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师敏 李 繁 张茂鲁 山东圣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墙体建设是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期间关键环节之一,其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也决定建筑工程的后续使用价值。因此,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标准,施工企业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作业细节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墙体施工环节,填充墙施工技术的落实,可提高现代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价值,为确保该项技术应用合理性,施工企业需充分了解填充墙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建筑特性,并结合现场作业期间的实际表现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提高施工建设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施工建设质量,并控制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投入。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建设完工后,为提高工程的使用价值,工程团队通常会采用填充墙砌体工程技术,合理划分建筑结构内部空间,实现防火分区、空间隔间及保温隔热等功效。建筑填充墙砌体工程并不是建筑结构的承重位置,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空间利用手段,其作业质量与施工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后期使用。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进步,工程的建设周期不断压缩,成本控制愈发严格,如何在控制总体投入的前提下,科学开展建筑填充墙砌体工程,已成为行业工作者的关注工程。以工程实际功能角度分析,填充墙砌体工程技术应注重对建筑材料的优化,分析建筑主体结构特征,注重材料自身强度及使用寿命,以及施工完成后整体空间的防火、保温隔热、降噪等功效,并关注相关材料在运输、加工及环保的特点。为满足当前行业发展需求,建筑填充墙砌体材料需实现循环利用,并采用模块化拆装机制,加强改进技术应用环节,提高作业效率,创新技术内涵。现阶段,填充墙砌体材料主要为空心结构,这些材料并不起承重作用,其内部也未配备钢筋等强化机制,因此在运输与使用环节应做好整体性保护措施,尤其是在材料的二次倒运输送环节,避免材料之间出现相互碰撞与挤压。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规模与数量连年攀升,城市内部空间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城市的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实现建筑工程内部空间的有序开发,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作业的稳定推进,可有效保证高层建筑墙体的稳定性,提高工程自身的使用寿命。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材料种类繁多,且不同材料在使用环节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与限制。因此,施工人员应在建设工作开始前,调研与勘察施工现场,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墙体填充材料,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建筑领域环保意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更加关注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价值及环保性能。传统红砖材料加工环节需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其开采与挖掘过程严重破坏耕地环境并造成水土流失,其烧制过程也要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加工周期长,实际产量无法快速提升,难以控制材料制造与运输成本。传统红砖材料正逐步被环保材料取代,对应的产业也被纳入淘汰产业。现如今,建筑工程设计理念不断改进,建筑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主体承重结构也从传统的圈梁加砖块的模式转变为立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墙与楼板的结构形式。建筑内部空间其他非承重结构的建设也在改进,环境保护及能源消耗控制成为技术发展的核心点,以各类工业余料及传统废料为主要材料的新型空心结构墙砌体材料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这种新型材料的出现,不仅有效减少建筑工程自身的能源与资源消耗问题,亦符合建筑工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能源循环利用的基本需求,墙砌体材料成本更低,生产产能不再受到限制。
建筑工程内部空间功能划分有着严格要求,房间的划分与隔离可最大限度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建筑隔离结构设置过程中,应注重填充墙砌体结构的承压与材料重量,材料重量不能过大,可具备建筑装饰及管道穿墙等工程基础特性。填充砌体施工技术的发展与落实,可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并减少建筑承重与总体重量及施工期间的成本投入与资源消耗,降低施工期间的能量散失,保温隔热且具备一定的隔音效果,满足建筑在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与便捷性。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可为建筑安全提供科学有效地保障,无论是建筑施工期间还是后续使用环节,这种以新型材料为核心的全新作业模式,可为施工人员及建筑使用者创造良好的空间与环境。填充墙砌体具有坠落隐患,砌体材料需经过长距离运输传递,为避免材料坠落的安全风险,应控制每次运输的高程,通常不能超过1.5m,并在运输设备上做好基础保障。为有效提高填充墙砌体工程整体结构的对称性与均匀性,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砌体排布计划,减少特殊环节的处理时间,确保工艺技术的落实性,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与施工工期消耗。良好的砌体排布计划可提升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与观赏性,保障后期的连锁性与整体性,优化现场作业环境,减少安全风险,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保障水平。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同时调整好技术与管理方面。分析当前填充墙砌体工程发展特点,准备工作主要涵盖两个方面:①管理人员应提前制备填充墙施工图,注重施工的合理化与有序性;②施工使用的各类材料应提前做好质检工作,注重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管理。对于施工使用的砌体块等材料,应整齐摆放在平整的地面,摆放高度以施工人员使用便捷为标准,并管理材料摆放区域,避免材料堆放期间出现质量受损现象。材料摆放区域以填充墙砌体作业区域为准,尽量避免二次搬运,以免对砌体材料造成损伤。
