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树清
(天镇县畜牧服务中心,山西 天镇 038200)
近年来,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山羊饲养也逐渐由传统的散养模式转变为舍饲模式。舍饲可为山羊提供良好的温度以及科学的饮食等,但是会缩小山羊的活动范围,提升其投入成本,养殖难度较大,在山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需对其开展精准化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舍饲山羊的养殖效益。
在山羊品种选择时,需充分考虑山羊体质及肉质、饲养周期、销售需求等因素,优选性价比较高的山羊品种。波尔山羊采食范围较广,发育快,抗病能力较强,但饲养成本较高;本地山羊杂食性以及繁衍能力较强,基于此,可利用杂交技术优化舍饲山羊品种,在节约饲养成本的同时,提升山羊肉质,帮助养殖户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所选择场址需地势高燥,确保其背风向阳,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场址面积需符合相关规定,为后期场址扩建预留空间,严禁在潮湿风口、洼涝地等地点建设羊场。
第二,需保证场址具备充足的水源,确保其水质无污染,尽可能避开养殖场周边转场通道。
第三,养殖场地需远离学校、居民区、闹市区等,与交通要道间距离需超过500 m,以避免环境受到污染,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以及传播,在疫情发生过程中也方便隔离[1]。尽可能保证所选的场址周边具备河流、高山或者森林等天然屏障。
羊舍需具备通风良好、较为干燥、清洁卫生、冬暖夏凉的特性。需为羊舍配备一定面积的运动场,运动场面积需超过羊舍面积的2~3倍,同时与羊舍紧连,在运动场周边三面砌筑高度1.5 m的隔墙及院墙,避免羊群蹿出。养殖场内地面需采取水泥处理,预留2°~3°坡度,在低矮位置设置排水沟,以避免场内出现积水,保持运动场内清洁干燥,以便于羊群活动。需在圈舍内设置补料槽以及补草架。羊舍可建造为楼式羊舍,将舍内楼高控制为2 m,门宽控制为1 m,羊舍墙高需达到1.2 m,将羊舍上方敞开,或者为其安装玻璃窗,以便调节室内温度。楼台与地面间的距离一般为0.8~1.5 m,地面坡度为45°并斜向舍外,便于羊粪尿流入至粪池内。根据养羊规模及场地确定羊舍长度,一般需将其分隔成为多个4 m×3 m的小间,方便对羊群分类饲养管理。采用木条铺设羊床,木条厚度为5 cm,宽度为3 cm,间隙为1.0~1.5 cm,羊床需呈略微坡状。结合羊只品种及养殖规模确定羊舍面积,一般情况下,每只羊所需面积为1.2 m2,每只种公羊及母羊所需面积为2 m2,分开建立种公羊舍及母羊舍,产羔舍的面积一般按照基础母羊的20%计算并修建。若羊群数量较多,可建立双列式羊圈,若羊群数量较少,可构建单列式羊圈,单列式羊圈的尺寸一般为双列式羊圈的50%。
全年为羊群投喂氨化饲料、微贮饲料、青贮饲料以及部分青干草,确保食槽昼夜无断水断料,供羊群自由采食,每日确保每只羊食入5~10 g食盐以及100~200 g精料。
需结合羊只性别、大小、强弱、机体健康状况、怀孕与否等因素对羊群合理分群饲养[2]。需分阶段、分体质量对母羊以及后备羊分群分圈饲养,在断奶前羔羊需随母哺乳1~2个月,待其断奶后即可将其转入后备羊群。需严格把控育肥羊群的数量,避免其过大,每群育肥羊以20~30只的数量为最佳。
在舍饲过程中,需按照种公羊、种母羊、羔羊、育肥羊的生理特点,针对性地提供饲料,满足其营养需求。青饲料用量控制在饲料总量的80%~90%,同时为羊群补充适量的精料,特别是对妊娠母羊、泌乳母羊、种公羊、幼羊以及出栏前肉羊。在冬季,主要为羊群补充青贮饲料、氨化饲料,同时为每只羊补充0.3~0.7 kg的精混料。在饲喂过程中需注意将青绿料粉碎或者切碎为2~3 cm。需为羊群提供多样化的饲草,同时对其青干搭配,在饲喂过程中坚持“先干后青、先粗后精”的原则,以提升饲草利用效率,帮助养殖户节约饲养成本。
3.2.1 种公羊
在饲养种公羊时,需维持其中等以上的膘情,以确保其常年健壮、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性欲旺盛。需为其提供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保证饲料内具备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D,同时确保饲料易消化,具备良好的适口性。
