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松
(昆明市晋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昆明 晋宁 650600)
晋宁区辖8个乡(镇、街道),其中5个乡(镇、街道)地处滇池流域保护区域,属长江、珠江水系,曾经是全省肉、奶、蛋产品的生产基地,作为传统农业的畜牧养殖业是农村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保障市场供给,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水排放量剧增,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不达标,农村环境问题凸显,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水环境生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关系着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着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促进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晋宁区2021年完成生猪出栏7.42万头,猪肉产量6 678 t;完成肉牛出栏2 700头,牛肉产量541.2 t;肉羊出栏1.15万只;肉禽出栏392.32万羽,禽蛋产量2.26万t;完成肉类总产1.47万t。规模以上养殖场120家,规模率达9%。随着近年来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措施力度,以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产生、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是建设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设施,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加强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饲养,推广散装饲料和精准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落实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二是引导规模养殖场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与污水、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与污水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与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输送,污水处理与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三是加大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督管理,督促畜禽规模养殖,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立粪污消纳台帐记录,与用肥主体签订粪污消纳协议,实现粪污消纳可追溯,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区76户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四是指导散养户建立粪污处理设施,收集处理产生的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95%。五是指导各村委会将散养畜禽粪污治理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管理,确保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监管不留空白。六是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法,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已完成昆明大西农等7户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提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
畜禽养殖活动排放的粪便、污水和恶臭气体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环境产生危害,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晋宁区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绝大部分由于本身资金有限,建设的粪污处理设施简陋,不能做到防雨、防渗、防溢流,存在环境污染隐患,尤其以生猪、蛋鸡养殖场(户)污染严重,执法难度大。
尚未形成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的长效机制,养殖户参与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落后,大部分养殖场只是简单的堆沤发酵处理,存在二次污染和土地病虫害增加的风险。
部分养殖户只在乎赚钱,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存在主观故意排放。政府监管部门存在重产业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目前,从事畜禽养殖还没有实行规范的、刚性的环境准入制,大部分养殖场缺乏统一规划,家庭养殖模式,经济能力有限,养殖设施简陋,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养殖户缺乏专业的环境污染防治知识和科学治理方法,污染治理效果不好,治理成本高,养殖收益低,部分养殖户直接外排污水等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国家鼓励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转变过去粗放的生产方式,但有的地方贯彻执行不坚决,仍沿续重发展、轻监管的工作方法,未能在规划预防上事前下功夫,放任无序建设,形成污染源,因畜牧养殖发展快,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恶性循环,污染状况的增量大于减量的局面。
畜牧养殖业的监管部门有属地政府、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国土规划、林草、水务等部门,承担着对养殖场兴建、养殖生产活动等环节的指导监管,各部门协调配合不畅,未能形成合力,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监督管理效果,给养殖排放污染物提供可乘之机,增加了污染防治难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精神,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及时解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支持政策,提高畜禽养殖从业者的思想认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的主要内容、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对养殖业主进行培训,使养殖业主充分认识到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提高他们的环保责任意识和治污能力,同时组织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进行培训,明确属地监管责任,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
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对法律法规明确不得从事畜牧养殖的区域,必须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在非禁养区域发展畜牧养殖,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域和环境敏感区域,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严格控制耕地面积的单位畜禽养殖量,畜禽养殖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
禁养区域一律不得审批畜禽养殖场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非禁养区域无土地消纳能力养殖项目也要严格审批。审批项目要生态环境部门参加,未经环保审批的养殖项目,养殖业主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不得安排用地、用水、项目资金等支持。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污染物资源利用或达标排放。
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整治方案,采取“粪便(猪、牛、鸡)+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生化、物化+氧化塘”的排放模式,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如晋宁区宝峰绿峰养殖场饲养生猪500余头,2020年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投入资金治理污染,完善配套粪污设施,采用“猪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污水池+林苗地”的循环综合利用模式,经过污染治理,实现雨污分流,雨水槽收集雨水,通过专用管道排放林果地,养殖污水经管网进入污水池发酵处理,浇灌林地,就近就地消纳,综合利用,猪粪干湿分离,部分外卖,部分粪肥还田,整治成效明显。
畜禽养殖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区域环境和保障公共安全。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核心,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打造“三品一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畜禽养殖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各相关部门要目标一致、共同发力,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明确土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需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应征得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的选址意见,农业农村部门指导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按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建立联系制度,及时向生态环保部门通报养殖场布点、选址和业主治理污染的情况,生态环保部门对本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管,加大打击和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对治理仍不能达标的养殖企业报经政府批准,实施搬迁或关闭处理。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同时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本,切实加大对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促治为辅”的综合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做好统筹,成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综合机构,将养殖业污染治理列入政府实施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改善的考核目标,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综合防治。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应设置兑现门槛,应以养殖场污染物综合利用为标准,经生态环保部门确认方能补助。激励引导,对治理效果显著的养殖场要给予奖励,以调动养殖业主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的作用,推动畜禽养殖业持续发展。
畜禽规模养殖场是养殖废弃物防治的主体,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要求,建设配套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贮存设施要做到防雨、防渗、防溢。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要带头落实,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应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任务,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纪检、督办部门组织联合督察,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责令整改,严格考核,促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