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桂华,王晨曦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8)
随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呈旺盛和多元化趋势,政府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大量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注入,体育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此同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体育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体育产业链存在最终产品供给单一、产业链环节结构合理性欠佳、产业链分工状态不够充分、产业链各环节联结较为分散以及产业链尚未实现开放“自循环”的可持续状态等现实问题,难以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时代需求。唯有打好体育产业链改革的攻坚战,推动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才能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体验与体育产品需求,为拉动国内体育消费大循环和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不竭的动力。
体育产业链是不同地区的体育产业及相关行业基于竞合需要,在体育产业链上下游主体之间资源依赖性、体育产业消费市场、体育产业辅助组织配套性、体育产业政策等影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具有链式运行能力的经济关系。而现代化的概念是一个富含多层次、多阶段、多维度、多元化的历史过程,在国家提出的有关现代化的各类方针政策中,现代化多是体现事物发展从落后向先进的转变或提升过程,实质就是落后追赶先进[1]。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就是要在新时代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下,转变过去体育产业链的运行方式,充分释放体育产业链创新活力,大力提高体育产业链运行效率,持续提升体育产业链附加值,不断促进体育产品供给多元化,增强体育产业链柔性化,不断加强体育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关联化程度和可控化特征,实现体育产业链从落后状态向先进状态的转变。
目前学者对新发展格局下的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上,研究认为体育产业自身特征、价值链整合发展要求、外部政策环境、创新动力变革与消费需求转变共同构成了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外部动力机制[2],注重发展效率与质量共同提高是其重要着力点[3]。面对供给侧、就业层、资源层、需求侧4 个方面的国内循环阻滞表现,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体育产业需求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产业内外部融合,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畅通发展阻滞的有力措施[4-6]。在体育产业链的研究方面,发挥市场作用、降低交易费用、提升管理机构专业化水平、扩大消费市场规模是推动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思路与举措[7];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应从全产业链发展的空间链、产业链和供需链3 个方面着手[8];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增强产业链意识,遵循价值生成、信任契约、沟通协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竞争合作和监督激励在内的机制[9-11]。梳理现有研究,还发现关于体育产业链的研究分散于多个体育产业业态之中,而新发展格局视野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性理论研究仍十分匮乏,其问题论域与动力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背景,对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问题论域、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体育产业服务与产品生产要素是新时代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1)循环流通的产业要素驱动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技术扩展了产业要素边界,驱动生产要素升级为体育产业根植性资源。金融资本、信息大数据等新型高级要素的融合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在国内体育产业链企业的循环流通,使体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具备了强大的内在动力。2)升级优化和市场化的产业要素配置推动体育产业链升级。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资源禀赋约束现象,只有通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深入优化资本、资源、人力、数据等要素配置,健全要素市场化监管制度,确保体育市场在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促使体育产业核心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3)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加速了体育产业从产业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资源配置效率递增的动力转换。体育产业资源的再配置改进了体育服务方式、体育产品生产方式以及产业链的组织形式,使得体育产业链形态向复杂网络组织演化。同时,产业链分工边界的不断拓宽增强了产业链企业的发展质量。
现代化的体育产业链是融合了各种不同行业产业链的网状结构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摩擦与融合,而只有各相关体育组织协同合作克服困难,才能推动体育产业链向更高级别转型发展。产业的升级演化需要产业链中的各相关体育组织以及体育企业之间进行协同合作,共享有限的资源,营造良性竞争的环境。体育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强调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促进企业之间的集体协作,更加合理地利用基础设施,促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体育产业链的价值攀升与现代化建设。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沟通合作,能够打破市场和行政壁垒,学习和吸收其他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想,降低交易风险、创新风险,取得协作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成果。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企业进行协同合作是必要的,不仅能助力体育产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消费拉动作用,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
