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安然,李 正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服饰设计的性别差异及模糊化要回归到性别审美本身。服饰作为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不管是服饰本身、穿着状态还是服饰受众,都属于服饰的审美范畴,必然与人类产生审美的联系。受审美关系的影响,服饰在不同时期流行的形态也不同。在不同时期,服饰的审美主体变化是有规律的。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法国女装设计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受新艺术运动的影响,19世纪末的女性服饰以男性审美为主,强调“S”形曲线造型。“S”形女装主要指挺胸、收腹、翘臀、波浪状裙摆,侧面轮廓呈优美的“S”形,通过紧身胸衣和束腰展现女性身体美,实际上就是突出女性的第二性征。女性为了吸引男性的目光成为服装的“奴隶”,变成男人欣赏与“把玩”的客体。例如紧身胸衣,“既是对女性美的肯定,也是对女性性欲的否定”,通过束缚和捆绑来获得男人的审视和赞美。女性虽然是自由的个体,但时刻受到社会的支配,着装也在随时提醒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对身体的训诫将女人与世俗文化联系在一起[1]。女性已经把自身的附庸地位悄然内化成了一种内在的心理与气质,因长期受压抑也认同了男性对自身的设定,并按照男人的规范塑造自己。内在压抑实际上源于社会分配的不公,女性自身的价值无法实现,只能靠服饰来索求尊重和平衡,内在性的问题无法解决,女性长期处于压抑地位的现状就无法改变。
20世纪初,法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迅猛发展,生活的富足和安逸使人们对服装的追求更加多样化,女性也在此氛围中开始追求个性与独特的审美,并逐步舍弃社会着装规范,女性主义意识开始觉醒,对服装提出了更多革命性要求。历史性的转变之一就是设计师保罗·波烈,他把女性从紧身胸衣和裙撑里解放出来,一改以往女性服装扭曲、病态的审美观,用胸罩代替紧身胸衣,用柔软布料制成衬裙代替束缚笨重的裙撑,以简洁自然的线条取代“S”廓形。他的一切设计都以身体为主体,使女性服装呈现一种简洁利落的直线造型,可以更好地进行身体的自我表达,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女性自然的身体美上[2]。
两次世界大战虽然给法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造成了重创,但也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热潮。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女性服饰也随着女性内在性的减弱而发生了变化。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指出,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使女性作为社会的“第二性”存在,女性以自己的形象关心自己,并预言未来有一天,女性将抛弃“第二性”的包袱。
战争期间,由于工作的实际需要,女装向着功能性和简洁化发展。服装尺寸大大缩减,裙子随之变短,露出了双脚以及踝关节,男女装的服饰风格趋向一致。职业女装的兴起要求服装更加舒适便捷,女装开始吸取男装元素,服饰开始呈模糊化发展。女性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经济报酬,对主体性和权力的要求进一步高涨,逐渐形成了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获得了对自己身体和穿着的支配权。20世纪20年代,法国掀起一股“女男孩”的风潮,深刻影响了法国时尚界[3]。“女男孩”风格指的是一种模糊女性特征的时尚潮流,不再强调女性身材曲线,塑造了一群短发、雌雄难辨、纤细瘦长、富有活力、拥有自由体育活动和社交权力的女性形象,并敢于向传统挑战。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凸显女性体型曲线的夫拉帕女装。这种风格的装扮使女孩看起来十分年轻并且男孩化:短发、扁平的胸部、平直的腰线更是强化了男性化视觉效果,成为20世纪20年代的主流风格。
一战时期,女性主义浪潮强调男性化,是因为女性迫切希望得到和男性一样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认为应该从单纯模仿男性着装风格中脱离出来,创造出属于女性的着装风格,因此,法国女性的形象设计回到了女性手中。
香奈儿首先提出男性对女性的欣赏立场不应该作为女性服装设计的考虑中心,女性的舒适感受才应该是中心。她的设计展现了女性年轻、活力、充满自信的形象,强调服装的舒适性和实用性。1913年,香奈儿在海滨度假胜地杜维尔开设了她的第一家服装店,并正式发布了第一款女装,灵感源于诺曼底海边的渔民服装,从柔软轻便的面料到舒适自由的款式,全面体现了香奈儿简化女性时装的设计理念,使女性摆脱了僵硬、厚重的外套,展现出轻柔灵巧的一面。1926年,香奈儿设计了影响时尚界整个世纪的小黑裙。在此之前,黑色一直被用来表现男性的正直和内在精神,与女性轻柔的形象不符,但在香奈儿眼中,黑色是可以包容一切的纯粹色彩,并非男性的专属,身穿小黑裙的女性同样富有优雅的魅力[4]。香奈儿利用小黑裙打破了社会既定的规则,赋予女性着装色彩的选择自由,在简洁舒适的同时,展现了端庄稳重的气质,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将男装风格用于女装设计。香奈儿指出,她对男性服装样式的借鉴并不是要把女装设计成男装,而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女性意识到不应仅按照男性审美喜好来打扮自己,要恢复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着装自由权利。
20世纪60年代,内衣被认为是束缚和封建的象征,女性主张不穿内衣。在法国的沙滩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裸露上身的女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女性开始追求丰满和曲线,内衣也加上了胸垫,材质从纯棉到弹性面料不断更新,不仅说明科技在进步,更体现了女性精神世界的日渐丰富。无论内衣在女性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女性对内衣的态度都不再是站在男性的审美需求上。
20世纪60年代是个混乱的年代,女性开始反对传统的规范着装,服装也开始朝着个性化和年轻化趋势发展,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从20世纪50年代的优雅精致转变为年轻活力、富有朝气甚至天真的形象。在此期间,由英国青年设计师玛丽·匡特推出的迷你裙开始受到女性的追捧,这种短小时尚的裙装不仅解放了女性的双腿,还使女性看起来非常时髦且具有“女人味”。1965年,“未来主义”大师安德烈·库雷热将迷你裙带到了高级女装的行列,并在巴黎时装发布会上推出长度到膝盖以上5 cm的迷你裙,对女装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迷你裙开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成为流行风尚[5]。随着“迷你风暴”的席卷,女性的传统工作服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的职业女装主要为直线型,上身合体,没有烦琐的装饰,有圆领少女感的短外套与迷你裙成为当时的经典搭配。
从服饰性别差异到模糊化,其实是女性逐步获得自身平等权利和着装自由的过程,不再以男性的审美思考外在条件。服装不再是区分性别的工具,而是女性表达自我审美的途径。通过着装方式打破社会规则,追求美和个性,不仅是女性主义的需求,更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