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研究

2022-11-22 10:09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艺术类工匠精神工匠

王 宇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一、听障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

(一)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相关数据,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超过278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99%,居五大残疾之首。并且每年至少有2万名左右的新生儿罹患听力障碍。近些年,随着融合教育的普及,听障学生可以申请普通高等学校就读,对这些特殊人才的培养更显重要。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新经济时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更加重视与传承工匠精神,这是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法宝。尤其在举国倡导“大国工匠”的思想指引下,将工匠精神融入残疾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听障职业人,将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发展。

(二)培育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听障文艺匠人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凡是精品佳作都需要用心而细致。工匠精神,于国是重器,于家是栋梁,于人是楷模。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与工作品质。对于培养听障艺术类人才而言,工匠精神更是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育准则和追求的教育目标。正如Alec Foege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的,“成功的工匠”——爱迪生,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多时候让人们忘记他是一位聋人,他开启了美国当代的“工匠精神”[1]。听障艺术类人才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能够助推其成为新时代的文艺匠人,艺术类专业大多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听障人具有从事艺术活动的良好优势,在学校和企业正确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能够诞生优秀的工匠人才。

(三)促进特殊教育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理念”。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提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听障人作为残疾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听障人才,这将实现残疾人自我发展与就业,使他们真正融入主流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残疾人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听障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听障人才工匠精神的塑造,将相对弱势的听障人群体培养成深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四)有效提升听障艺术人才创新、创造能力

听障人才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学习和从事艺术专业,是因为这些人才大多具有特殊的艺术天赋和从事艺术专业的恒心和毅力。工匠精神的践行不仅仅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也需要富有追求创新的工作精神。在听障人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旨在培养听障学生具有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品质,鼓励学生把个人职业发展、人生目标与国家、行业、专业发展统一起来,开拓思维空间,时刻以创新的思维开展艺术创作,传承优秀技艺,开启创新意识,在追求工匠风范中有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2]。

二、听障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为充分了解听障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问题,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针对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绥化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等院校的325名同学开展调研,收回302份有效问卷。

(一)学生学情调研情况

问卷首先从听障学生的学情开展,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听障大学生可以学习的艺术专业也逐渐得以拓展,目前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动漫、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国画、油画、古建筑绘画)、舞蹈编导、艺术评论等几大学科。在了解了专业学习方向后,重点调研了听障学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了解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专业方向的喜爱程度结果显示,非常喜欢的同学占12.9%,喜欢的同学占27.96%,比较喜欢的同学占46.24%,不太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占比为12.9%。在学习目标确定上,有5.38%的同学表示非常明确,有24.73%的同学表示明确,50.54%的同学表示比较明确,剩余的19.35%表示不明确。对所学专业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情况的调查中,有5.38%的学生非常了解,27.96%的同学了解,54.84%的同学比较了解,还有11.82%的同学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通过调研可以分析得出,听障艺术类人才大多喜欢本专业的学习,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目标还存在认识不够明晰、对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状态。

(二)工匠精神内涵理解调研情况

16.16%的听障学生认为听障艺术类院校完全应该培育工匠精神,40.4%的同学认为应该培育工匠精神,37.37%的同学认为比较应该培育工匠精神,还有6.07%的同学认为不应该培育工匠精神。在对工匠精神是否了解的问题中,有2.021%的同学非常了解,有28.28%的同学了解,有38.38%的同学比较了解,有31.31%的同学不太知道工匠精神的内涵。针对工匠精神应该体现在哪些素养方面的调研中,听障学生选择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精益求精、技艺高超、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其他因素。针对当前高校对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来看,学生认为有17.17%的学校足够重视,31.31%的学校重视,43.43%的学校比较重视,不太重视的学校有8.09%。听障学生对高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满意度选项里,非常满意的同学有7.07%,满意的同学有35.35%,比较满意的同学有50.51%,不太满意的同学有7.07%。

(三)学校开展工匠精神培育情况

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本调研从开放的角度提供了多个答案,按照选择数量从高到低分别为专业学习、艺术实践、理论知识、教师传授、校园文化。培养听障艺术人才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三大问题:学习的专业能力、从事职业所需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按照重要性排序,选择比较多的排序为品质、精神、能力。在提升工匠精神培育的方法中提出听障学生是否希望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有39.39%的同学认为非常希望,有55.56%的同学希望,有5.05%的同学认为学校不太需要与企业合作。64.65%的听障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有10.1%的同学认为非常符合,认为不太符合的同学占比为25.25%。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否可以提升就业能力,选择能够提升的同学有43.43%,选择完全能够提升的同学有13.13%,选择比较能够提升的有34.34%,选择不能够的有9.09%。听障学生感觉到教师传递一丝不苟、态度认真的理念比例如下:32.32%的同学经常感觉到老师有所传递,偶尔感觉有所传递的学生有63.64%,没有感觉到的人数占比为4.04%。听障学生认为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加强艺术市场思维的建立、创新意识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文化知识的提升等。在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除了教师和学生主体以外,听障学生认为其他影响相关因素从高到低分别为环境、时间、资金、物资、信息等。

