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音乐研究现状

2022-11-22 01:51
黄河之声 2022年3期
关键词:音乐史史学教授

柴 洁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虽开始于20世纪初,但对宋代音乐的关注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杨荫浏、阴法鲁的《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而对宋代音乐研究的真正起步,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南宋音乐的关注,特别是对宋代市井民俗音乐的研究,总体上到了21世纪才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大约是由于对有宋一朝的认识逐渐加深,对其历史地位、社会文化的评价有所改观而致。宋代音乐史的研究,受到史学界对宋代的历史定位、评价的极大影响。

一、宋代音乐的研究观念转变

历史中的宋王朝,疆域缩减、国家衰微、政治软弱、民族矛盾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曾被学界视为“屈辱”的历史不做过多的、更深入的关注与研究,再加上“笔记不足为信史”的史学痼念、南宋史料相对不足等问题,音乐学界对宋代音乐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00年前,对宋代音乐研究的文章其本质都是围绕作品与人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方面面体现着时代对于音乐研究者的制约问题。音乐研究观念的转变最终反映出的也是作品与人的关系。无论历史学界还是音乐学界,直接对宋代音乐观念的研究比较少,可以肯定的是,音乐研究观念与音乐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史观的研究与宋代音乐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具体地说,随着学界对宋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如对宋代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的演变、手工业生产、城市经济、商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使得宋代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及重要程度得到了客观的评价,改变了以往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是从宋代开始的看法,相反,有宋一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期、转型期,表现为社会生产力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世界、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文化不再是士族门阀身份的象征、平民文化日渐繁盛等社会现象。

随着对宋代历史评价的“拨乱反正”,音乐学界对宋代音乐的研究逐渐加深,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根据洛秦教授于2010年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的《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下)(以下简称《分析与反思》)一文对宋代音乐研究成果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学界对宋代音乐的研究涉及到诸多方面:音乐思想的阐释、乐器与乐律、琴学形式与内容、史料整理与研究、宫廷音乐制度研究、俗乐研究、姜白石歌曲和词乐研究、古谱研究等。此外,洛秦教授认为,目前有关宋代音乐的研究出现了学术群体和研究基地,即:上海音乐学院团队、河南大学团队、王小盾教授所带的团队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林萃青教授对宋代音乐的研究。他们有意识或潜意识地正在不同地区、不同资源和不同特色和角度中有计划地和有规模地进行着学术团队性作业,共同致力于推进宋代音乐研究的不断深入。

随着宋代音乐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观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也就被迫切的需要着,以扩展学术研究领域。洛秦教授的“新史学”的史学观念和林萃青教授在国际视野下对宋代音乐的研究,给我们进行宋代音乐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新史学”的史学观念

洛秦教授的《分析与反思》对2009年6月以前关于宋代音乐的研究成果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肯定与批判的思考,经文中分析,2000年之后的十年对于宋代的音乐研究至关重要,但当时的宋代音乐研究相对处于滞后状态。洛秦教授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倡融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历史大局观”的整体视野对具体的音乐史进行研究,形成新的学术范式。在音乐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研究设想,如:可从历史—音乐人类学的古代城市音乐研究、两宋分别研究与比较研究、南宋临安都城音乐的研究、古谱翻译和演绎以及辽、金、西夏音乐与宋代的关系研究等方面扩展宋代音乐研究领域。洛秦教授对于音乐的研究涵盖人类学、历史学等多个方面,基于其研究经历,对宋代音乐研究具有特殊的使命感。在研究方法上,洛秦教授跨学科融合研究,提出“…试图借鉴‘新史学’的史学观念,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作用于音乐历史研究,即尝试以‘历史—音乐人类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开展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在他为林萃青的著作《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以下简称《文集》)所写的代序中,认为“林萃青先生认同和推崇的正是一种‘新史学’的立场,‘叙事性’和‘解释性’成为了《文集》研究方法和学理基础。这与本人主张的史学观是一致的。”那么何为“新史学”?

在为曾美月的著作《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所作的序中,洛秦教授认为“‘新史学’在学理上的关键立场是解释”,“解释是一种寻找新的意义的过程。”可以看出,洛秦教授的“新史学”理念,更多从解释学的角度,侧重对宋代音乐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他认同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的论述:“我们并不是按历史事件自身的意义去看待历史事件,而是按照历史事件与某个表现形式整体(这些表现形式表明了它们时代的特征)的关系来看待历史事件”。将宋代音乐的各种形式视为历史存在,通过对其的解释,寻求其特殊性与价值意义。

洛秦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培养了一班宋代音乐研究的青年学者和接班人,组织成立了“宋代音乐国际学术研究中心”。他倡导“中心”以“新史学”理念为动力,从四个方面推动宋代音乐断代史研究的深入和重新认识:1)努力进行史料的挖掘、开拓、整理和再解读;2)强调“新史学”的多元化、学术视角的国际性和理论方法的探索;3)注重宏观的“文化视野”与微观的“技术分析”相结合;4)试图建立“乐人——机制/环境——乐事”的学术研究模式,力图阐释音乐与其相关事项的关联,认识和理解音乐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这种观念将音乐视为一种社会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客观反映,强调音乐与其它社会文化的密切关联,重视文化的整体关联性。

