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美育实践的现状

2022-11-22 08:08徐婧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美育院校高职

□徐婧

(徐婧/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从国家近几年所印发的一些文件中就能发现。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美育能够使人成为完整、完善、感情充沛的人,并且能够成为德育的实施手段。但具体就某些院校而言,美育工作的布局、开展是有一些困难的。本文从高职院校美育现状入手,初探美育实践的现状。

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学校的美育工作开始进入整个教育系统,并且位置非常重要。

2019 年4 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它肯定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的可喜进展。

2019 年6 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表示要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些都表达出,真正发挥美育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优质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意见》中也指出了现今美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高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不相适应,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也不相适应。相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美育发展程度较低,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学生素质整体相较于高等院校偏低且良莠不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距较大,美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美育实施途径与表现形式单一等。

就设计类专业而言,其本应是面对形式美、文化美最深刻的专业,学生也应具备一些艺术基础,有其自身的个性发展特点,喜欢追求自由和创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欠缺审美能力,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无从谈起。而《意见》中又明确表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本应与美最为紧密相连的专业情况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专业呢。

我国学者王国维不仅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者,还是中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提出了一系列美育理论。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表示,教育之事应分为三部:知育、德育、美育。而美育能够使人成为完整、完善、感情充沛的人,并且能够作为德育的实施手段。但美育的作用绝不仅限于此,美育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存在,更有其内在的德育功能。有学者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透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道德观念等。美育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重点,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现状因素的分析与未来的探索对今后的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美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颁布的一些文件中,我们能清晰地发现高校对美育以及对艺术教育所发挥出的功能是极为重视的,但是就具体的某些院校而言,其对美育真正布局、实施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其一,美育建设的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审美教育课程边缘化。从支持力度来看,虽然国家有颁布条文,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谈及美育,但落实到校后,它的支持力度依旧不够。按照教育部要求,要建立省、地、县三级艺术教育教科研网络以及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并且管理工作要有专职,由专人负责,高校应该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学校中的艺术教育工作也需要一名领导担起责任。但落到实地,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按照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专人身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侧重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对美育的培养还停留在形式层面,更别说开设审美教育类课程了。大部分院校仅仅将思政课程或一些选修的通识课程简单地等同于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审美素养水平没有专业、完整的考查标准。教师和学生对审美素养不够重视,大多学生往往只具备基本的发现美的能力。

其二,美育深度有待拓展,学生的内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受教育的主体不同,在教育活动中美育的深度设计也应有所不同。现在的学生对自我关注的程度更高,注重“凸显不同”“表现独特”。他们的思维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体现个体、追求独立。但与此同时,他们对新的信息接受程度更高、更敏捷,而这正是吸收先进思想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做好美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发现美、尊重美、传播美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正如前文所说,美育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内心和谐的丰厚感性感情,所以教育方式应从传统的“集中式灌输”“填鸭式”教育模式向以“情感体验”“心灵契合”为侧重点的教育模式转变。以往的教育中,教师是以权威姿态面对学生,一人挑起大梁唱着“独角戏”,这拉大了师生的距离,也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言辞提不起兴趣,对美育的感受度和领悟度普遍较低。

其三,融合过程之难,融合技巧之艰。高校并不是一定要开设一门课程才能进行美育,在学生学习的每门课程中都能有所体现、有所包含即可,但这正是最大的困难——“融合”,课程内容与美育内容融合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两个部分彼此之间相互融合、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融合存在着一定困难,如环境、主体、评价机制等。这首先体现在融合过程中授课内容的简单叠加。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美育之间的隔阂并不是无法跨越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割裂、无法衔接的现象是较少的。但是在课程设计中,教师仅仅是为了融合而融合,在课堂上占用几分钟或者在课程结束时生硬地提及美育,没有巧妙地结合课程内容渗透美育,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感性认知的目的。例如,在设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进行相关的设计作品赏析,仅在结束之时,生搬硬套进行美育。

二、高职院校美育实践改进策略

高校思政理论课要让学生爱听、乐听,有用、管用,关键要从学生出发,直面学生关心的问题。课程与美育的融合同样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爱听、乐听。以下将针对现今高职院校美育的现状、改进方法来进行来分析。

首先,转变办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美育的问题。但是,遵循美育规律,切实有效地将美育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达到“技艺”与“情操”的有效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重点。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美育“化人”的作用,以美来打动心灵,引导学生发现美、尊重美、形成美,通过美育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到美育是实现素质化教育的关键,是校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完善课程体系是基础。美育课程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高职院校应该为美育建立专业的艺术教育中心,在里面配备艺术实验室、公共艺术研究室、美学实践室等,并由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中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课程内容,运用丰富多彩的多种教育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审美能力。

其次,优化校内校外美育实践内容,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我们要清楚,美育仅仅依托于校内资源、课程领悟是不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只有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彰显美育实践课程的生命力。教师要懂得利用社会资源来丰富教学手段,以达到美育的目的,与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以艺术设计课程中所学习的“纹样设计”课程为例,安徽博物院二楼展出从黄山原址搬运来的精美木雕,而木雕纹样与课程中的纹样设计息息相关,由此,教师组织了校外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去了解、去感受,并在参观途中对木雕中一些有趣的纹样进行讲解。对于可以触摸的木雕,教师会让学生用双手去感受木质的温暖、设计的巧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木雕的美与精巧,从而使学生在美育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最后,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美育评价机制。高职院校要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情况合理分配美育师资,确定教授美育科目的教师比例;开展师资培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其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养、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要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搭建平台,提供有效、专业、可持续的培训机会,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组建教学团队,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学校美育稳步发展。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高职院校想要找到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是较为轻松的,但是想要找出既能把握美育思想又有艺术素养的教师相对而言是困难的,还需要学校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美育素养与美育教学能力,让授课教师脑子“活”起来,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育巧妙地融入课程计划与实施中。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为美育构建完整、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考核及评价标准,也要为教师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层面,高职院校要遵循教师自身的发展特点与美育的整体规律,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学生层面,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美育活动,将艺术表达、艺术实践等作为评先评优及颁发奖学金的重要指标。

我们在谈论艺术教育时,总能发现其与寓教于乐这个词语如影随形。但是,我们如果仅仅把“教”这个字狭隘、单纯地理解为道德教化,就不能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必须从艺术作品中挖掘出教化的微言大义,否则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在从事教育”这样的观念是正确的吗?目前,在一些学校中,实际教授的一些课程就是这样的状况。这与前文中所说的美育自身特点、规律相违背。美育特征所强调的是感性教育,基本方式是深度体验,这样的美育课能被学生所接受、喜爱吗?“以乐施教”恰恰是美育的独特之处,其中的“乐”字所强调的正是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体验过程,而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体现。

美育可以引起内心的共鸣,它能够冲破一些群体、文化和历史的隔阂,实现人与人之间最简单、质朴、纯粹的交流。美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美好的社会意识是公民需要终身具备的,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猜你喜欢
美育院校高职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美育教师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