体育产业集群是由众多互相独立但又存在利益关联的体育企业,由于产业链不断分工和细化,依靠协作关系在某一地理空间高度集聚而形成的介于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中间性产业组织。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企业不断追求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结果,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是相对企业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而言的。体育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了生成集群的条件,除了成本优势之外,地区的文化因素和政策干预也是产业集聚产生引力的原因。企业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集聚区,通过竞争机制不断筛选优化产业链中集聚的企业,企业集聚产生的外部性经济效益产生回流效应,即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会被集群优势吸引而加入产业链的竞争中,在不断竞争筛选的过程中产业链网络结构随着产业的集群程度而不断完善。
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产业链条不断向外延展,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市场的快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时效性日益加强。为了迅速对高速传播的信息作出回应,单个企业无法独立完成所有工作,要率先抢占市场必须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并且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利用合作竞争机制在产业链网络结构中形成横、纵向的依赖关系。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将促进产业数据融通、信息共享、环节衔接、分工协作。通过产业新业态催生新兴体育产业链,打破传统产业链内部潜在壁垒,培育以科技、创新、IP 等新型要素为核心的新兴体育产业链。在体育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横向协作链条之间的企业可以采用合作共享的模式研发产品,再与其他企业集团形成竞争关系,也就是企业基于自身的技术需求匹配恰当的合作伙伴,他们之间通过技术共享或是技术配合来完成产品生产中的某一环节,甚至是产品增值的整个过程。在与其他同类型企业争夺市场时,产业链条占据竞争优势,从研发到生产加工以及下游销售,在各级各类市场中纵向协作、横向竞争的机制将会持续刺激产业链交错网络的形成,使得链条结构更加稳固。
体育服务与产品的终端需求对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驱动作用可分解为需求质量效应、需求规模效应以及需求互补效应。首先,终端需求质量通过相对价格变动产生影响。需求质量的提高带动高质量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效用水平,改变高质量产品与中低端产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影响终端产品生产和产业链上游企业的生产选择。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在高质量需求的牵引下,倾向于通过创造体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效用水平。其次,需求规模越大,体育产业内部市场的潜在获利空间就越大,也越有可能使更多微观主体进入市场,加剧产业竞争。再次,需求互补将促进体育产业链深度融合。需求互补影响体育偏好结构,从而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要素供给对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要素供给会通过比较优势影响最优生产结构,以及与生产结构形成互为累积的螺旋升级循环。体育产业链可理解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结构,要素禀赋将决定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结构,通过创造最大剩余推动产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同样要素禀赋也将会推动体育产业链结构变化,两者形成互为累积的螺旋升级关系。另一方面,产业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和服务具有流动性,大规模地扩展了体育市场空间,体育产业链结构中原有的禀赋结构因此发生变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新动力。如人工智能可通过降低生产和贸易成本,促进体育产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方式,加速体育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产业业态更新,提升体育制造业参与全球体育制造业分工的地位,释放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潜能,为体育产业链发展适应新发展格局创造新的空间和条件。
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强调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环节协同和主体协同,通过三者的协同激发动力,实现体育产业链主体、环节和环境的价值共创。在上中下游协同层面,体育产业链可细分为两种:垂直的供应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其中垂直的供应链可划分出上中下游关系。纵深发展能够使体育产业整体在分工、配套、技术等方面环环相扣,发挥体育产业创新联动特色。在产业链环节协同层面,环节协同是指产业链的各环节与其他环节基于整个产业链系统发展过程中的能力而相互协调与合作,使之成为一个更加有序的整体[12]。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依托体育产业链中的各主体,实现各个环节的生产、服务功能和价值增值,又离不开产业链外部环境的支撑,为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转提供保障[13]。在主体协同层面,体育产业链涉及的多主体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信息和资源的交互,涉及各主体之间在组织、管理、利益上的沟通协调、权责分判和行为博弈。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结构,以逐步适应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需求,激发产业链内生动力,促进个体和整体向有序演化。
