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梅,王新然
(昭通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昭通市数字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存在短板,专业人才缺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布局,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培养数字农业领域科技人才,拓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新模式,对促进昭通市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产值,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实践。目前,学术界与产业界对数字农业没有形成统一定义。常见称呼包括信息农业、精准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数字农业的实质是用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当中,通过将现代农业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效能。
目前,昭通市乡(镇)级信息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村级信息服务点覆盖率95%以上,部分县(市、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县(市、区)基本已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一是昭通市农科院开展了智能雾化大棚的建设,促进了数字化的改造。目前共计投入使用的马铃薯原种雾培生产技术温室已达到4 600 m2,整个生产技术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了种薯的现代化、自动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二是在马铃薯主产区安装了晚疫病监测仪18台,监测仪监测辐射面积近2 400 hm2,全市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以及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等方面通过数字化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管理和服务能力。三是在全市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了GPS定位、景观照片和剖面照片拍摄、基本情况记载表调查、土壤剖面性状记载表记录、耕地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录入等工作。现已运行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共计8台,数字化在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方面的应用,为探索昭通市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推广运用,功能不断完善,加大追溯二维码的应用力度,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加入追溯管理。昭通市2021年上线的国家级平台有117家企业,267个产品。
一是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实现了2 000 hm2苹果生产基地智能数字化水肥一体化应用的全覆盖。二是昭通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数字智慧农业建设,在昭阳区永丰镇建设苹果分选厂,从新西兰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含量的苹果自动分选线。三是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投资205.8万元,在苹果基地开展智慧农业建设示范应用。四是绥江县新滩镇壹号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数字技术,升级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市场销售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逐步走上标准化、品牌化、高端化的新发展道路。
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把实施“一业、两端、三化”作为“十四五”期间做特“绿色食品牌”的主要抓手。全市认证绿色食品176个、有机食品11个(中绿华夏机构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累计获云南“十大名品”2个、昭通市获认定产业基地111个、国家有机示范区创建1个、农业类通过实施的标准60项。产业基地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和数字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受地形、经济等条件的制约,昭通市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数据资源分散,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相对较少,农业物联网产品和设备还未实现规模量产。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
昭通市现阶段的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在这一方面的建设更为滞后,农产品标准也不够完善,品质得不到保障,致使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劣质产品轻易流入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影响农产品品牌效应。
一是由于具有带动性的大型企业、项目及平台偏少,难以吸引和集聚数字农业领域专业人才。二是农村数字农业领域存在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乡村一级形成断层,广大农村合作社处于虚设状态,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利益关系。二是政府部门与乡村集体职责分工不明确。三是部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法制意识淡薄,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政府要加大数字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各地要加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农业专用设备和农业物联网设备按照相关规定享受补贴,积极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产业化主体。
加强规划,总体谋划“十四五”数字乡村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建设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整合区域环境、土壤、气象等资源信息,建成农业资源一张图,让大家了解什么区域适合种什么产品,什么条件能种出高品质产品,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组织开展国家种植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智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等7项数字乡村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优先选择水果、马铃薯、畜禽和水产等昭通市特色优势产业,先期建设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到2025年全市建成现代农业(渔业)智慧园25个左右。
协同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团队。加强数字农业农村业务培训,开展数字农业农村领域人才下乡活动,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
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农民爱用、常用、易用、好用的手机app,让手机尽快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加快建设“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城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务。
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改造,加快农产品地方标准制定,把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作为农业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打造数字农产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综合来看,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昭通市的数字农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把握发展机遇,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抢占数字农业农村制高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