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峰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人民政府 030600)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行的背景下,我国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牛羊养殖场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不仅在数量方面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而且在结构方面也逐渐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因牛羊动物数量较多、养殖密度较大,在养殖场内出现疫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养殖场内,如果某些传染性疫病出现流行现象,会快速覆盖整个养殖场,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还会在区域内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形成。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养殖户有必要增强疫病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及相关技术,做好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疫病防控工作[1]。
养殖户以牛羊等动物为对象,在养殖场进行规模化建设时,要明确规模化养殖的实际需求,对养殖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要保证养殖场的内部环境健康稳定,尽可能地满足生长发育的实际需求。
从整体上说,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选址应远离污染、屠宰场、人员聚集区等区域,尽可能地靠近交通枢纽带,与交通干道的距离应处于相对较远的状态,确保附近拥有充足的水源。与此同时,养殖户还需要对养殖场的内部结构进行合理划分,包括生产区域、养殖区域、生活区域、病害动物隔离区域这4大区域,各区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设有消毒通道。此外,需要在规模化养殖场内配备与牛羊养殖数量相匹配的运动场,以养殖场地为参考对象,所设置的运动场地应是其3~5倍。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为牛羊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对降低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养殖密度、推动牛羊健康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可极大程度上避免疫病现象的出现[2]。
从整体上看,规模化牛羊养殖场具备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动物养殖数量较多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如果忽视对养殖环境的有效控制,很容易导致各种病原滋生,极易形成各种传染性疾病,加快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疫病的传播速度,在导致牛羊等动物死亡的同时还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作为养殖者,在对规模化牛羊养殖场进行疫病防控时要定期消毒,做好环境清理工作,确保养殖环境干净,及时清理食槽、饮水槽内的杂物。在确保其处于卫生清洁的状态下方可饲喂饲草。与此同时,需要定期更换饲槽内的饲料,如果发现其中存在发霉变质的现象,需要及时清理,饮用水也需要定期更换,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确保投喂的饲料、饲草、饮用水符合规模化养殖的实际需求。
养殖户要树立定期消毒理念,结合规模化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消毒计划,以消毒位置、消毒范围为依据,对消毒方式和消毒剂的种类加以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各类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高峰阶段通常在冬春两季,需要养殖户全面落实卫生消毒制度。以消毒剂为主,对养殖场定期喷洒消毒,使养殖场的消毒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养殖场内各个用具还需要进行定期彻底的清洗和卫生消毒,将完善的消毒设施配备在养殖场的各个出入口,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换。出入养殖场的车辆及相关人员也需要按照卫生消毒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切勿将外在病菌、传染源等带入规模化养殖场。
在规模化养殖场内通常会聚集大量动物,受养殖密度影响,规模化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恶化进程相对较快。在这一环节,如果养殖户没有做好养殖场卫生管理工作,会导致各种寄生虫在养殖场及动物身上繁殖传播。线虫、吸虫、绦虫、球虫、螨虫等这些寄生虫在牛羊动物身上较为常见,附着在动物身上会与其争夺营养物质。最初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寄生虫在牛羊动物身上大肆繁殖,导致牛羊出现身体消瘦、营养吸收不良的情况[3]。
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养殖户要结合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完善现有卫生驱虫制度,定期对牛羊动物进行驱虫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效控制寄生虫在牛羊身上蔓延。整体上说,春季2~3月份、秋季的10~11月份是预防性驱虫的主要时段,需要养殖户结合牛羊生长情况,科学选择驱虫药物,并确定驱虫方式、给药方式,从而获得理想的驱虫预防效果。此外,如果进入发病高峰期,还可适当增加驱虫处理次数,这对寄生虫防护成效的强化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会聚集较多动物。如果其中的某一头牛或某一只羊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会导致疫病在养殖场内迅速蔓延,从而诱发群体性疾病。因此,农户在经营规模化养殖场时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检疫方案,定期检查牛羊群的身体情况,包括生长发育、采食、饮水、精神等多个方面。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早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达到控制疫病大范围蔓延的效果。与此同时,检疫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管理职责,详细登记,记录牛羊群的基本情况,从日常采食行为和生长发育两个方面入手,认真监测养殖场内牛羊生产情况。一旦发现病例,则需要对其进行单独隔离,并落实疫情上报制度。对患病病例进行有效处理,以其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相应的治疗方式。如果属于重大传染性疾病,则需要对患病病例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控制疫病蔓延。
在规模化养殖场内,对牛羊动物进行疫病防控时需要严格落实疫苗免疫接种制度,这是控制疫病传染的有效途径。从整体上看,规模化养殖场内,养殖密度相对较高。如果出现临床症状会导致其蔓延至整个牛羊群内,进而在规模化养殖场内爆发流行性疫病。因此,面对此种情况,若想获得理想的疫病传播流行控制效果,则需要应用疫苗免疫接种技术,有效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以此来进一步保障养殖户切身利益。具体来说,疫苗免疫接种行为可分为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前者主要在春秋两季接种,确保疫苗接种率达到100%。而后者则以养殖场实际情况为依据,包括疫病流行特点、流行现状,主要囊括二类动物疫病和三类动物疫病,由养殖户对牛羊群进行定期免疫接种。
综上所述,规模养殖场日常运作时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增强疫病防控意识,了解养殖场内常见的动物疫病,实施科学选址、规范建造、定期消毒、环境清理、卫生驱虫有效处理等一系列措施,使养殖场疫病防控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并应用动物疫病检验检疫技术、疫苗免疫接种技术等常用技术从源头上阻断动物疫病的发展,保障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安全、绿色无公害、高品质的牛羊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