另外,洛秦教授在林萃青《文集》的代序中,提出“…就史学研究的本质而言,历史的研究与撰写是人们在特定阶段和特定意识形态社会对过去的认识,因此,宽容、理解和接受各种治史的观念和方法是接近历史本身的基本态度。”,认为“史学研究的‘整体性’思考是非常必要的:其一,人的研究应该成为学术的核心,不同阶层、地位的人都是历史构成的动力;其二、叙事性和连续的历史研究,强调对象考察的完整、连续和过程,避免‘历史碎片’的局限;其三,他者文化与地方性知识的对应思考。

洛秦教授在为曾美月的著作《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所作的序中,认为“…宋代音乐的各种形式是一种历史存在,如何认识和看待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看待宋代的‘音乐史料’。什么可以是史料?什么范畴的内容可以视为音乐史料?这一切都决定于我们的史学观。”“史学观”是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客观存在,如何解释、叙述历史事件,这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上个世纪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过程中,曾严重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严重影响,出现了对客观历史存在的不客观评价,过度强调阶级性,强调劳动人民对音乐的创造,忽视文人对音乐的重要作用等。

三、林萃青国际视野中的宋代音乐研究

“全球化”的大趋势已是不可逆转,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也是必然,那么如何在大的世界文化环境下,发展、传承本国的文化?是每个学术研究者都要思考的问题。音乐史的研究亦不例外,如何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国际背景下进行音乐史的研究?如何将中国音乐的历史介绍给世界人民?也是每位音乐史学人的责任与义务。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林萃青教授,就以他自身的学术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洛秦教授对林萃青教授关于宋代音乐研究的理念、方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其特点是从西方文化和国际学术大背景中来审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说明林萃青教授的音乐研究理念对于宋代音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宋代音乐的研究史来看,存在重唐轻宋的研究格局,林翠青打破了此种现象的研究困境,填补了研究的空白。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系列”中的《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与描述》是林萃青教授关于宋代音乐研究成果的集成,在其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学术理念是如何形成的、有着怎样的音乐史学研究观及其论文写作的背景等。

林教授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个人感受?他引用20世纪英国大史学家E.H.Carr的说法,认为“一部历史著作的内容和风格跟作者的个性及其写作背景是分不开的,因此读者要深入理解一部历史著作,一定要把握著者的写作目的和背景,乃至于他的生活经历。”认为“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晰的文字描述或生动的文艺表现,把错综复杂的过去和现在、主观的参与者与客观的事物联系起来,为过去提供一个现在的、有信服力的解释。历史著作运用大量的史料证据而撰写出来的历史描述和有系统地发展出来的种种论证的背后,总有历史学家个人生活感受的渗透及其个人富有创意的推理和想象。

在林教授的自序中提出了“建设跨国跨文化的中国音乐史学”的构想,他的学术研究也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他的音乐史学理论可概括为四组概念:1、音乐史的本质和方法论问题;2、音乐史的现代对象、意义和功能,特别是推动古乐的现代演出的功能;3、中西音乐史学研究方法和价值的矛盾和互补;4、中国音乐史能在21世纪中国的全球化文化对话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他对“音乐史”与“音乐史学”的侧重与不同做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音乐史家在音乐史撰写中重要的主体性作用和音乐史的撰写要结合社会现实的需要、面向现代读者。

另外,受自身经历的影响,林教授对中国的“古乐”十分感兴趣,所进行的音乐研究也是以复兴古乐,改变当时认为中国音乐史是一部哑巴音乐史的不客观评价。他关于宋代音乐的研究,基本瞄准宋代宫廷礼乐文化,包括宋徽宗时的大晟乐、南宋宫廷祭祀音乐、南宋宫廷雅乐等,将这些音乐现象、事件、人物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进行解读,强调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与其它社会文化的联系,以及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载体,所蕴含的社会、历史意义。不同于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稿》的宋代雅乐的“避重就轻”,林教授强调宋代宫廷雅乐的不可忽视性,以及其与当时政治的密切联系。

在林萃青教授对宋代音乐的研究中,他参考了多种西方的汉学、音乐史学、体系音乐学的比较方法、民族音乐学、文化研究及表演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客观看待宋代音乐现象,例如他的《宋徽宗的大晟乐:中国皇权、官权、宫廷礼乐文化的一场演出》一文,不同于以往学者多是负面的评价,林教授将音乐的制作、演出和其他音乐因素综合起来,认为宋徽宗大晟乐的制作不单是音乐艺术和礼仪的行为,更是北宋末年皇权与官权的一场盛大而成功的文化。

结 语

我认为,在进行宋代音乐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由此而得客观公正的认识。其次,对于历史上存在的音乐现象、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等,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尽量接近、还原其历史面貌的描述。再次,要开拓视野,从不同的学术视角阐释不断发掘出来的史料,尽可能的丰富中国音乐史。但要注意的是,在接受新方法、新观点时,要仔细斟酌,以免作出偏离客观事实或出现过于主观的判断。洛秦教授“新史学”理念也好,林萃青教授“跨国跨文化”的学术背景也好,他们的学术思考是有重合的,只是不同的人生经历造就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他们首先肯定的是宋代音乐的特殊性,所做的努力即是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丰富、扩展宋代音乐的价值意义。研究只是一种手段,通过研究对历史事实有全面的了解和真实的感受,以严谨科学的研究姿态对真理进行探索。他们强调“人”在音乐史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历史中的音乐人物,还是研究者本人。■

猜你喜欢
音乐史史学教授
反思改革开放40年史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问题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杨和平《浙江音乐史》有感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西方史学通史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