根据其生育周期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配种期以及非配种期。而配种期又包括配种前1~1.5个月的配种预备期以及配种期(配种期一般持续1.5~2个月)。在种公羊的配种预备期,需对其精料添加量逐渐增加,将精料添加量控制为配种期添加量的60%~70%,同时对精料添加量逐渐增加以达到配种期的精料添加量。在配种期,种公羊的日粮一般为:2 kg野生草或者苜蓿干草、1 kg精料、0.5~1.5 kg胡萝卜、15~20 g食盐、5~10 g骨粉,每日分2~3次为羊只喂食。可结合种公羊机体状况、精液品质以及性欲等多个因素对饲料配比科学调整。在夜间,还需为配种期种公羊提供适量草料。在种公羊由配种期逐渐进入非配种期时,需对其精料饲喂量逐渐减少,15 d后开始为其喂食非配中期日料,其日粮主要为粗饲料,可补充适量的精料以及多汁饲料。
需确保种公羊经常运动,其每日运动时间≥0.5 h,以提升种公羊体质,帮助其维持中等体况。在配种期,需单栏饲养种公羊,将其远离母羊舍,以避免公羊以及母羊间出现相互干扰问题。需对羊体经常刷拭,定期为种公羊称重,需注意温和对待羊只。因种公羊具备较强的性反射,需定期对其交配或者采精。
3.2.2 种母羊
种母羊的饲养周期主要包括空怀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3个阶段。在种母羊的空怀期,此阶段母羊已停止泌乳,其机体处于体膘恢复阶段,需为其强化饲养,迅速复壮,贮备营养以供配种妊娠,这一阶段为提高产羔率的关键时期。
母羊妊娠期为150 d,可将其妊娠期划分为妊娠前期(0~90 d)以及妊娠后期(91~150 d)。在母羊妊娠前期,其胎儿发育缓慢,对营养需求并不高,此阶段主要为其提供青、粗饲料,以帮助母羊保持良好膘情,略微增加体质量,若母羊膘情较差,需为其提供丰富的营养,以帮助其尽快恢复膘情。而在母羊妊娠后期,其胎儿发育速度极快。确保母羊营养充足。若母羊营养不足,膘情不佳,其羔羊初生体质量较小,缺乏抵抗力,母羊乳房未充分发育,极容易引发少乳甚至无乳问题[3]。在此阶段,可将精料饲喂量提升至日粮总量的18%左右,钙元素以及磷元素的添加量应增加40%~50%,将钙磷比控制为2∶1。另外,需为母羊提供充足的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D,需补充南瓜、胡罗卜等含有较多维生素的青绿多汁饲料,同时母羊每日需适量运动。
哺乳期一般为母羊产后2个月,在此阶段,羔羊主要通过母乳获取营养以生长发育,母乳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在此期间需为母羊喂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以及青绿多汁饲料,以促进其乳腺发育。需注意在母羊产后5 d内,应当减少多汁饲料以及精料的饲喂量,以防止母羊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或者引发乳房炎、前骨疾病等。在断乳前7~10 d,也需将多汁饲料以及精料的添加量适量减少,以避免母羊患有乳房炎。
3.2.3 羔羊培育
初生羔羊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生理特点:缺乏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体内免疫抗体不足,需要通过母羊初乳获取;其乳汁可直接进入至真胃内消化,肠道适应性并不理想,缺乏辅助消化酶,常出现消化不良及拉稀症状;肺小叶细胞壁较薄,畏寒怕冷,容易因感冒而患肺炎;肝脏解毒功能并不理想。在羔羊培育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早喂初乳。在羔羊出生后20~30 min,需确保其吃到初乳,在其出生1~3 d内需保证羔羊吃饱初乳。初乳内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大量钙盐、镁盐及抗体。若羔羊因母羊不喂乳或者因体弱而吃乳困难,需强制哺喂或者人工帮助哺乳,连续2~3 d羔羊即可自行哺乳。
(2)喂好常乳。在母羊分娩后3 d,其乳汁颜色逐渐由黄色转变为白色,同时逐渐变稀并转变为常乳。在羔羊40日龄内,其主要营养来源为母乳,在其41~80日龄内母乳及饲料并重,而在81~120日龄内,以饲料为主、母乳为辅。要想羔羊获取充足的常乳,就需为母羊提供品质较好的青饲料以及粗饲料,同时补充适量精料。
(3)提早诱食、补饲。在羔羊7~10日龄时,在采食过程中将模仿母羊采食行为,此时可将蚕豆、大豆以及玉米等炒熟后磨碎并施撒于饲料槽内以对羔羊诱食。在补饲初期,可为羔羊喂食树叶、嫩草或者易消化并且营养全面的精饲料,将上述食材置入料槽内供羔羊自由采食。在羔羊出生后1个月,可适当增加其采食量。在补饲过程中,还需为羔羊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同时对羔羊强化卫生保健,定期对圈舍消毒,以避免羔羊痢疾的发生。
