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思考
——以昆明市五华区高质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为例

2022-11-22 08:34王军明李一源王亚楠徐贤明
云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云南

王军明,李一源,王亚楠,徐贤明

(1.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小哨 650212;2.云南慧农时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3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云南民族工作,提出了云南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要求,云南各地各族人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抓手勇于开展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了像昆明市五华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等典型代表,总结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今后云南各地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自古以来,云南就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融共长的地区,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始终是事关云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的大事。总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对于高质量推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进边疆民族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重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云南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具有特别的政治意义和时代价值。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深入民族村寨看望各族群众,并要求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殷殷嘱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因此,要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要义,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才能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推进云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构筑各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实践探索

近年来,云南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踔厉奋发、真抓实干,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在经济、民生、文化、生态等方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识。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二是聚焦重点工作,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项一项抓推进、抓落实。三是扛牢压实责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四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提升工作科学性和精准性,推动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中,昆明市五华区充分结合自身优势走在了全省前列,为全省其他地区做出了示范和榜样。昆明市五华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社会协同、融荣与共、铸牢意识、五华同心”为创建思路,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画卷。

(一)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坚持民族工作正确方向

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融入民族工作各领域。

1.强化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2.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3.高位推动创建。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4.强化创建保障。党委、政府组织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建立经费保障、监督检查、表彰奖励等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巡视巡察,确保创建质效。

5.汇聚创建合力。先后打造了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个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10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55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在全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

(二)以文化认同为核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始终立足“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发展定位,依托翠湖周边坐落着的国立西南联大、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故居、胜利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堂)、云南和平解放纪念馆等为代表的13个博物馆和39个文物保护单位,将其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打造环翠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示范圈。通过定制开放“共享主题党日”,开展党史学习阅读分享、“青年读书会”等活动,让爱党爱国、民族团结入心入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区干部职工中开展“五观、五认同、五维护”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

(三)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推动各民族共同迈向现代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一是立足城市核心区民族村组资源禀赋,结合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规划,成果纳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战略规划上推动发展共荣。二是突出城乡产业“协作互补”,精准定位城乡产业分工,从城乡全域布局产业承载平台,大力推进厂口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经营主体。三是建立“一家亲”服务站以及民族服务联系平台、民族联谊服务平台、民族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民族纠纷调处和法律援助平台“一站四平台”服务载体,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脱贫巩固上,全面推动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立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在教育发展上,加大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科学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医疗卫生上,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医疗救助建档立卡制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和5G信号城乡全覆盖。

(四)以融荣与共为导向,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把“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的理念融入创建工作,推动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结构。一是聚焦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交融。二是坚持以交流互动为抓手,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平台,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民族联谊活动和服务管理工作。省市区、校地企联建,共同打造“融荣与共实践中心、理论研究中心、成果展示中心、教育实践广场”,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教育性、实践性、研究性、示范性、互动性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平台,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贡献。

(五)以共治共享为基础,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

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1.强化服务管理。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培训、法律咨询、社会救助等服务。

小学老师都有一颗长不大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和小学生亲近。小学生都是好动的。在课堂上,他们不会放弃一点点可以动的机会,那么老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的这一点心理,在动中教会他们知识。如在汉语拼音第6课教j、q、x的儿歌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动作来加深印象:星期天(一起做7的手势),洗衣裳(做两手搓衣服的动作);洗衣机,嗡嗡响(加入手指转动的动作);妈妈洗衣,我帮忙(两手放在胸口,做“我”的动作)。除了动作,面部表情也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老师和学生一起运用表情和动作来增进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使拼音教学课堂充满生机!

2.保障合法权益。在全省首推五华区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成1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街道办事处、101个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100%全覆盖。

3.创新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了“一委一室一站、一窗口一平台”的基层矛盾纠纷处理体系(即:议事委员会、法律调解室、一家亲服务站、社区服务窗口、五位一体平台),成立“法治书屋”“楼宇调解室”,建成省内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

(六)以和谐稳定为底线,着力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全面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1.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建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

3.创新矛盾纠纷排查。依托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城市管理网格责任制、治安管理网格责任制、社区服务平台,创新建立四级常态网格,划定123个基础网格、31个重点网格,明确145名网格员,建立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的区域性矛盾纠纷排查联系制度。

三、深度思考

要进一步做实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辜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和全省各族人民的期盼,必须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加强干部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民族政策、有民族感情、会做民族工作的干部队伍。用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把党的领导贯穿云南民族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维护云南民族团结的具体工作上,体现到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成效上。

(一)党建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牢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把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把民族工作与党政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二)文化铸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统一性,坚持立主导、强主流,筑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传承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实施好边疆基层党建引领示范工程“云岭同心工程”,开展好“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等工程,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引导各族干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三)社会协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注重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把“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的理念融入创建工作,推动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和社区结构,营造出铸牢共同体意识人人参与、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人人有责、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个个出力的浓厚氛围。

1.突出教育功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广场。一是满足各级党员干部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我学习功能。二是满足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学段国民教育功能。三是满足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

2.突出成果转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中心。一是融合省市区、校地企专家力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专家智库。二是围绕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不断开展有利于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教育实践研究。三是联合沪滇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上海云南商会等机构开展东西协作,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3.突出创新意识,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展示中心。一是创新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省市区与校地企联建模式。二是创新以高职院校为依托,以体验式教育为抓手,实现多层次,多群体交互式教育新形式。三是创新以数字科技,互联网技术运用,使用嵌入式、沉浸式展示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体验需求。

4.突出实践功能,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荣与共实践中心。一是促进各民族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交往交流交融,以边疆民族地区扶贫产品为媒介,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打造融荣与共实践中心公信力品牌IP。二是以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科教创新先行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的五华优势,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融荣与共,共享繁荣富强之果。形成昆明与边疆“手拉手心连心”机制,构建边疆民族地区产业推广平台。三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运用新媒体直播技术,开展“民族团结,奋斗有我,我为家乡代言”直播带货活动,建设融荣与共民族团结“网红”孵化中心。

(四)融荣与共,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积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和“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依法治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法制保障。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法治轨道治理民族事务,推进边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依法加强互联网涉民族类话题的管理,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云南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爱的共同体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族团结之歌
云南邀您来“吸氧”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