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球蚜云杉寄主及防治研究

2022-11-22 02:25杨雪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若虫云杉落叶松

杨雪梅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 白龙江 746300)

落叶松球蚜属于球蚜科寄生性昆虫,主要以云杉、落叶松为寄主,广泛分布于我国东三省大兴安岭林区、西北林区等。落叶球松蚜一般要经过2个寄主才能完成1个生活周期,分别是云杉和落叶松。落叶松球蚜对云杉的寄生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第一个生活周期,一般寄生时间为2年,2年期间表现出多种形态。常见的虫型包括有性蚜、桥蚜、性母、伪干母、瘿蚜、干母等。落叶松球蚜主要为害10~20年树龄的幼树,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其繁殖发育及对林木的为害与林间小气候有着紧密的关系。监测落叶松球蚜是了解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有效防治病害的前提条件。由于该虫害容易扩散,导致虫害范围较大,增加了虫害的监测难度,为林区管护及防治增加了难度。研究落叶松球蚜云杉寄主及防治对于提高该虫害的防治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落叶松球蚜概述

1.1 落叶松球蚜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落叶松球蚜作为多形态的昆虫,每个生命周期会发生有性蚜、桥蚜、性母、伪干母、瘿蚜、干母等形态,不同虫型繁衍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完成1个生活史周期大约需要2年。其中伪干母虫型阶段所产的卵,一部分孵化为停育型第1龄若虫越冬,一部分孵化为进育型持续发育,最终繁殖4代,又以1龄或2龄若虫型越冬[1]。

1.1.1 干母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6月上旬干母产卵并孵化出若虫。干母若虫主要寄生在云杉上,产褐红色卵,卵上有白色絮状分泌物包裹,以堆状的形式存在于云杉越冬芽基部。卵孵化后的幼虫大小约0.5 mm,颜色为黑绿色;成虫大小约0.5 mm,颜色为淡黄色,上有一层较厚的白色丝状分泌物。干母成虫主要危害云杉幼叶幼枝。

1.1.2 瘿蚜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瘿蚜为干母产下的无性卵发育而来。8月中上旬虫瘿开裂,发育出有翅芽的若虫,脱皮羽化为有翅瘿蚜,从云杉飞到叶松上寄生并产卵。瘿蚜8月中旬产卵孵化,9月进入越冬状态。瘿蚜在1龄期颜色为淡黄色,体表无分泌物;在2龄期体表有白色粉状蜡质分泌物包裹,颜色为黄色;在4龄期颜色为紫褐色,有明显的翅芽,大小约为1~2 mm,腹部、背面第5、第6节中间一侧有愈合蜡片[2]。

1.1.3 伪干母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伪干母若虫寄生于第2寄主落叶松上,由瘿蚜的卵发育而来。每年4月下旬,伪干母若虫经过3次脱皮发育为伪干母成虫。5月上旬产卵,一部分发育为无翅侨蚜,留在第二寄主上,每年发生4~5代,对落叶松为害最为严重;一部分在5月下旬羽化为有翅性母,飞到第一寄主云杉上。伪干母的卵初期颜色为橘黄色,后期为暗褐色。越冬若蚜体表无分泌物,成虫为半球形,颜色为黑色。成虫初龄期腹面、中足、后足基节有蜡孔群分布,每基节上分布两群,内外各一群。蜡孔数量不等,形态为圆形。触角第3节顶端有毛,长度约为节宽的4~5倍。成虫腹部第1~6节分有蜡孔组成的缘蜡片[3]。

1.1.4 性母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性母由伪干母的卵发育而来。初龄期颜色为橘黄色,体表有粉状蜡层覆盖,有翅;若虫颜色为棕褐色;成虫颜色为黄褐色。性母腹部背面排列有腺板。越冬若蚜体表无分泌物,成虫为半球形态,颜色为黑色。

1.1.5 侨蚜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侨蚜是由伪干母的卵发育而来。幼虫颜色为褐色,触角长0.10~0.13 mm,无翅;成虫形态为椭圆形,颜色为褐色,体表有白色分泌物,形态为绿豆大的毛絮团,以吸食松针汁液为害,分泌蜡丝,导致针叶变黄。桥蚜是落叶松寄主的主要受害形态[4]。

