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体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

2022-11-22 05:47葛胜楠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政治

葛胜楠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媒体作为“第五媒体”,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因而高校教育大多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中,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提高高校学生体育思政工作效率及效果,应探索新媒体下此项工作的开展路径,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及理念,从而依托于体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1 探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体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功能

1.1 理想信念教育功能

所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科学的三观和发展观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结合我国运动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并借助新媒体平台技术,直观呈现给学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行业发展史,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其思想政治高度。

1.2 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由于各国经济交往密切程度的加深,思想文化难免出现碰撞与融合现象,外加网络的广泛应用,难免对学生思想理念和爱国主义情怀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我国当代体育事业拥有优良的传统和光荣的发展历史,当运动员取得辉煌成绩都会激发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而言,能够有效向学生传达“中华体育精神”,并借助新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观看我国运动健儿夺冠等视频,进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1.3 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体育运动不仅是体力之间的竞争,而且是智力和能力的竞争,体育项目均具有其独特的规则和标准,通过开展规范的体育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进取奋斗、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而逐渐形成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通过教师和裁判的管理与执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形成遵守组织纪律的意识。而新媒体的加持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掌握体育行为要点,在正确发力的状态下开展体育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

2 探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体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路径

2.1 树立信息化思维,革新教学理念

在高校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当下,新媒体教学环境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树立信息化教育思维,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而为高校学生体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理念基础,实现新媒体与体育思想政治工作有机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应关注新媒体相关技术、平台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相关平台、技术的运用,挖掘新媒体平台在体育思政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将其落实在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体育思政学习兴趣。其次,树立信息化教育思维的同时,不可忽略高校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其功能的延伸。为在新媒体视域下实现高校学生体育思想政治工作高效展开,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价值意义,进而利用体育竞技活动帮助高校学生建立全面、正确的认知,实现体育教育本质及其背后的价值[2]。在延伸高校体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功能时,应结合新媒体技术与平台,实现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效覆盖,进而打破以往教育功能作用于线下的局限性,逐渐延伸至线上。最后,仍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思政教育“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应深化学生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体育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如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应通过学生使用的新媒体平台,敏锐掌握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和竞技活动,将其作为思政工作切入点,从而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思想政治工作,满足学生体育思政学习需求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体育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

2.2 以新媒体为基础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建设体育文化

在新媒体视域下开展高校体育思想政治工作时,体育教师应充分、全面认识到新媒体的特征,利用高校校园媒体开展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进而营造良好的院校体育文化。具体而言,由于信息技术及平台在高等教育的使用中不断深化,基本所有高校均具有自己的校园媒体,且信息化水平愈来愈高,不同于其他媒体平台,校园媒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官方性。高校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可以利用该平台开展体育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工作,如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放体育赛事相关内容,或未来几天后的奥运赛事,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归属感,进而便于体育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思想政治的积极主动性[3]。

在精神及制度文化环境的建设方面,应加强体育活动规范的讲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使其能够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与做法,做到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勇敢对不公平现象质疑。

2.3 结合新媒体优化体育思政教学形式

以往的体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主,具有较多实践活动,所以,相较于其他文化课程,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灵活性,但同时对场地也具有相应要求,可以说,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对教学场地的需求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教育作用。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为实现高校学生体育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应结合新媒体优势优化体育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实现思政要素与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进而革新整个体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符合当前时代教育要求。具体而言,对于体育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性内容,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上课前,使用新媒体教育平台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案例等教育资源,对其进行挑选与整理,之后使用微信群聊、QQ 群聊或是线上教育平台等,将整理后的教育资源上传至平台上,供学生提前浏览、下载和学习,使其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基础性体育知识和思政要素。通过该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节约课上时间,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带领学生挖掘体育理论知识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开展高效的体育思想政治教育[4-6]。要想通过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可以依托于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前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和正确的发力位置,并结合体育项目发展历史、当代发展状态等体育理论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之后,通过国内体育运动先进人物事迹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运动行业艰难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对学生开展体育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认真对待体育活动,培养其坚韧不拔、刻苦奋斗的个人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建设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2.4 线上学习、线下练习,培养体育文化自信

在实现新媒体与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这一目标时,院校应提供线上展示平台。具体而言,院校应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开设智库、体育慕课等,并利用公众号、官方账号将体育课程内容提供给学生,提供形式可以是小视频、图片、文字以及动图等,创新体育教育信息传递形式。另外,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体育技战术回顾与联系,具体化处理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隐性教育,并定期播放体育赛事视频,或是体育类影视剧等,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其认识到体育是一件振奋人心、团结拼搏的事情,进而有效改善高校学生对体育兴趣不足、消极锻炼等现象。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育长期发展以来,较为注重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程度,在时间的积累下,体育教师上课形式固化,外加高校体育活动对发力位置、体育动作准确性具有较高要求,使得学生需要重复大量行为,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不仅影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还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7]。因此,为增强教学层次感,除了落实上述线上学习、线下练习的教学方式,还应立足于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自信,深化教育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借助国家先进体育运动案例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社会性、运动心理以及意志力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站在思政教育理论、体育文化等层面,全面深化建设体育课程思政,进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工作,使体育文化自信扎根于高校学生人格发展中,从而实现体育思政育人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教育环境的出现给高校学生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消息实时互动以及教育资源丰富等优势,以此为基础拓展体育思政工作开展路径,提高其教育效果和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思政教育功能,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政治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