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的研究进展

2022-11-22 02:25杨磊王祎薛翠娜谷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红细胞动物

杨磊,王祎,薛翠娜,谷丽

(1.临猗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山西 临猗 044199;2.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运城 044000)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可感染猪、牛、羊等多种动物的人畜共患病。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后,会出现发低热、嗜睡无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附红细胞体病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其中我国就是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附红细胞体病已经对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1-2]。

1 病原学

附红细胞体,又称嗜血支原体,1928年首次在德国被发现[3],是一类无细胞壁结构且对四环素敏感的单细胞类嗜红细胞性原核生物。

1.1 形态特点

附红细胞体缺少细胞壁和细胞核,为单层膜细胞结构,直径380~600 nm,以球形、环形、棒状、哑铃型、链型、星型等形态出现。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瑞氏染色呈蓝紫色。附红细胞体一般以单个或多个团状形态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有些种类附红细胞体可以通过伸出纤丝方式镶嵌在红细胞膜上,同时也可以呈游离态活动,不同种类附红细胞体游离的范围不同[4]。附红细胞体的增殖方式还不明确,可二裂方式增殖、出芽增殖、裂殖体分裂增殖等。红细胞的破裂溶解不会对附着于其表面的附红细胞体产生影响,室温干燥可使其短时间内停止活动、75℃~100℃水浴可使其短时间内失去活性、含氯、碘酒、盐酸等常用化学药品短时间可使其失去活性,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0℃~4℃可存活60 d,并保持其感染力。试验证明,附红细胞体可以体外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并且保持较强的感染能力[1]。

1.2 病原分类

附红细胞体因其兼具原虫和立克次氏体两者一部分特征,所以长期以来都被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ttsiales),无型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但是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地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争议。有研究证明附红细胞体的16SRNA基因序列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同源性很高,把其归入柔膜体纲支原体属的声音一直存在。附红细胞体的命名主要根据感染来源,如来源于猪的猪附红细胞体、来源于羊的羊附红细胞体等,种类可达到15种,不同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存在一定差异性,一般不会交叉感染,但是某些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对同源性较高的不同动物具有一定的感染性[5]。

2 流行病学

2.1 地理分布及易感动物范围

从1928年在德国发现附红细胞体以来,已经在美国、南非、日本、法国、英国、印度、中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我国一直是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最严重的各个国家之一,其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

附红细胞体的易感动物种类比较多,有猪等杂食性动物,牛、绵羊、山羊等反刍动物,鼠、兔等啮齿类动物,猫、狗等肉食动物,狐、貂、驯鹿等野生动物,鸡等鸟类和人类。在我国易感动物是猪。

2.2 传播方式

附红细胞体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3种:①虫媒传播。夏秋季节昆虫大量繁殖、活动,节肢动物和吸血昆虫通过叮咬等,大量传播附红细胞体病,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所以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②垂直传播。主要通过产道分娩或者胎盘等媒介,附红细胞体由母体传播给胎儿的方式,有研究证明,猪、人类均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感染附红细胞体病;③血液传播。通过患病动物血液直接接触和接触了被患病动物血液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一般通过受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食物、动物外伤等传播[6]。

从1991年我国出现首例人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后,感染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饲养员、兽医、牧民、从事畜禽屠宰、畜禽运输等从业人员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有报道称,某地区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时,将患病动物和病人体内的附红细胞体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高度同源性,推断动物与人类之间可能存在传播,表明附红细胞体病属于人兽共患病[7]。另外,免疫抑制可能导致附红细胞体病概率明显增高。

3 致病机理

目前,由于某些研究手段的研制,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机理还不清楚。普遍被大家接受的致病机理有4个方面:①加速红细胞衰老死亡。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通过自身分泌的唾液酸酶及蛋白酶改变红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红细胞发生变形、破裂、溶解[8],导致机体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总量降低、携氧能力降低,出现贫血、黄疸、呼吸困难、酸碱失衡等症状;②免疫反应:作为异物的附红细胞体会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清除附红细胞体和其附着的红细胞,同时还容易激活补体系统,造成补体介导的大量溶血现象;③抑制红细胞产生:附红细胞体主要在宿主的骨髓中增殖,抑制红细胞的产生[9];④凝血作用:附红细胞体可以产生大量黏附性蛋白将红细胞黏附在一起,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堵塞、破裂,使机体出现局部粘膜、皮肤出血的症状。

4 临床症状

当动物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或慢性贫血、体质量减轻、不孕和免疫抑制,也会因为动物的个体差异出现不同表现,甚至发病前期没有任何症状。生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一般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大多为慢性感染。仔猪、架子猪、怀孕母猪容易发生急性感染,仔猪感染后会出现溶血性贫血、黄疽、皮肤苍白、体质量降低;架子猪感染后会出现黄疸性贫血、发热、皮肤苍白、食欲不振;怀孕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乳房外阴水肿、厌食发热。慢性感染表现为贫血、黄疸、发育迟缓[10]。

5 诊断技术

5.1 形态学诊断技术

形态学诊断技术,指利用显微镜对被检动物染色血液涂片观察来判定是否感染的技术,一般采用染色方法有瑞氏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该技术试验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对隐形感染的动物敏感性和特异性差。该方法的关键点是如何区分附红细胞体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质,比如染料颗粒、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成分以及病原微生物等[9]。

5.2 血清学诊断技术

血清学诊断技术是利用抗体和其对应抗原之间发生反应的一种诊断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12]。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大批量进行检测。但抗原来源需要从染病动物体内提取,所以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稳定,存在批次差异和交叉反应。该方法需要进一步纯化抗体,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检测方法。

5.3 分子诊断技术

分子诊断技术是利用DNA探针杂交法和PCR扩增法等方法诊断的一类方法[13],该方法主要基于附红细胞体16 S rRNA基因、rpoB基因和特异性的基因片段进行检测。该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强、重复性好、可靠性强、可大批量检测、可用于各种样本的检测,检测成本较高。

6 治疗

目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采用血虫净与土霉素、盐酸四环素、强力霉素等抗菌素配合使用进行综合治疗;对于出现典型症状的可采用肌肉注射血虫净、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等,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氧氟沙星、二氟沙星、环丙沙星、泰妙菌素、强力霉素、黄色素、金霉素等。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必要时给仔猪、慢性感染猪注射铁剂、维生素等。人附红细胞体病目前缺乏有效、完整的治疗方案,一般采用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另外,由于附红细胞体缺失细胞壁,导致青霉素等干扰细胞壁形成抗生素类药物对附红细胞体无效[6]。

7 预防

目前,附红细胞体病还没有成熟的疫苗,预防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预防:一是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圈舍环境、物品的清洁、消毒,定期驱虫;二是要科学规范程序化操作,杜绝因正常操作产生血液污染;三是做好药物预防,采用投喂金霉素、四环素、对氨基苯胂酸等药物进行预防。另外,有研究证明甲醛灭活附红细胞体苗对猪群有一定效力的免疫保护作用[6]。

8 结语

综上所述,附红细胞体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生猪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虽然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还未彻底了解附红细胞体病的全貌,没有研制出安全稳定的疫苗,今后应该继续加大对附红细胞体病的分子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做好规模养殖场的预防净化工作。

猜你喜欢
红细胞动物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一般血液检验就可发现贫血
超级动物城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鞠躬尽瘁的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