1.1.6 有性蚜的繁衍规律及形态

有性蚜由性母的卵发育而来,颜色为黄褐色,若虫雌蚜颜色为橘红色,雄蚜颜色为浅红色,触角和足较长,行动较快。有性蚜受精卵在8月上旬孵化,形成干母若虫。9月上旬寄生在云杉芽腋、枝条皮缝位置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蚜虫开始活动,从若虫发育为成虫。若虫经过3次脱皮,快速生长,体表分泌物增多,需要经过2次蜕皮,最后发育为无翅型干母成虫。5月下旬一部分成虫飞行到云杉上寄生产卵,而无翅蚜继续停留在落叶松上繁殖,可繁殖4~5代,数量不断增加,危害面积不断扩大,对落叶松形成极大的危害。具体的危害程度与虫口密度有关。单位面积内虫口密度越大,对落叶松危害越大。随着繁殖子代增多,蚜虫繁殖及活动的范围扩大,虫害监测难度也随之增大。落叶松球蚜虫害在林区每年发生多代,6月以后在落叶松针叶的背面会见有一团团毛絮。

1.2 落叶松球蚜在云杉寄主上的发生发展规律

了解落叶松球蚜在云杉寄主上的发生发展规律是科学防治云杉落叶松球蚜病害的关键。在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松球蚜1个完整的生活史大致需要2年,通过在云杉于落叶之间不断的转换寄主完成。

干母若虫在云杉冬芽上越冬,形成伪干母若虫寄生于落叶松腋芽、枝条、皮缝等位置完成越冬。5月下旬—6月上旬,性母从落叶松飞至云杉,在云杉叶背叶尖位置产卵,6月末孵化出若虫,并在性母的翅下吸食汁液,经过几次蜕皮后在7月上旬发育为有性成虫。有性成虫主要活动在云杉树干缝隙中,并在缝隙中产卵形成受精卵。7月下旬孵化,8月末孵化出干母若芽寄生在云杉冬芽上越冬。次年4月上旬越冬若虫快速发育,经过2次蜕皮发育为无翅干母成虫。无翅干母卵孵化前云杉冬芽萌发,受干母影响,冬芽从基部膨大;卵孵化时体表分泌白色粉状物,发育为绿色虫瘿。虫瘿若虫在瘿室内进行活动为害。瘿蚜产卵后7月中旬孵化为伪干母若芽,寄生在云杉幼枝树皮缝中。初孵若蚜虫行动快速。8月中旬越冬。次年4月下旬,越冬伪干母若虫在云杉腋芽、嫩枝条皮缝间活动为害,3次脱皮后长成伪干母成虫,同期进行孤雌产卵。5月上旬、中旬卵孵化,下旬一部分发育为有翅的性母成虫迁飞到云杉新枝上产卵,继续孵化出干母,对云杉嫩枝造成危害;下旬一部分发育为无翅侨蚜,产卵继续孵化侨蚜,桥蚜在落叶松上可繁殖4~5代,以吸食针叶汁液为害[5]。

2 落叶松球蚜危害分析

2.1 经济危害

落叶松球蚜会对云杉、落叶松枝叶造成危害,影响云杉、落叶松的长势,甚至引起树木枯忘。大面积爆发时导致林区云杉、落叶松严重受害。经济林区导致云杉、落叶松林作为木材的经济效益降低,而景观林导致云杉、落叶松作为观赏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休闲的价值降低,间接导致经济效益受损。此外,作为生态保护林,云杉、落叶松受害,增加了林区管护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病虫害防治监测及防护成本、云杉及落叶松补栽成本等。

2.2 环境危害

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林区,云杉、落叶松大面积枯萎将加剧林区的水土流失,影响林区整个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环境保护、环境美化及释放氧气的功能。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危害面积不断扩大,落叶松球蚜对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危害就会不断加重。

2.3 景观危害

云杉、落叶松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落叶松球蚜及其危害的发生容易导致云杉叶片、落叶松针叶受损,枝叶稀疏枯黄,失去原本的绿色,造成保护区景观的审美效果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游客的体验感,间接影响到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3 落叶松球蚜的防治

3.1 防治原则

落叶松球蚜防治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社会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根本性原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遵循统一规划、集中预防、规模化治理的原则;②遵循重难点着重防治的原则;③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④坚持统筹设计,合理安排,科学治理,便于操作,质量优先的原则;⑤坚持在保持防治效果的前提先选择经济性较好的防治方法,坚持经济性效益[6]。

3.2 防治策略

3.2.1 加强动态化监测

对落叶松球蚜的动态监测是了解其危害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虫害面积、范围、虫口数量的关键。林区应该根据落叶松球蚜的扩散路径,在云杉林、落叶松林设置红外线监测设备、电子监测设备、传感器等,了解落叶松球蚜传播过程极其虫害蔓延扩散的过程,掌握病害发展规律,然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疫。在虫害监测方面,应该从种子、苗木、木材及林区野生动物几部分入手,确保虫害动态监测的全面性。

