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党
(石林县西街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石林 652209)
人参果产业是石林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发展人参果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石林县的人参果产业存在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退化严重、种植管理粗放、基础设施滞后、产品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易市场混乱、精深加工企业缺乏等问题。需从改良种苗、推广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品牌、优化营商环境、引进精深加工企业等方面推动人参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人参果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麓,是一种茄科植物,原名“香瓜茄”,果实形状多似心脏形和椭圆形,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带有紫色条纹,有淡雅的清香,果肉甘甜、多汁,风味独特。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栽培,1996年引入石林县种植。
石林县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 737 m,年平均气温15.6 ℃,年平均降雨量987 mm,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特别适合种植人参果。现全县有专业从事人参果种植、收购、销售的企业、合作社57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3个,全县有1.15万户果农种植人参果。
石林县人参果从引种至今,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高海拔冷凉石漠化山坡地上取得较好效益。2012年,石林县西街口镇被认定为“中国人参果之乡”。石林人参果先后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识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在上海亚洲果蔬产业展览会上被授予“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称号。石林县人参果种植核心区西街口镇和西街口镇新木凹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石林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0 420 hm2,产量25.1万t,产值达14.2亿元,被列为昆明市“一县一业”示范县。
石林县种植的人参果分为蔬菜类和水果类两大类,蔬菜类人参果只有一个品种——大紫,果实为椭圆形,果皮紫色,产量高,但口感稍差,市场需求量小,种植面积较少;水果类人参果主栽品种也只有一个,农户称之为“圆果”,果实为圆形,果皮金黄色带紫色条纹,口感较好,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98%以上,但因种植年代久,品种退化严重,存在挂果率不高、产量低、抗病能力弱等问题,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果农采用传统生产方式,仅凭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管理粗放,不会正确修枝打杈,水肥管理不科学,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由于果农种植技术落后,造成人参果植株旺长,肥料利用率低,挂果率不高,疫病频发,红蜘蛛、白粉虱等害虫难以控制,最终导致人参果产量低、品质差。
石林县人参果大部分种植在石漠化严重的山坡上,种植地块基础条件差,无水利设施,幼苗移栽用水只能从较远地方的水库坝塘运来,生长期的用水仅靠雨水,如遇干旱年份,人参果不能按节令移栽,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生产机耕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农业机械器具难以到达种植地块,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只能靠人力搬运,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人参果种植地块多为山区,山高坡陡,种植面积较广,易受极端天气影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每年都会不同程度遭受冰雹、霜冻等灾害。近年来,虽然有政府投资、企业自筹建设了一些人参果果品分拣中心(交易场所),但因投资小,建设标准不高、数量又少,远远满足不了全县25万t人参果分拣交易量,造成人参果分拣交易地点不规范,在公路边、村子内随意交易,带来交通安全隐患,造成环境卫生脏乱差。
人参果生产涉及到广大果农、地方企业、专业合作社、外来收购商等多方利益,人参果收购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影响了人参果品牌建设。每逢人参果上市时,本地企业、专业合作社加上外来客商共有400多家商贩参与人参果交易,特别是在人参果刚要成熟时,一些商贩为追求眼前利益抢收生果,大部分果农也急功近利抢采生果,导致品质好的成熟人参果迟迟不能上市,还有少数商贩低价收购次果,以次充好,收购商之间相互压价,交易价格混乱。不成熟的人参果和品质差的人参果流入市场后,既坑害了消费者,又损害了果农利益,更是破坏了石林人参果的品牌形象。
石林县人参果是露天生产,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加之种植管理粗放,生产的一些次果无法销售,形成大量次果被丢弃,不但减少了果农收入,还严重污染了环境,发展人参果深加工产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人参果的种苗质量好坏直接关涉人参果的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人参果品种选育工作,成立专业的品种选育工作团队,积极与省、州(市)科研院所(校)合作,开展人参果新品种杂交选育、石漠化土地高产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抗逆性研究、功能成分监测等一系列科研工作,依托这些科研院所(校)选育出高产、抗病性好的优质品种。建立专业的脱毒种苗生产基地,完善脱毒育苗体系,生产出纯正、优质的脱毒种苗,发挥当地人参果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种苗,保证石林人参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广大果农的素质提升,根据人参果不同的生长时期,及时开展科技培训、加强技术指导。一是重点培训推广脱毒苗扩繁、搭架引蔓栽培、修枝打杈、膜下滴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二是指导果农学会使用生物肥、有机肥、黄板、杀虫灯等新材料,加快人参果增产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人参果种植地块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小水窖、蓄水池、灌溉管道、提水泵站等水利设施,修缮机耕路,改善生产条件,有效解决人参果种植用水困难、运输压力等问题,争取立项建设标准的人参果分拣、交易中心,让果农有一个规范、整洁的交易场所。二是推行人参果种植保险,积极向省、州(市)上级部门申请,争取省、州(市)、县(市、区)财政补助,把人参果纳入种植业保险,增强人参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果农因灾造成的损失。
出台人参果交易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收购商(贩)的监管力度,杜绝收生果、以次充好、相互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制定出石林县人参果种植的技术标准,指导果农标准化、绿色化生产,约束果农不采生果、不卖次果。在全县所有人参果产业发展参与者中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以“石林人参果”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合理规范使用地理标志标识,建立健全石林人参果质量全程追溯体系。政府牵头,鼓励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主要消费市场城市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等活动,全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业知名度。
针对人参果产业链延伸不够的情况,加大人参果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引进精深加工企业,把价值低、无商品价值的次果加工成饮料、果酒、果脯、冻干、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既解决了次果污染环境问题,又增加了果农的收入,并推动人参果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