(四)企业对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反馈

本调研还选取了50家接受听障艺术类人才的用人单位为调研对象,收取50份有效问卷。主要调研情况如下:用人单位对听障大学生满意度为72%,认为听障大学生最佳品质体现在工作态度、工作稳定性、吃苦耐劳、敬业精神等方面。企业认为听障大学生最欠缺的几个方面依次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专业技能。有58.86%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用人单位建议深入开展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可以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提升听障学生艺术市场实战经验。

三、听障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

对比健听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状况,结合对听障艺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听障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工匠精神”培育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对“工匠精神”理解度低。听障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已有30多年的历史,高校根据听障学生特点,设定相应培养目标,但贯彻“工匠精神”的培养理念还不够深入,不了解工匠精神且不理解其内涵的听障学生还有较高比例。第二,专业课程培育体系不够科学,缺乏实践育人的教学活动,产教深度融合不足。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期待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但是开展校企办学且有效果的比例仅为48.9%。大多数教学以理论知识和艺术模拟实践为主,承接项目的院校较少,多数企业出于公益心与学校合作办学,对听障学生以区别对待,导致艺术技艺传授和相关知识学习深度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校企合作导致学生与艺术市场要求有所偏差。从用人单位的调研中可见,从事岗位的工作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不符。第三,缺乏深层次的职业素养培育,听障学生职业意识薄弱。从调研中可见,用人单位对听障大学生的职前培训需要倾注大量精力,与健听人相比,听障大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进度慢、工作规范与条例学习时间长,职场的基本能力有所欠缺。听障群体就业地点和行业范围较为集中,听障就业学生希望有前辈传帮带。以上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听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另外一方面源于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第四,听障学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艺术审美素养有待拓展。目前,我国的听障艺术类教育整体呈现向上发展态势,艺术院校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艺术修养、娴熟技艺等方面[3]。但从学生就业情况可发现专业技能型听障学生较多,创新开拓型的听障学生较少。创新能力是从事艺术专业的基础能力,创新与发展相辅相成,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能力是可以塑造与培养的,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创新精神上下功夫,以此培养国家之工匠人才。

四、听障艺术类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

(一)积淀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建设,加深工匠精神理解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切实将工匠的优秀品质培养贯穿于听障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拓展专业知识体系,通过课程体系—教育过程—培养质量的维度建立课程体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在通识课的基础上,选修其他艺术门类或者文化课门类课程,打开学科限制壁垒,倡导多学科、多交叉、多融合式教学,以多角度、多方向协同探索引导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与“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数据平台等先进技术融合,加强学生对技术与艺术的认知,以工匠精神为根本,教授学生掌握精湛技艺的同时,营造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氛围。

(二)弘扬工匠精神——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深入职业素养培育

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植于校园文化熏陶和营造,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从生活到课堂将工匠精神进行弘扬和宣传,突出“德育为首”、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应用导向”、树立 “学以致用” 的工匠典范,邀请卓越成功的残疾人模范来校做讲座、讲知识、述发展。以宣传、展览、观影、参观等多种形式学习和践行工匠精神。听障大学生大多没有职业经验,对职场缺乏了解,对步入社会充满恐惧,通过校园社团活动,带领听障学生了解职场、感受职场,建立步入职场的信心[4]。

(三)践行工匠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育人活动

以学用结合方式开展教学,以订单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在制定培养方案上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开启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推进制度保障,明晰各方职责与义务,为学生设计实践育人目标,与企业真正融合,建立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构建学校教师指导—听障学生自主学习—企业聘用反馈的教学评定体系,与企业一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产学研项目教会学生掌握艺术市场运营规律,培育企业和社会的有用和能用之才。

(四)传承工匠精神——打造就业全链条,构建师徒“传帮带”体系

基于听障大学生就业群体集中的特征,构建师徒“传帮带”体系,师徒制体现在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校内教授与校外师傅传帮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教学方案,与已就业的听障毕业生联系,加强校内外联谊,以团体组队的形式在合作中共同成长[5]。通过校内教师讲授提升学生课题研究能力,企业师傅传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以工匠精神的传承为教学目标,以师徒制为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听障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对于听障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工匠精神更是其克服身体障碍的最佳途径,听障艺术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较多的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我们将不断地反思和积累经验,提高培育重视程度,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让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深入听障大学生心中。

猜你喜欢
艺术类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工匠神形
工匠赞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