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辨析及路径选择

2022-11-22 09:47胡其图
关键词:人才队伍人才建设

胡其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始终追求民族团结统一、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情感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基本要素和动力,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辩证统一。千秋大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在这个伟大的实践过程中,人才是边疆发展的关键,因此,分析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升的基本要求、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国先治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一大批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受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边疆民族地区人才总量、结构和质量还没有完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阻碍了人才流动,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尚存差距。

(一)调控不到位导致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各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调整,但由于观念、地域、社会保障机制和分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还没有实现在社会主体之间合理、有效的深度配置,政府尚未实现人才资源宏观调控的最佳解决之道,人才市场本身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据统计,西北、西南等多个边疆省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人才培养行业、专业、区域分布失衡,尤其是35岁以下和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经营管理方面复合型人才占比很低,从而影响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比如,边疆某些省区,一些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人才大都比较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而这些机构多数又集中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在一些相对偏远的地区,人才则更为匮乏。此外,结构不合理、青年人才短缺、人才队伍断层也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3]

(二)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利用效率比较低下

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之中,人员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在相当数量的边疆地区,人员是无法实现自由流动的,诸如户籍制度、档案制度等一系列有关的人口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人员的合理流动,进而导致了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高水平人才通过调动、辞职等方式向南方一线城市流动,难以留住学术和技术拔尖人才。例如,内蒙古兴安盟地区,近五年,人才外流944人,其中,中高职称占44%,中青年占71%,而同期引进人才171人,流出的绝大多数是专业技术骨干。[4]究其原因,守旧的管理理念仍有市场,“人才地方所有、单位所有”的弊端导致人才资源共享、开发效率低;“人才平均分配”的顽障导致人才得不到相应的待遇,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择优任用,绩效考核,竞争上岗,唯才是举”的先进理念得不到普遍性的落地开花;“官本位、论资排辈”的束缚导致人才的激励机制、培养机制得不到深化,进而压抑了相当一部分人才脱颖而出。

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人才强边战略。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坚持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紧扣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充分开发国内外人才资源,尤其是党政方面的人才、专技方面的人才以及经管方面的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方面,聚各类人才到边疆民族地区以用之,投身边疆建设,为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坚实支撑。[5]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团结统一,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五个认同”的高度思想统一,即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点至关重要[6]。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二)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首要就是要明确评价人才工作优劣的标尺,在现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业;二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够对这两个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需求,着力回答好“围绕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人才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如何来检验?”这些核心问题。推动落实“发展是富民兴边第一要务”的科学发展理念,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以人才促发展、以发展定人才的氛围和环境,共同促进人才队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有更大作为。

(三)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与依靠人民群众是一致的。在成才之路上,再也没有比人民事业更光荣的事业,再也没有比人民的支持更大的支持,再也没有比人民的力量更宏伟的力量,再也没有比国家需要更迫切的需要。人民群众是人才之源,任何人才都根植于人民群众。不论是谁,只要有能力有本领为推进“五个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才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是党和国家所需人才。新时期党的组织工作路线,对于人才的界定,最看重的是德才兼备。学历高低、资历深浅、身份地域都不作为划线的标准,重点就是看贡献在哪里、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

(四)大力提升能力素质,做强人才队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一条基本遵循的原则。能力素质建设是提升人才队伍的核心要义和必由之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特别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边疆人力资源的多样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为各类人才建功立业固本强基。

(五)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疆民族地区一线流动,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同时,人才队伍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既不能一哄而上,也不能面面俱到,要统筹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边疆民族地区人才建设的主力军是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如何聚而用之?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促进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为他们在艰苦边远地区干事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坚持把分类指导和整体推进结合起来,区分重点和主要方面,以点带面,从部分到整体,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

(六)不断推进和优化人才队伍实现结构性调整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既有赖于参与主体规模和积极性的增加,又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在用人制度、人员流动、劳动者择业、中介服务等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应该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实现的。为此,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以此为主线。由此可以推断,检验人才队伍建设成果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看人才队伍的结构,也是最为直观审视边疆民族地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是否实现积极变化的重要参考因素。归根到底,还是改革体制机制,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仍然要统筹发展来进行。这其中就包括城市和乡镇的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有序流动,激发活力。