3.2.2 提高病虫害检疫能力

林区管护中心应该根据《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定,严格执行云杉、落叶松种子、苗木及木材的调运检验,加强落叶松球蚜在种子、苗木及木材调运过程中的检疫监督及管理工作,预防落叶松球蚜传播扩散。

3.2.3 引进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林业在实施落叶松球蚜防治工作时,建议引进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新设备等,如无人机飞喷技术等。在采用飞机喷淋防治时,建议选择自动化程度高、喷施精准度高的喷淋装置,来提高喷药防治的准确性,提高落叶松球蚜防治效果[7]。

3.2.4 研发高效生物制剂

为提供落叶松球蚜的生态防治效果,建议林区防护中心联合药物研究所研发高效的生物制剂、引诱剂等,研发适应性好、安全性高、剂量小的生物药剂。生物药剂的研发应该针对落叶松球蚜不同虫型的生活习性及特征设计,以便在相应的虫型爆发时段或危害前进行预防,提高落叶松球蚜防治的有效性。

3.3 防治方法

3.3.1 人工防治法

在瘿蚜虫瘿未发生断裂之前,应及时采取人工摘除虫瘿集中烧毁的方法,防止瘿蚜繁殖而导致的伪干母虫口数量增加,减少瘿蚜、伪干母对云杉的危害。

3.3.2 农业防治法

根据落叶松球蚜在云杉和落叶松2个寄主之间不断转换寄生的特点,应该加强云杉和落叶松混交林的规模,控制好云杉与落叶松之间的栽植距离。此外,还可以在云杉与落叶松之间栽植其他树种,增加林分结构的层次性,切断落叶松球蚜的生态链,从而预防落叶松球蚜转换繁殖[8]。

3.3.3 生物防治法

在林区有针对性的投放落叶松球蚜不同形态的天敌,通过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来控制落叶松球蚜的虫口数量,降低虫害对于云杉林的危害,如食蚜蝇、瓢虫、草蛉等。此外,还可以选择低毒、高效的生物制剂防治落叶松球蚜。

3.3.4 物理防治法

在有翅蚜迁飞阶段,可以在林间设置黏虫板或诱捕等,捕杀成虫,预防有翅性母和有性芽对云杉的危害。

3.3.5 化学防治法

落叶松球蚜化学防治常用3%定虫脒EC1 500倍液、25%噻虫嗪WG3 000倍液、10%吡虫啉WP1 000倍液、1.2%苦参碱·烟碱乳油、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在云杉新芽萌发时向树冠喷施,连续喷施2~3次,每次喷药间隔时间为10 d。化学防治时建议交替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以提高化学药剂防治的效果[9]。

3.4 防治关键技术

3.4.1 防治时间

落叶松球蚜药物喷施防治的时间为4月末—6月上中间,以第1代、第2代落叶松球蚜孵化盛期为准。

3.4.2 防治器械的选择

林区落叶松球蚜药物喷施根据虫害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而定。虫害发生面积较大、范围较广、虫害程度较深时,一般采用飞喷机械;虫害发生面积小、范围小、虫口数量少时一般采用人工喷施。人工喷施常用的喷药器械有背负充电式喷雾器、拉水车、高压喷枪、长喷管及防护头罩等。

3.4.3 施药量

落叶松球蚜喷施药量需要根据虫害发生的程度而定。以中度虫害为例,每0.067 hm2用0.3%的苦参碱乳油剂660 g。

4 结语

综上所述,落叶松球蚜作为多形态昆虫,不同虫型的生活习性不同,虫害危害时间存在差异性,虫害的传播途径多,发生范围广。针对落叶松球蚜发生发展规律,云杉寄主的防治主要针对干母、瘿蚜、伪干母进行预防和消杀,控制云杉林间虫口数量。针对落叶松球蚜从落叶松向云杉迁飞的虫型,应该加强成虫迁飞路线的控制,切断传播路径,防治成虫迁飞到云杉林产卵繁殖。在防治方法上,坚持人工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样化防治手段,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方法,以提高不同虫害落叶松球蚜的防治效果。在保证云杉林落叶松球蚜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应有效地选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较好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

猜你喜欢
若虫云杉落叶松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大兴安岭云杉的抚育方法
云 杉
东北地区落叶松种植技术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