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鸿岚
工程总承包指的是承包方在业主的委托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与合同条款,承包并全权负责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相关工作。这种承包模式尽管能够实现工程各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但承包方的任务与责任更加艰巨,比如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的采购与安排、设备供应等诸多事宜都需要承包方负责,如果不能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承包方必然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因如此,承包方才应该细致的分析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与风险因素,统筹安排资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对于承包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EPC工程总承包指的是在业主的委托下,建设企业根据合同条款的要求承包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后期维护等所有环节,并且全权负责工程的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EPC 中的“E”,即Engineering,包含了项目设计、总策划、组织管理与策划等工作;“P”即Procurement,指的是各种普通和专业设备、材料的采购;“C”即Construction,指的是施工、安装、测试、技术培训等内容。在工程交付之前,承包商还要进行无负荷试运行、带负荷联动试运行以及试生产,保证项目的所有内容都达到标准,并且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①风险管理的客体会随着承包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比如,EPC总承包的风险源主要是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试运行服务等,而负责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面临的风险只是来自于这部分,不涉及其他环节与部分。②与承包项目有利害关系的主体和客体较多,并且关系复杂,特别是涉及海外的工程项目。③总承包商需要目光长远,具有大局意识,从整体出发实施管理,而不是只着眼于工程的某个部分进行分割管理。④鉴于EPC 总承包的特点,必须对工程各环节进行风险识别,涉及风险管理的范围广、风险预测时间长、变数多,而且部分风险识别难度大。⑤与单项承包相比,总承包在风险量、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上难度更大,并且还会面临很多不可控、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必须规划并建立风险机制。⑥对总承包商识别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要求较高。
①在分配工程设计、材料与设备采购、施工等各环节的利益上更加公平、均衡,充分激发了相关负责单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各单位的协作水平与凝聚力,对于节约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②EPC模式下的工程总承包,更加重视设计环节,充分体现了设计单位的价值,保证了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③充分明确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主体,发现任何质量问题都能够责任到位,及时追责并索取赔偿。④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精简施工机构,让管理层次更加清晰、管理比例更为均衡,促进了工程建设效率的提升。⑤总承包模式下,明确了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金额,更便于投资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通俗来讲,风险指的是“不确定因素对目标产生的影响”,风险并不是局限于某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是各种不确定因素共同导致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①项目规划:包括总承包项目的建设目标、任务量、进度、范围以及费用、采购和资源方案等。②管理规划:主要指的是技术组织措施与风险管理措施。③历史资料:总承包项目的各种建设资料,以此为依据编制风险核对表。④制约因素与假设:根据总承包项目的具体要求,提前确定制约因素以及重要问题的假设条件,保证项目管理的有序性与可行性,将风险识别控制在能够掌握的范围内。
经济风险是总承包项目需要重点识别的内容,几乎所有的风险都是由经济风险引起的,经济风险的发生原因在于人,而人为因素又是可控的。因此,可以通过核对表法来识别总承包项目的各种风险,根据已经完成的类似工程项目与相关信息编制核对表,按照风险来源排列。核对表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失败原因、项目管理资料、风险管理资料等。这些资料不仅能够识别风险,还能检查遗漏的风险因素。
将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结果用书面形式进行描述,共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风险来源:通过表格的形式全面、清晰的列出风险项目和类别,并用文字简单说明各种风险的来源、可能引起的后果、预计发生风险的时间与发生次数等。②风险分组: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风险管理,对风险类型进行分组,更便于工作人员查看。③风险症状:各种风险的外在表现方式,比如风险的发生征兆。
传统承包模式下,主要由招标单位提供工程设计图纸、任务清单等内容,投标方则根据招标方提供的报价清单承包相关工程,二者的责任划分十分明确。EPC模式下,建设单位只需要提出技术与质量标准、项目用途等笼统、宏观的要求,不再为投标方提供施工图纸和清单,因此投标方很难掌握工程的具体信息,同时也很难准确的核算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而且施工过程中还会面临很多变数与不可控因素,阻碍施工进度,影响施工质量。
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总投资,材料与设备的采购、施工内容和流程等工作都需要根据设计方案来开展,因此,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设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业主需求不明确、工艺流程不规范、设备的选择与成本考虑不周全、设计方案不合理引起的施工变更、设计图纸审核不明确、设计进度安排不科学等。
如果花费在采购设备、施工材料上的资金过高,势必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损害承包商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影响工程的移交以及后期的调试运行等方面。采购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①供应商因素:投标前,供应商违规串通抬高物价;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不达标;供应商欠缺专业资质;供应商采取合同欺诈行为。②总承包商因素:采购方案的设计不合理;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采购价格波动;新技术变革导致旧设备贬值;采购管理无序。