三、探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4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人力资源的核心思想是将所有人纳入资源范畴,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效益最大化设置,目标是人尽其用。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边疆民族地区正处于又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边疆民族地区要牢牢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于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言犹在耳,人才强边之路势在必行。

(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基本遵循不动摇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治边之要,亦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强国战略,从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才强国战略。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到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落实到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可以成才的社会风尚,特别是要落实到完善好人才发现、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上来,这也是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在推进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务必真正把人才视为最宝贵的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干一番大事业。在这一伟大实践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不拘一格”,落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做到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办事,从体制性机制性方面去破解人才工作存在的障碍,为边疆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加充分的内外环境,尤其是要善于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谋划提升人才工作,从而建立更加灵活、开放、实效的人才新机制,为人才脱颖而出释放出最大的牵引力。

(二)筑牢坚定理想信念和浓厚爱国情怀,确保爱国者治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强国战略指导我们激励各类人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竭力、建功立业。我国自古以来,守边固防就是爱国报国的忠诚写照,张骞出使西域,苏武出使匈奴,班超治理西域,左宗棠收复新疆都是历史上守边治边的英雄伟业。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提出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把树立理想信念作为对各类人才的基本要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抱负的人永远不可能发挥好自身本领成长成材。因此,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具体到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身体力行,努力奋斗,激励各类人才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坚持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优化队伍结构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在规划边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才工作要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宏观调控人才资源建设体系。人才数量、类型和素质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的重大发展战略,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来分析,边疆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放缓,人口外流、人才流失,相关联的表现是相当一部分边疆省区吸纳就业的能力特别有限。为此,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坚持服务至上,主动与各类人才加强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简化办理流程,确保服务措施不断完善,让各类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现阶段,还可以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的人才市场格局。从服务、运行、监督等多方面推行规范、周到、健全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要把人才流动中的各种限制逐渐消除,打通不同地区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党政人才、专技人才和企管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不论是在不同的城乡区域,还是在不同产业行业之间,抑或是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都要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大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7]

(四)树立有为有位与实干实惠的鲜明导向,营造良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尚贤者,政之本也,用一贤人则众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不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是要看谁更优秀、更合适。一定要从工作实际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不唯分、不唯票、不唯年龄、不唯资历,强调五湖四海和竞争择优,在党管干部的基本前提下,扩大民主、加强监督,给优秀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平台。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实践中,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以市场化、职业化为导向,依托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依规三结合,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贤用能,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此外,目前不少边疆省区高校,正在进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探索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与现代管理制度相适应,符合事业单位属性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手段,突出发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功能,大力开发应用先进人才测评技术,不断提高人才评价的科技含量,确保画像画得准。在这当中,三类主体人才的评价应当区分类别,不能简单一刀切,党政领导干部的评价,应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偏重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应统筹考虑资格考试和同行评议的方法,偏重社会和业内认可;企业管理者的评价,应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偏重市场和出资人认可。

(五)发现培养选拔三个重点方向人才资源,赓续伟大事业

一是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要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政治意识落实好干部标准,遵循党政干部成长规律,从各行业、各领域早发现、早培养、早墩苗,五湖四海选贤用能。不仅要在数量上挖掘选拔年轻干部,更要重视质量,改变论资排辈的错误做法,真正把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放到岗位上去培养锻炼,强化实践考察。逐步形成发现、培养、使用、监督的闭合式选拔干部模式,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二是做好非公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要统筹安排;要环境优化,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让市场选择方向和路径,消除束缚市场活力的“枷锁”,更好地为人才施展才华清障搭台;对于生活质量要保障到位,积极提供生活便利和宜居生活环境,妥善解决各类人才落户、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鼓励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利用闲置厂房、商业用房、宿舍等,不断完善生活保障,营造宜居创业环境。切实做到拴心留人。三是加强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就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技能培养、实用技术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些方面,把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去实现?统筹使用“学校培养+企业培训+个人自学”的“三位一体”模式,深化边疆民族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拓宽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技能型和实用型特色,重点放在科教文卫、发明创造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加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

当前,在全面脱贫后的新时代,期待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边疆民族地区能够抓住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实现后来者居上,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利用的激励机制,筑牢实现伟大历史使命的现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人才建设
人才云
农业农村部明确“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到2025年,打造一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乡村内生动力——聚焦《“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