(4)早运动。可选择晴朗的中午,引导10日龄羔羊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可逐渐延长其活动时间。在羔羊的哺乳期,尤其是哺乳早期,需将羊舍温度控制在5℃以上。
(5)适时断乳。在羔羊60日龄时,需及时对其分群并断乳。若公羔不做种用,需及早为其去势,分开饲料喂羔及弱羔、公羔及母羔。需逐步进行早期断乳。在断乳首日白天分开饲喂羔羊及母羊,而在夜晚将羔羊及母羊合群;在第2 d,上午及下午分别吃一次乳;在第3 d,仅为羔羊喂食一次乳;待第4 d完全为羔羊断乳[4]。在断乳后几日,需对母羊乳房情况仔细检查,避免乳房炎的发生。
3.2.4 育成羊
在羔羊断奶后直至其第一次配种前的羊只,也就是3~8月龄的羊只一般被称为育成羊。在此阶段,羊只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其日增质量日渐加大,若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必然会阻碍羔羊的生长发育,导致其生产能力受到影响。在此阶段,需确保羊只吃饱吃好,每日在食入充足优质干草的基础上为羊只补饲250~300 g含有15%可消化粗蛋白的精料,避免因饥饿而导致发育不良。
每日需对羊舍清扫,做好料槽、水槽清洗工作,确保场地、圈舍以及各种用具清洁卫生,严禁为羊群喂食发霉变质饲料,不得饮入冰冻水以及污水,若羊舍周边或者运动场存在水洼地,需及时填平,以确保排尿沟流畅,避免尿水堆积。采用烟熏法或者高效帝都灭蚊剂做好驱蚊工作。春季、夏季以及秋季需采用0.02%速效灭丁溶液对羊舍以及运动场喷洒以达到除螨灭蜱的目的。
需定期对环境以及羊圈消毒,必要时还需对羊群消毒,可采用30%热草木灰水或者10%~20%生石灰对用具及圈舍消毒。羊舍内的粪便及尿液等污染物需集中堆积发酵30 d左右,以避免疾病传播蔓延。在对羊群消毒时,需注意采用安全的消毒剂,在夏季消毒时间一般为傍晚,而在冬春季节消毒时间为气温较高的中午,以避免羊群感冒或者发生应激反应。
结合疫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落实,重点对山羊痘、羔羊痢疾、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同时需要注意防控羊链球菌病。在每年3月—4月,需为羊群做好一次普防工作,确保其疫苗接种率达到100%。若羊只处于妊娠期,或者其病重、体弱,暂时不为其接种,待其妊娠结束体质恢复后严格按照程序接种。在接种疫苗后,若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采用肾上腺素对羊只进行救治。若羊群处于传染病威胁区,为保证其健康,需及时接种疫苗。发现病羊必须立即隔离并治疗,对于死羊必须要查明死亡原因,同时对尸体做好深埋处理。
4.4.1 驱虫
第一,在母羊配种前30 d需为其驱虫一次,7~12 d后再次驱虫。若母羊已怀孕,暂不对其驱虫,待其分娩后20 d对其驱虫。第二,每年在春季以及秋季为种公羊驱虫一次,驱虫后10 d再次驱虫1次。第三,在羔羊50日龄时,需为其驱虫一次,待其90日龄时对其二次驱虫,后期每3个月驱虫1次;育成羊每年春季及秋季驱虫1次,10 d后二次驱虫。
4.4.2 药浴
具体操作为,将12 kg硫磺粉、7.5 kg生石灰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后加入150 kg水,利用铁锅将其煮成浓茶色,在煎煮过程中补足蒸发掉的水分,过滤药液并加入500 kg温水后即可对羊群药浴。需注意,在药浴前8 h需停止为羊群喂料,同时为其提供充足饮水,以防止羊群药浴过程中因饮入药液而导致中毒[5]。需在晴天进行药浴,将水温控制在30℃左右。首先对健康羊药浴,接着对患有皮肤病的羊只药浴,妊娠后期母羊以及外伤羊不得药浴,药浴结束后将羊群置于阴凉位置休息1~2 h,再为羊群喂食干草及饲料。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被称为支原体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支原体。羊只主要临床症状为高热及咳嗽,其胸膜出现纤维素性炎症以及浆液性炎症,病死率较高。可通过肌肉注射头孢噻夫钠以及泰勒菌素治疗,早晚分别1次,连续治疗3 d。
羊口疮病又被称为羊传染性脓包病,其病原为羊口疮病毒,病羊主要特征为口唇、鼻及乳房等部位出现丘疹、水泡、脓疱以及疣状结痂。为病羊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去掉黏膜、皮肤表面的痂皮,采用龙胆紫胡总和碘甘油涂抹创面,持续2~3 d。若患病严重,每日还需配合肌肉注射链霉素或者青霉素。
焦虫病的病原为泰勒焦虫,是一种血液寄生虫病。主要发生于5月。病羊主要特征为血液稀薄、眼结膜苍白、偶见咳嗽。主要治疗方法为:为病羊肌肉注射贝尼尔及黄芪多糖,若病情严重,静脉注射10%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