文化对人们头脑中的“传统”发挥着作用。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真正的社会应该“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5]。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马克思这句话实际上回答了文化建设“是什么”的根本之问。马克思以伟人的智慧、独到的见解和开创性的理念,解答了长期困扰人类的文化“是什么”的疑题。再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人们需要在过去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等。最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属性、发展方案等重要命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引。针对苏俄文化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列宁不但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而且还指出了抓住典型以发展新闻事业、发展博物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加强道德建设并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等[6]。这些思想至今依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渊源。

(三)思想基调:党一以贯之地重视文化建设思想

党一以贯之地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伟大前辈的文化建设思想不仅为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提供了优质养分,而且奠定了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基调。其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早已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毛泽东一生留下了诸多著名论著,其中有相当部分论著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等。例如,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改为《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此纲领是党的重要文化建设纲领,它指明了党文化建设的方向。毛泽东又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文化“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7]。毛泽东认为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又如,他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和“双百”文化建设方针。从根本上明确了文化建设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其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基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提出了诸多文化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三个面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建设文化大国”等。这些论述明确了改革开放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重要主题、主要方针、基本路线和社会效应等。江泽民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主要体现在文化建设意义、改革文化体制、占领文化阵地、代表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等。例如,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江泽民又强调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文化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主要体现在阐述文化软实力、处理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胡锦涛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为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由此可知,党一以贯之地重视文化建设思想,特别是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许多文化建设的论述。正是承继了这些优秀文化建设思想,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得以生成,因此,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与党的文化建设思想是一脉相传的。

二、实践逻辑: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孕育于习近平在地方履职时期的奋斗实践

在知青年代,习近平对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之后,习近平在地方履职时期对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习近平在河北工作时期的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工作时期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相关理念,主要记载于《知之深爱之切》等重要著作。首先,习近平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982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搞好教育文化事业》中指出:“把文化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9],并主张成立文化中心、文化站和加快建设文艺人才等。其次,习近平倡导文化建设应以规划的形式得以实现。这些理念与习近平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通过制定发展规划、谋划战略布局等方式,以实现文化建设的论述是一以贯之的。最后,习近平深刻地阐述了河北正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涉及河北正定县的著名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保护方法和某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等。正是基于河北正定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某些内容得以生成。

(二)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期的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继续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尤其指出要弘扬“闽东之光”“保护好文物”等理念。这体现了习近平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运用。首先,习近平在厦门工作时期重视传承历史文脉。主要包括划拨专项资金保护鼓浪屿的八卦楼、指导厦门风景名胜的普查工作、提出统一建设规划和整体保护的理念等。习近平以独具战略的眼光“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10],从而为2017年鼓浪屿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雄厚基础,最终描绘了厦门文化建设的绚丽篇章。其次,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期阐述了闽东文化建设的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收录于《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等,主要围绕着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特色、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文化的宣传功能、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创造性作用等展开论述。习近平还亲自复刊《闽东日报》、拓展新闻宣传阵地、拟定新闻传播宗旨和方针等。他提出要大力宣传本地区各条战线的新成就、新人物、新典型、新经验,探讨新问题[11]。这些理念与习近平任总书记之后强调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抓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习近平又强调:“通过文化建设……增强我们的自信心”[12],在某种意义上此与习近平任总书记之后倡导“文化自信”[13]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再次,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期进行了福州的文化建设探索。主要涉及保护福州古建筑文物、保护福建船政文化、改革文艺制度、加快创作福州特色的文艺、建设闽剧学校、壮大文艺人才队伍、树立《福州日报》的话语权和率先以法律形式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这些理念与习近平任总书记之后重视保护古城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是一致的。最后,习近平任福建省领导时期提出了全省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方案,积累了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等。针对全省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特色,习近平提出了文艺创造的具体目标、保护万寿山古人类遗址、提倡发扬苏区精神和立足全局实现了福建土楼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等。正是基于福建的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相关重要观点得以生成。

(三)习近平在浙沪工作时期的文化建设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在浙沪工作期间始终如一地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首先,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期提出了文化建设的相关理念。这些理念主要包括辩证地阐释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之间的关系、浙江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挖掘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浙江文化强省的“八项工程”、明确文化建设基本要求、造就优秀文化建设人才、发展文化产业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等。针对浙江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习近平又指出,“文化即‘人化’,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14]。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句话从根本上回答了“文化是什么”的时代主题。习近平强调:“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15],这一理念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6]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其次,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期一如既往地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基于上海的文化建设实情,习近平进行了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的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上海文化建设的诸多理念。总之,习近平在亲自实践的基础上不仅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建设思想,而且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文化建设理念,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源头活水。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放眼全国,凭借自己在地方履职时期的丰富实践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等八个方面[16],系统地、深刻地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论断。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更为深入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新观点,从而推动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不断发展。

三、时代逻辑: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源于新时代的使命和召唤

理论生成的重要动力之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时代之变局,习近平深思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国方案。抒时代之新声,是习近平对文化建设何以展开这一时代命题的明确回答,为人类未来文化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顺时代之变局:从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融合中掌握文化建设的时代脉搏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化是特定阶段的产物,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国家、不同时代背景的人们对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尽相同,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立时代之潮头,习近平开创性和战略性地分析了新时代之变局,阐述了文化建设的时代内涵。首先,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7]。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呈现繁荣昌盛的局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和目标。人类文明的一次次飞跃,必然推动着文化的一次次发展。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指引。显然,在新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8]言下之意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据此,习近平非常明晰地指出了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其次,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17]。在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新的主要矛盾。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7]从客观向度而言,新时代文化建设体现为实现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意味着人民对文化建设的需求更迫切、更长远、更持久和更宽广。面对新时代人民对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揆时度势,除了提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之外[19],他还强调“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20]。因此,基于文化建设时代之变的思量,以历史和现实的时空融合为角度,习近平不但注入了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新内涵,而且谱写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新意境。