工程施工是EPC 模式下总承包的主体内容,几乎任何环节存在的问题都会在施工中暴露出来。施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EPC 总承包的特点和内容,引起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风险;②施工规划不合理、施工资源投入不充分,引起施工进度风险;③施工环境保护、健康防控、安全管控等工作不到位,引起施工安全风险;④施工各参与方没有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引起衔接管控风险。
传统承包模式的核心部门是建设单位,承包商只需要服从建设单位的安排,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工作即可。承包商对传统的承包模式非常熟悉,接到建设单位的安排后,不需要考虑安排是否合理,只需要被动执行,主要风险由建设单位负责。但EPC总承包模式下,无论是承包商还是建设单位,可能会一时之间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的承包模式,难免会将传统理念带入具体工作中。但实际上建设单位已经不需要去承担责任,只负责协调建设工作,风险完全转移给承包商,因此承包商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与思想,不能被动的、不加询问和思考的去执行建设单位的任务安排,而是应该和建设单位积极沟通协调,从源头上防范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在工程项目进行的收尾阶段建设单位就开始验收。在项目移交、试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会面临两方面的风险:①建设质量与功能的风险:项目移交时,建设单位没有严格把关质量,导致存在缺陷的项目通过验收。②合同的履行风险:在建设工期的影响下,项目的预算往往与实际费用相差甚远,结算时,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会存在争议,甚至矛盾和经济纠纷。
站在国家角度,应制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法规、工程保险与担保法律、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等。站在总承包商角度,应该提高企业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水平,要具备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核心
竞争力;完善管理体系,采取回避、预防、分散、减轻等技术性策略来规避风险。
风险识别可以以风险类型为依据,也可以以工程进度为依据,无论从哪个角度采取哪种方法去识别风险,最重要的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轻风险发生后造成的后果、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经过风险识别与评估后,再进行风险分类,并制订针对性的控制措施。EPC模式下,按照风险程度主要可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等风险类型。针对容易发生的、且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必须将“规避”、“杜绝”作为风险控制目的。对于容易发生但后果较轻,或者发生概率小但后果特别严重的风险,应采取重点防范措施。对于不易发生,同时后果也不太严重的风险,同样需要一定的控制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基本不会发生,而且后果轻微的风险,采取监控措施即可。
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工程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进出口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了解市场规律与市场价格。现场勘查重点了解气候、地理环境、水文特点、地质条件、交通等。根据调查与勘查结果,全面分析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分析法律法规的适用情况、地基处理方案、工程技术方案、总平面布置、废水处理方案、防腐工艺、消防方案等。明确设计、施工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制订应对措施,并且在工程报价中有所体现。
承包商根据招投标文件、项目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分析工程建设的难点,积极与建设单位沟通,听取其意见。制订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施工方案,保证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审核。报价方面,为了保证报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可聘请专业单位、专业人员提供帮助与指导。
①减少设计失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BIM 等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与质量,从源头上遏制后期建设成本的增加。②完善设计效果:在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与专业性,减少重复设计、二次设计,以免影响后续施工。③参考各方意见:与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共同商讨设计方案,在施工方的权威指导下,保证设计方案符合施工的实际情况。
①构建招标采购平台,根据材料、设备的价格建立分级机制,明确各分级的采购权限,尽量简化采购手续和程序。②充分调查、了解业主的需求,明确采购范围,获得授权。如果业主对材料供应商有特殊要求,或者指定某个供应商,应采取反制约措施。③全面审查材料供应商的口碑、资质,建立数字化的供应商资料库。④充分考虑价格、风险因素,制订最佳的材料、设备采购策略。⑤加强采购管理,对于价格昂贵、性能先进的设备的采购要采取监管措施。
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项目经理,要求项目经理既具备专业技术,又具备管理能力,能够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商务与法律知识。加强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把控;制订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上级部门将一部分权力交付给项目组,以便更好的管理施工环节。
EPC模式下的监督机制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过程管控,由监理工程师、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负责监管;二是事后管控,负责制定竣工验收标准,执行工程质量的奖惩机制,追究违约责任。
综上,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尽管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推广前景十分乐观。准确的识别EPC 模式下的各类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