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害,发生广、为害重、防控难,备受社会关注。云南省是国内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和重发区,大多数主栽品种为感病品种,晚疫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20%~80%,甚至绝产。尤其是近年来病原菌群体致病性和抗药性增强,晚疫病发生为害程度进一步加重,传统的防控措施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解决了马铃薯晚疫病“识别难、选药难、防控难”的“三难”问题。在绿色防控基础上,研发了晚疫病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和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集成创新了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模式,显著提升了晚疫病防效和马铃薯单产水平,大幅度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6—2021年,在各级农业部门配合下,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在昭通、曲靖、昆明和丽江为代表的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每年辐射推广40万hm2(600万亩)。
技术创新点,一是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技术”的马铃薯病虫害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土豆医生”,用手机拍照即可识别马铃薯病虫害,识别晚疫病的准确率高达97.5%以上;构建了覆盖全省马铃薯主要产区的“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对晚疫病预警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良,新增了不同马铃薯品种抗性的综合研究,使晚疫病发生预报的准确率提升到95%以上,施药时间更为精准、防控更为有效。二是筛选出晚疫病防效在95%以上的绿色新型高效杀菌剂和生物农药9个。三是集成创新了品种抗性鉴定、精选种薯、切刀消毒、精准诊断、精准预警、抗药性监测、精准选药和精准施药等11项技术为一体的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模式,技术在大面积生产应用中对晚疫病的防效达90%以上,平均亩可减少4次用药,亩农药施用量减少50%以上,每公顷节约用药成本1 200~1 800元。
2016—2021年每年发布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指南10期,每年在马铃薯主产区针对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种植大户开展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培训1 000~2 000人次,举办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应用现场观摩5~6次,显著提升了马铃薯晚疫病识别、科学防控意识和防控技术。经测产验证,技术推广后不同抗性水平马铃薯品种增产幅度为37%~192%。
马铃薯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研发过程中已选育出云薯108、云薯702等抗病新品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马铃薯晚疫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等云南省地方标准5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控等措施,适当应用化学防治,统防统治。实施马铃薯出苗前预防、出苗后精准防控策略。核心要点为“一抗二选三消毒,四拌五诊六预报,七药八肥九防实,精准控病效益好”。
(1)采用抗病品种。选择当地气候条件与马铃薯生育期相适宜的抗病品种。大春马铃薯产区推荐抗病新品种云薯108、云薯902、云薯109、云薯202等。
(2)优先使用优质脱毒种薯。建议从正规的种薯企业购买2级种以上的优质种薯。
(3)精选种薯。挑选不带病、已通过休眠且生理状态较好、大小50~150 g的薯块作为种薯。
(4)整薯播种。大小50~80 g最适合整薯播种,出苗齐、苗壮、抗逆性强、耐干旱、病害少,易获得高产。
(5)切刀消毒。100 g以上大薯切块时,要用70 %的乙醇或1%高锰酸钾对刀具反复消毒,至少准备2把切刀。每次浸泡刀具3~5 min,切刀每使用10 min或切到带病种薯时及时更换已充分消毒的切刀。
(6)种薯拌种。选用广谱杀菌剂与卵菌特异性杀菌剂或选用生防制剂进行拌种,预防晚疫病和其他土传病害。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或适合的生防菌剂或生物农药拌种,如1 0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亿个/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等,用含水硅酸镁作为添加剂拌种。
(7)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和不同海拔,适时播种,尽量避开干旱或倒春寒。采用大垄双行或单垄单行,根据马铃薯品种特性确定播种密度,施足基肥,沟施3%噻虫嗪颗粒剂等杀虫剂。
2.2.1 精准诊断
(1)监测圃设置。在马铃薯生产各县(市、区),收集该区域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地势低洼、晚疫病常年发生的“病窝子”区域设置小面积晚疫病监测圃。
(2)中心病株巡查。根据当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从适宜时期(如马铃薯现蕾前)开始,对监测圃或大田进行巡查。田间若出现疑似病斑,用手机从微信调用“马铃薯疫病检测”小程序拍照,即可准确识别晚疫病。一旦确定中心病株,及时清除病株及病薯,用塑料袋密封后带离销毁,并上报发病信息。
2.2.2 精准预警
安装有晚疫病监测仪产区,基于优化的预警系统,根据当地马铃薯品种的晚疫病侵染风险监测,及时发布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防控指南。
2.2.3 精准选药
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
中心病株出现前可选用70%代森锰锌。推荐选用68.75%氟菌·霜霉威、10%氟噻唑吡乙酮、43%霜脲氰·双炔酰菌胺、52.5%噁酮·霜脲氰、70%烯酰·霜脲氰、40%噁酮·吡唑酯、20%氰霜唑、40%霜脲·氰霜唑等高效杀菌剂。生物农药用0.3%丁子香酚、0.5%苦参碱。
2.2.4 药肥一体化
马铃薯生长后期应及时补充适量营养,可在防控晚疫病的药剂中添加氨基酸水溶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亦可增施芸苔素内酯。
2.2.5 精准施药
(1)施药时期。按照每期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指南发布的预警时间适时施药,统防统治。参考云南省主要马铃薯品种晚疫病抗性分级,先感后抗,逐级推进。
(2)施药器械。推荐低容量电动喷雾器或植保无人机。
(3)施药方法。按照杀菌剂或生物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液,喷雾植株叶片正反面,特别是马铃薯植株下部叶片,喷雾力求周到均匀,不留死角;喷药后4 h内如遇大于4 mm降雨,待叶片水分干后须重新喷药,优先使用耐雨水冲刷杀菌剂。根据晚疫病防控期降雨和晚疫病预警情况,适当调整防控间隔时间,最长间隔期不超过15 d。
技术模式适用范围广,不仅限于云南,还适用于我国所有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季节的马铃薯产区。
国内晚疫病菌对目前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部分杀菌剂已产生高水平的抗药性,需选用晚疫病精准防控技术推荐的杀菌剂。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省植保植检站、云南省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