体育产业链运行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价值交换的过程中包含了产业链的二维属性,即产业链的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14],在价值传递和积累的过程中,体育产业链上的横向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着竞争,同类型产业链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尤其在体育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同类产业链企业间竞争十分严峻。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指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体现在某个单一环节,而是体现在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创造的产品价值增值构成了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链的差异,即比竞争对手付出更低的成本或是生产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合理协调的竞争机制是促进产业链演进的重要因素。产业链竞争合作的基础是产业链系统内部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动态性是现在企业竞争最根本的特征[15],这就导致了处于产业链中的各个主体需要对系统内不确定性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产业链竞争合作机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需求、技术需求、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及产业环境驱动。在现代化体育消费需求多元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体育+”等融合型产业成为目前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新方向,这也是未来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主线。
3.1.1 提供一体化的体育服务与产品 在产业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进行一系列活动,离开顾客需求的产业链将会失去其存在的基础。体育消费是社会发展到特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体育消费的需求决定了体育市场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16]。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体育消费需求也逐步升级与多元化,体育消费正在从实物型向观赏型和参与型转变。参与型体育消费有其必要条件,除消费水平外还包括一定的闲暇时间,因此市场主体不得不为消费者考虑其体育消费信息搜寻和交通等成本。企业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与其他体育企业展开竞争,以求获得更高的绩效。
3.1.2 发挥公共体育服务的替代和挤入效应 作为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积极主动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和功能,通过购买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创造市场需求。体育消费能力及支出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其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居民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停滞不前。实现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升级,需要依靠政府保障和加大在公共体育产品和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尤其需要充分利用民生性政府支出在居民体育消费中的替代和挤入效应。一方面政府要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增强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市场供给能力,推动医疗卫生体系深化改革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更多群众,推进空间教育资源均等化,充分释放居民对于高品质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消费潜能;另一方面政府要优化财政税收方案,积极探索和完善更加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避免政府财政压力向社会下层居民转移。由此才能从源头上激发群众的体育消费活力与潜力。
3.1.3 发挥产业链劳动力要素的作用 在现代竞争中信息搜索成为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信息的收集有助于企业对市场变化及时作出反馈。相比单个企业竞争,体育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了信息交换的空间,产业链自身就是市场信息交易的场所;同时内部信息交互提高了企业整体对市场的观测水平,节约了企业搜集所需信息的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留出研发资本。高素质人力资本正是产业链中信息生成与传播的重要主体,产业链中的劳动力资本就像一个覆盖在产业集群地区的密集网络,集群程度越高,外部性经济效益越会产生“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在边际报酬差异的作用下,产业链中的劳动力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又会从发达地区向周边不断流动,从而产生扩散效应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发挥劳动力供给优势。体育产业链中各类体育企业不断涌入,专业化人才高度密集,其内部的服务行业也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就业岗位,形成的人才市场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从而促进人才的区域流动,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
3.2.1 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构建合理的要素配置机制 构建合理的体育产业要素配置机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提高体育产业要素配置效率的关键,也是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但是当体育产业链运行出现溢出效应和信息协调失灵等问题时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的干预方式要随体育产业分工向产业链分工转变。地方政府难免会作出基于局部最优化目标的决策而偏离全局最优化目标,在产业政策选择上偏离原有的体育产业比较优势,一味追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同时,也要避免地区间对高级要素的过度竞争而产生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现象。