施工环境是影响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点之一,施工期间采用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技术,不仅要做好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工作,也要在现场进行施工条件分析,探讨工艺技术在特定施工环境下的具体表现。首先,分析作业环境的适应性,判断现场作业环境是否满足实际作业需求,并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不合规施工情况。其次,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后,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标注好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控制线,以大轴线方式做好控制复核。此外,填充墙砌体工程使用的材料与构件种类繁多,因此应对材料与构件制定标准,尤其是建筑的相对标高、木砖与过梁等,保证皮数杆之间的距离维持在20m左右,并在转角等特殊位置设立皮数杆,且与墙体之间的距离维持在500mm 左右。最后,工程人员应在墙体的最下端设置好皮砖标高,将其作为施工标准,随后检查与校验灰缝,若水平灰缝的厚度超过20mm,应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抹平处理。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期间,孔洞技术的使用十分频繁,经过大量工程建设验证,孔洞技术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砌体施工作业开始后,工程人员应在填充墙两侧主动开凿孔洞,这种孔洞可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但孔洞技术的应用也要合理控制,若填充墙砌体孔洞过多,或孔洞出现集中分布,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工程人员在孔洞技术使用期间,应处理与强化现有孔洞。为确保孔洞处理的合理性,工程团队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同时注重与土建施工、管道安装施工人员的交流合作,三方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孔洞的处理以及质量维护。孔洞开凿后,土建施工人员应评估开凿孔洞的影响,确保孔洞自身不会对填充墙或承重墙的结构及功能带来影响,确保建筑工程使用环节的安全性。此外,施工人员也要对孔洞周边区域进行强化加固处理,避免孔洞过于集中在某一区域,最大限度减少孔洞结构对墙体结构造成的负面影响。填充墙砌体工程使用孔洞技术,施工开始前,现场作业人员需对现场进行分析与判定,从而确保孔洞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填充墙砌体工程作业期间,工程人员应对结构的砌筑方法进行合理控制,其要点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若砌体结构使用砖类材料,工程施工人员应将砖缝的上下错缝1/2的砖长,并采用内外砌筑模式,确保砌筑工作完成后灰缝的饱满度。填充墙砌筑工作完成后,无论是纵向灰缝还是水平灰缝,其宽度应维持在1厘米左右。此外,填充墙砌体结构与建筑物的梁底或板底之间应预留足够的缝隙。
其二,工程人员应将相应的排砖撂底,填充墙底部砌筑环节,应按照门窗位置以及地面控制性位置进行,精准计算底部砌体的模数,确保其与设计内容符合,若模数符合则可继续施工,若模数存在问题,则要重新进行底层砖码放顺序的分析。注意,空心砖结构存在特殊性,不可进行切砖作业。
其三,工程作业人员也要注重对盘角结构的有效处理。施工人员在砌体作业工作开始前,应对墙体的各个墙角进行盘角作业,盘角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五皮砖。盘角作业环节也要进行吊垂直工作。若施工人员在盘角环节发现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与调整。此外,工程人员也要对砌筑的墙体灰缝进行掌控,确保纵向灰缝与水平灰缝保持一致,并在盘角砌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复检工作,注重垂直度与水平的检查,待其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后方可实施大面积砌筑工作。
其四,墙面挂线操作环节,施工人员应采用单面挂施工线的方式,控制填充墙砌体的垂直度与水平度,若墙体厚度只有一砖厚,应采用双面挂线的方式,若墙体较长,为避免施工线受到影响,应在其中间设置皮数杆,确保水平线的拉紧效果,这样可同步满足多人作业需求,并保障填充墙砌筑的平整性与结构质量。
其五,填充墙墙体砌筑应采用“三一”砌砖法,一块砖对应一铲灰,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砖灰缝拥有足够的饱满度。砌筑环节,施工人员应实时进行作业自检,有效控制墙体砌筑的整体效果,从而避免墙体砌筑出现质量问题。
填充墙砌体工程作业期间,工程人员也要注重墙体自身的抗震性能,合理运用抗震技术,并将其作为工程质量管控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墙体抗震性能,管理人员应从墙体砌筑质量角度入手,避免砌筑作业出现错误,确保砌筑墙体自身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为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奠定有利条件。若填充墙砌体结构存在问题,一旦发生地震,墙体将面临倒塌的风险,直接危害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工程团队应积极采用更为合理的技术工艺,严密监管填充墙施工环节抗震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实际行为进行管理,确保最终质量达标效果。填充墙砌体抗震性能提升环节,工程人员可在墙体内部设置一定的拉结筋,依照工程建设的实际抗震标准,对拉结筋数量进行管理,钢筋的强度以及锚固弯度应与抗震基本需求保持一致。若采用后置结筋的方式,施工人员应在墙体砌筑工作开始前,使用大型钻孔设备完成钻孔作业,并使用钢筋与凝胶材料完成固定。
为保证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作业质量,工程团队应对材料进行严格管控,并注意材料保存与运输环节的安全性,注重过程的监督,对各类材料的型号、包装、出厂日期等数据信息进行检查,任何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均不可进入到建设现场。现场内部也要定期进行材料质检工作,尤其是钢筋、空心砖以及混凝土的材料检查,应做到全面而细致。
填充墙砌体工程施工前,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注重作业的先后性以及各项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工程质量受到负面因素影响。对填充墙孔洞做好全面养护,避免发生以包代管的异常现象。此外,施工团队也要排查现场作业环境与细节,严格管理各类隐蔽环节,做好抽查工作,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质检与验收,直到当前作业工序不存在任何问题,方可实施下一阶段的作业。
填充墙砌筑工作是整体作业期间的关键一环,尤其是空心砖的排列,应依照工程具体状况,采用合适的工程材料,并强化处理转角位置以及交接位置,确保材料搭接质量与水平,并避免砖与砖之间存在过多的垂直缝,根据砖的大小,合理安排作业细节。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填充墙砌体工程作业期间,工程团队应结合现场环境特征,采用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并在施工现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注重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以及质量保障手段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填充墙砌体工程的建设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只有保持技术创新与优化,不断融入创新思维与环保建设思想,方可实现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