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达超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农业农村局澳洋畜牧兽医站 2244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提高,养羊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羔羊痢疾也成为危害较严重的一种常见疾病。羔羊痢疾是新生羔羊易出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肠球菌、轮状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又称为红肠子病或梭菌性疾病。患该病的羔羊可出现严重的腹泻和肠道受损,严重的甚至死亡,给羊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害。饲养管理中可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减少羔羊痢疾的发生,降低羔羊死亡率。为有效防治羔羊痢疾,现将该病的病因、发病特点、症状、鉴别及预防等进行详细介绍,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羔羊痢疾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病菌或轮状病毒等感染,主要感染7日龄以下的羔羊。不同品种的羔羊发病率不同,纯种羔羊更易感染,杂种及土种羔羊感染概率低于纯种羔羊。羔羊对环境的耐受力较差,剧烈的环境变化造成应可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病菌的概率增加。妊娠期母羊营养供给不足可导致乳汁品质较差,影响羔羊的身体发育及抵抗力,造成病原菌易感的情况。另外,由于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较恶劣,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也可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进而感染羔羊,导致羔羊发生痢疾[1]。
羔羊痢疾病主要以感染7日龄以内的羔羊为主,7日龄以后的羔羊发病率较低。其次,该病具有一定的地方性流行特点,外引绵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本地土羊发病率较低。
患病羊排泄的粪便可污染环境饲料及饮水。其他羔羊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草等感染病菌。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感染,也可通过创伤和脐带感染[2]。
羔羊痢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冬春交替季节发病率较高。另外,主要高发于羔羊出生季节,发病率随羔羊数量的增多而上升,具有传播快的特点。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短则几小时,长则2d左右。
导致羔羊出现痢疾的病菌主要为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刚出生的羔羊胃肠道消化功能未发育成熟,肠道内益生菌数量较少,容易感染上述病菌,造成肠道内有害菌数量增加。病原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另外,病原菌还可产生大量毒素,破坏黏膜细胞,导致肠黏膜坏死脱落,引起羔羊肠道损伤。
轮状病毒感染临床症状较少,病毒通过口腔后进入胃肠道内可直接伤害肠黏膜细胞。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复制,数量增加后可对整个胃肠道进行侵害,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引起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具有发病及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症状通常为突然性死亡。羔羊感染的魏氏梭菌在胃肠道内进行大量增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从而造成羔羊毒血症,表现为突然死亡。另外,出现该病的羔羊还可表现为精神不佳、运动量减少、食欲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同时还伴随着严重的腹泻、腹胀、排血便、粪便恶臭等情况。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羔羊临床症状较为缓和,但死亡率较高。通常可表现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卧地不起、弓背、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剧烈的腹泻,粪便中夹杂灰黄色凝乳块和血液,病羊最终可因严重脱水而死亡。
解剖病死羊可发现,消化道出现严重病变,黏膜出血肿胀,黏膜外部有充血带和条状出血病斑。长时间患病的羔羊病变组织深入肌层。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同时有大量血液的混浊内容物。淋巴结、肝脏明显肿胀,淋巴结伴有出血症状。胆囊内积蓄大量胆汁,心包内有大量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明显出血点[3]。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进行初步诊断。若需确诊则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将病死羊的病变组织进行染色、镜检,随后进行细菌培养和生化实验。明确病原后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高敏抗生素。若未检测到致病菌可怀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羔羊痢疾。采集样品粉碎处理后进行双抗,离心处理,取上清液进行琼脂扩散实验,以此确诊病毒类型。
对于感染羔羊痢疾的病羊可进行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两种方法。西药治疗效果较好,可通过给患病羔羊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或长效土霉素治疗,每天注射1次。另外,也可通过口服土霉素、胃蛋白酶进行治疗,每天服用2次。对于病情较严重的羔羊还需补充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防止因脱水造成死亡。整个治疗期间,可在饮水中加入补液盐及电解多维,加速羔羊恢复。中药治疗可通过服用谢利宁进行治疗,每天使用3次,连续服用3d。其次,还可选用车前子、白术、陈皮、黄连等研磨后给患病羔羊冲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4d,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加强对妊娠期母羊和羔羊的日常饲养管理。妊娠期母羊须提供均衡全面的日粮,加强营养管理,增强母体体质,从而提高羔羊出生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羔羊接生过程中应保持温度适宜,产房干净卫生。出生后的羔羊需对脐带进行严格的杀菌消毒,防止病毒通过脐带进行感染。另外,保证新生羔羊尽早吃上初乳,通过初乳提高自身免疫力,有效降低病菌感染。对患病羔羊需进行及时隔离,并对羊舍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另外,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保证饲料、饮水清洁,做好保温及通风工作[4]。
规模化养殖场需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每年秋季对羔羊接种疫苗。目前可以使用羔羊痢疾菌苗或羊五联苗进行预防。妊娠期母羊在生产前2d进行接种,保证新生羔羊具有抗体,降低疾病的发生。
总之,新生羔羊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遭受病原菌及病毒的侵袭,从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死亡,对我国养羊业造成不利影响。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妊娠期母羊管理工作及羔羊出生后的管理工作。加强环境杀菌消毒工作,保证环境卫生。妊娠期母羊和新生羔羊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疾病发生。针对羔羊痢疾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以此减少我国养羊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