3.2.2 提高要素利用效率,优化要素投入结构 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原始生产要素供给的传统发展模式显然难以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要素的高效使用,提高单位要素的产出价值。1)要根据体育产业链分割要求,加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基础能力强,具有跨行业、跨领域、交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发挥复合型人才在体育产业链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人力资本与体育产业链的匹配效率。2)加强体育产业链与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适配水平,充分借助物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服务体育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中小微体育企业融资制度,切实解决中小微体育企业参与产业链运行面临的融资困难。3)培养一批具有领头带动作用的核心体育企业,充分发挥核心体育企业在体育服务、产品开发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与主体作用,并以其为中心搭建体育企业社会网络,发挥企业的社会资本效应与网络嵌入效应,提升产业链要素利用率。
3.2.3 实施产业链现代化导向型政策,强化政策保障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缺乏针对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导向型政策,因此为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工具效用,加快制定导向型产业政策。1)制定体育产业链创新政策,充分发挥体育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具有“隐形冠军”特质的中小体育企业,形成面向体育产业链现代化的创新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使体育产业链创新由引进吸收为主的方式逐渐转为自主创新,提高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自主化比例,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着力于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相结合,提升技术成果转化率,构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体育产业创新的自立自强。2)运用政策工具促进体育产业链效率提升,在确立公平竞争、协同创新的市场化原则基础上,建立体育产业链上下游补偿机制,降低体育产业链运行成本,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3.3.1 打造区域体育产业链协同合作示范区 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价值链强调的是通过实物流和信息流的反馈将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连接成一个整体。在供应链中,只有实现整体协调才能实现效率提升。打造区域体育产业链协同合作示范区,能够发挥体育产业集聚效应和价值增值效用,有助于推动价值链的整体协同。通讯与物流跨越式发展,使得价值链制造环节转移,配套产业与服务业不断跟进,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和环节被分布到不同地域进行,变得分散与复杂,产生了产业链区域分工深化、零散化生产和迂回贸易普及的区域产业新格局。传统产业链的地理框架被打破,各行各业的产业链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一浪潮下,我国体育产业链不可规避地要与全球化接轨。我国当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正是体育产业链生长进化的需要。在体育产业链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各节点形成链条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应深挖链条上各个体育企业及其他节点的价值链,处理好单个企业竞争与产业链竞争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了解相关体育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适应整个价值系统。为了强化体育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维持竞争优势和延伸产业链,应当大力发展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产业;政府也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区域发展,使体育产业链深度融入区域价值链。
3.3.2 塑造协同共生的产业空间体系与创新体系 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一个多尺度嵌套的系统问题,既涉及跨区域、跨产业的宏观产业经济调控与统筹、区域产业组织构建与产业链协同,又涉及体育服务业集群与体育制造业集群的链条化培育,以及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综合体等新型产业空间内部的产业链构建与循环塑造。将产业链上的企业视为微观主体,则可将体育产业链视为企业间知识、信息、资源等各类“流”的综合。在一定地理与空间层面上形成合理的区域体育产业空间体系将带来临近效应,使上中下游企业间形成紧密的产业关联,进而引导“流”跨越产业、组织、行政边界,在空间层面高效汇聚构成产业组织网络,为畅通内部大循环和完善产业链提供平台。
搭建协同共生的区域体育产业创新体系也是助推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路径。聚焦体育产业原始创新要素与体系,协同共生、高质量联动、灵敏响应的区域体育产业创新体系是提升体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内生动力。应在空间层面上着力构建体育产业创新要素、资源、平台,与体育产业链关键创新技术节点形成交互关系。1)系统评估体育产业链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现存的堵点与难点,聚焦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共性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2)对接体育产业科研机构与相关体育产业链技术环节,展开一对一的技术攻关,并且同步开展成果转化工作。3)鼓励体育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核心领军企业与人才积极参与区域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形成体育产业链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模式。
3.3.3 搭建体育产业链协同治理平台 搭建体育产业链的协同治理平台是为了保证体育产业链建设完备后,在运行时实现所设立的各种目标要求。在协同治理过程中不单要完成经济效益目标,还应当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符合新发展格局要求,在动态变化的协同合作中整合公共资源,高效地解决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促进产业链获得更加健康和谐的公共治理环境,最终实现共赢,使总体利益最大化。