(二)抒时代之新声:在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中解答文化建设的时代命题

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挑战。比如,在资本驱动下出现了所谓娱乐性文化观和享乐性文化论,追求物质文化似乎成为了文化生活的目标,甚至个别颇有用心者企图渲染将个人对物质文化的享受程度作为衡量人们是否获得文化需求的标准。显然,过于追求物质文化的满足,并不能实现高质量的文化获得感,反而容易导致人们沉迷于表面富足的物质世界,内心真正追求的精神文化却触不可及。这些成为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情况。从理论维度而言,时代造就伟大思想,解答时代问题的程度深浅是衡量思想力量等级高低的重要标准。面对着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挑战,党需要旗帜鲜明地回答现实和未来到底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文化建设通往何方等时代命题。习近平适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21]据此,习近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要努力建设的文化。这些阐述明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追求,破除了各种杂乱无章的文化伪需求。在时代大变局中,我国也面临着逐渐渗入的非主流文化挑战,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8],广大党员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以加快文化建设,还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科学性。习近平又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16]习近平强调:“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要素。”[18]

至于文化建设通往何方的问题,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显然,我们现实与未来要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上这些论述,习近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文化性质由何决定”“文化建设何以实现”这一时代命题。从实践维度而言,文化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奋斗是文化建设的底色,只有在奋斗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人们自身文化需求的最大化,进而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习近平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是在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新表述,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和实现路径。这一思想表明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一代代奋斗者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创造出优质的文化,取得高质量的文化获得感,这种文化获得感才是最深沉的、最持久的获得感。因此,在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中解答文化建设的时代命题,推动着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得以生成。

(三)立时代之潮头:在国际与国内大变革的相互促进中指明人类文化建设的时代方向

从国际视角言之,新时代国际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不同文明不同国家的交往交流日愈频繁之时,全球个别地区仍然上演着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剧目。尤其是以文化安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西方某些国家渲染的“普世价值”“西方文化先进”等,至今仍然对地区和平稳定造成消极影响。新时代如何引领人类远离危机走向更加繁盛的文明,谱写更加绚丽的文化篇章,共享更加灿烂的文化之光,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国内而言,我国面临着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坚持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自觉等。习近平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7]。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价值,发出来自中国的“电波”。为此,在新时代我国要把握时代方向,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以更加优秀、更加丰硕的文化成果走向世界,最终使我国“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16]。这些指明了我国国内外文化建设的重要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

立足于国内外的时代大局,习近平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观点,以独特的“习式话语”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质,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化独有的关爱人类未来发展的情怀。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7]这一论述为人类文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时代方向。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呈现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价值观,表明了中国共享文化成果的世界观,提供了解决世界文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华文化独有的智慧。因此,基于深入分析国际与国内大变革中文化发展之趋势,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得以形成。

四、价值意蕴: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提供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依循

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不但内涵丰富,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

(一)精深了理念之源:承继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历来是与时代发展、国情社情相切合的理论,唯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寻求创新和突破,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马克思主义让古老的中国重新焕发了生机,马克思主义引领着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走过了救国、建国、兴国和富国的历程,并迎来了强国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光辉历程,带领着中国人民走进了世界舞台,号召着中国人民把握时代脉搏,奋战于百年复兴大道。在认真分析我国文化建设国情的基础上,习近平审时度势,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文化建设道路相结合,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要求。这些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二)回应了现实之问:坚持与深化了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思想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优秀文化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然而,近代以来中华优秀文化却未能紧跟时代脉搏,反而呈现了衰微的景象。面临着“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16],“如何摆脱文化自卑,超越文化自负,成为中华民族必须面对的问题”[22]。基于战略性和时代性维度,习近平深邃思考,适时提出“文化自信”[13],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13],回应了困扰中华民族的现实之问。这些不但能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建设战略思想中找到根据,而且坚持和创新了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带领英勇的中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百年来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探索文化救国、谋求文化立国、推进文化兴国到谱写文化富国的伟大转变,迎来了奋战文化强国的新时代。由于这种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坚守为中华民族谋文化自信和为社会主义中国求文化强国的初心,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文化建设的现实之惑,不断探寻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之路,回答了中国文化建设战略之道。因此,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不但指明了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研究方向,而且提供了实践工作者所需要的方法论。

(三)观照了未来之思:擎画与建设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智慧蓝图

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将为人类树立何种文化典范,这是当代中国应有的文化思考。基于对人类文化前途和超越“西式价值”的思量,习近平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凭借自身渊博的知识积淀,扎实过硬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人类社会未来文化建设的一系列中国理念。这不但为现有国际文化体系增添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而且为当今世界和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原则和学理支撑。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焕发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创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但确保中国取得了世界奇迹,而且促使中国在当今抗击疫情中获得“独傲群雄”的成绩。这些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的迷人魅力,昭示着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巨大动力源,并为世界上那些正在探寻本国文化建设之路的仁人志士指明了康庄大道。因此,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既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又为人类文化发展谱写了独具中国魅力的智慧蓝图。

五、小 结

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具有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等内在的生成逻辑和独特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何”“文化建设何以实现”等核心话题。在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迈步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系统地梳理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不仅有利于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而且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时代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