体育产业链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在共生视角下体育产业链在构建过程中,政府不是治理的唯一主体,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行业专家等立足地方,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共同参与体育产业链的治理。各利益相关者遵循市场法则,以各自利益能否通过共生关系得到保障为准则,以协商、谈判及合作为主要治理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共生环境。在体育产业链发展的不同阶段,共生环境构建的主导角色也有不同。在初、中期阶段以政府的制度环境构建为主导,到了成熟阶段则以企业、中介组织等为主导。体育产业链治理涉及的方面颇多,如保证生产顺畅和经济效益,保障居民生活、社会安定、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要达到这些治理效果,需要以具体的措施达成各主体之间的配合。体育产业链中的政府机构、企业、居民、旅游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都应当加入产业链治理的队伍中。
3.4.1 突破区域布局约束,形成体育产业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 突破区域体育产业布局约束是完善体育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体育产业链良性竞争的关键路径,体育产业战略联盟和体育产业集群则是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整合产业要素资源的有效方式。体育产业战略联盟的运行要重视市场合作、创新研发合作和技术支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科研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的优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开发体育产业新空间、新业态、新服务和新产品,从而形成产业链纵向的联盟。创新和研发主要依靠联盟中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技术更新,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竞争力,从而获得发展动力,不断实现产品的增值。各方主体可以合理利用联盟内各种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用技术、人力、物力、财力共同搭建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技术服务。合理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产业集群的合作竞争模式可以降低上下游企业中涉及的关联业务在运输和生产中的成本,使得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生产成本优势是产业集群最明显的竞争优势[17]。
3.4.2 优化体育产业链利润分配与风险共担机制 企业参与产业链的最终目的是从产业链中获取利润,用于本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所有者带来资本增值以及员工劳务服务的交换。产业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进入产业链并与其他节点企业合作的强大动力;通过企业合作降低自身风险是各节点企业追求的目标。体育产业链的合理运营能够充分发挥企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链运行效率的提升,创造产业链整体利润最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链上的各企业能够获得与投入、风险相对等的利润分成。如果利润分配机制与投入、风险分担机制不匹配,就会挫伤企业生产信心,加深产业链内部矛盾,进而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行发展,因此,确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至关重要[18]。充分借鉴其他领域较为成熟的利润分配方式,比如风险分担法、投资额比例法、协商谈判法等,结合体育产业链特性设计出合理的利润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做到利润与投入、风险相平衡。
3.4.3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维护体育产业链整体利益 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主体地位,是体育产业链增值的主要动力来源;节点企业在产业链中居于次要地位,是产业链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作业单元[19]。将产业链看作是一个公司整体,核心企业就是公司股东即委托方,各节点企业则是公司董事即代理方[20]。这种委托代理制度避免了所有者兼具经营者模式的弊端,但同样也给产业链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对于委托人来讲,只有代理人行动效率最大化,产业链整体效益才会最大化,核心企业自身利润才会最大化。而要实现代理人行动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就必须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激励[21-22]。此外,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扮演“组织者”角色时,通常会获得较大的利益份额。核心企业热衷于公共设施和制度建设,但各节点企业,尤其是在产业链利益分割中占比很小的节点企业,在产业链公共投入方面可能存在“偷懒”与“搭便车”行为,从而对产业链造成种种负外部效应。
因此,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利益让渡和监督激励机制来激励各节点企业在公共设施、制度建设、协同运行和良性竞争方面的主动性和投入水平[23]。体育产业链的监督激励机制就是对产业链各个环节实施监控与激励,打通信息传递屏障,以防止由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可以建立“偷懒”企业黑名单数据库,建立节点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或是建立价格激励、订单激励、商誉激励、贡献激励等机制。建立对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监督激励机制,对维护产业链整体利益至关重要。
在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区域体育产业布局逐渐合理,体育产业链构建趋于完善。在此发展基础上,探寻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问题论域、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对实现体育产业国内大循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挖掘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论域和作为动力机制的终端需求动力、要素供给动力、产业协同动力和市场竞争动力,并对应提出实践路径,以期为体育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