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雅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民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一片繁盛之势。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各地的民歌风格大有不同。有宽广悠扬的蒙古民歌,有粗犷豪迈的陕北民歌,还有热情欢快的新疆民歌……而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山高水深,西有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顶,东北有雄伟的大别山,东南临近幕阜山,三面环山。长江横贯东西,河流众多,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正是由于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湖北民歌既有大山一样的奔放洒脱,也有流水般的柔美含蓄。
湖北民歌受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民歌的地域特色也别具一格,彰显了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沔阳民歌为湖北省传统民歌,在过去的千百年里,山上有砍柴时的樵歌,江河水中有渔民捕鱼时的渔歌,夜晚月空下有恋人对唱的情歌……这些歌曲吸收了江汉水域的雄放之姿,凝聚了荆楚大地的人文风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沔阳民间歌曲。①
沔阳位于荆楚大地的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的腹地,现改名为仙桃。北临汉水流域,南靠长江的沔阳土地肥沃、物产丰厚,被称为“鱼米之乡”。作为古代楚国的版图领域,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较大,文化积淀颇为丰厚。据史料记载,沔阳民歌在周代就被选为十五国风之首,隶属于《周南》。歌词清雅别致,音乐曲调绵延悠长,具有汉水流域显著的地域特色。
江汉平原一带民歌的地方色彩极为鲜明,主要受汉水流域民歌文化的影响颇深,很少受到周围地区民歌因素的影响。相比于邻省湖南,二者的民歌风格大有差异,但可能是同属洞庭湖地域的缘故,沔阳民歌和常德等地区的民歌多有相似之处。
我国南方民歌的特点一般是旋律婉转优美,音程之间的跳度小、级进较多,且字少腔多,韵味浓厚,以平缓流畅的抒情性为主要特征。而沔阳一带虽地处南方,但这一带民歌则与上述情况相反,它的旋律多以跳进和大跳而形成了自身的音乐性格。如此起伏跌宕的旋律,实在难以让人想象竟出自南方江汉平原。
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是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着表达人民思想、意志和愿望的歌曲艺术。②
沔阳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民歌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按照该民歌的艺术特征可将其分为以下八个部分。
号子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动作,统一节奏,激发劳动热情来共同完成任务所发出来的吆喝声,通常也被称为“劳动号子”。音乐坚定、果敢、豪放、铿锵有力,且句幅短小精炼,不拖沓,简洁明快,节奏律动性强,演唱方式是由一人领唱,其他人对其进行呼应。不同地方劳动号子的类型大不相同,就沔阳地区而言,号子就包括车水号子、榨油号子、打硪号子等。
1、车水号子
车水号子是农事号子的一类,多在农业劳动中歌唱,车水形式多种多样,号子曲调不尽相同,节奏有自由与规整之分。歌词内容不固定,大多为即兴编唱,创新性较强,也有相对固定的内容,比如“数麻雀”、“数蛤蟆”等较为常见。但有的全曲也只唱衬词,无实际内容,演唱时也是有领有和,伴奏乐器多为锣鼓。
2、榨油号子
榨油号子,顾名思义,是劳动者在榨油时所吆喝的号子,亦称为打榨号子、打油号子。根据榨油方式的不同,衍生出撞榨号子、锤榨号子和压榨号子三大类。撞榨号子是众人合抱粗大的撞木,统一步伐、号子撞击油桶木楔达到榨油目的而得名。压榨号子也叫“板绞号子”,是数人操作板绞榨油机时发出的号子声。锤榨号子则是由两人边唱边捶打木楔榨油而成。
3、打硪号子
打硪号子亦叫硪歌,通常由一人领唱,唱出具体的唱词内容,其他合唱者以感叹词为主,起烘托领唱的作用。曲调粗犷高亢、节奏欢快,句式以七字和十字居多,少部分还有五字句的。唱词多即兴创编,内容主要取材于沔阳花鼓戏唱本,如《杨家将》、《秦香莲》等歌曲都吸收了花鼓戏中的唱腔元素。还有少数内容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诗词歌赋。
以《嗨扬花》这首打硪号子为例,从结构来看,采用四句式,句式简单,节奏规整,保持一领众合的形式进行演唱,且二四句合唱部分相同。从节奏来看,该曲的节奏和劳动步伐结合紧密,协调一致。从调式来看,该曲为商调式,表现出了乐曲的柔美与轻柔,歌词上又以扬花为内容,使得歌词与调式特点相得益彰。
田歌又名田秧山歌、田秧歌,是从事栽秧、除草、打麦等田间劳作中的歌曲。田歌在劳动场所生产和使用,具有活跃气氛、调剂劳动者情绪、激发劳动热情的实际作用,这点与号子极为相似,但田歌的节奏宽松自由,劳动合作性偏弱,所以其音乐不必完全按照劳动的节奏来完成,这也是两者截然不同的地方。
1、薅草歌
薅草歌别名薅秧歌,由主腔和号子组成,领唱的曲牌有悲腔、高腔和平腔,和唱的号子有咿吔咳、刮个阴阳火等。演唱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用领唱,大家齐唱号子;另一种是一人领唱某种曲牌,众人和唱某种号子。领唱有一定故事情节,可以唱很长时间,和唱的号子一般无具体内容。节奏紧密、律动感强,其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江汉平原的田园风味。”③
例如《幺妹子笑嘻嘻》是一首结构较自由的薅草歌,开始为4/4拍,后变换成2/4和3/4拍。歌曲的前四句多次运用倚音,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表现寻亲不遇的愁闷,再加上自由延长记号的使用,使得惆怅之感愈加强烈。话锋一转,从第18小节变换拍子开始,歌词上以“咿”“嘿”“喂”等语气词为主,揭示主人公内心的愁苦久久无法散去。
2、打麦歌
打麦歌是指男女多人在打场面对面打连枷时演唱的歌曲,其节奏、动作统一协调,声音高亢激昂,氛围热烈欢快。领唱内容以当地花鼓戏的唱段为主,或即兴创编,而和唱部分多为衬词,没有任何实际内容。
小调也叫小曲、小令,在平原地区乡镇农村流行的,曲调婉转细致、节奏较为规整的民间歌曲。经常在人们休息娱乐、工坊劳作、节庆歌舞等场合中演唱,内容丰富多彩,属于室内抒情歌曲。性格上的优雅细腻、委婉曲折和叙事、抒情间的相互交融共同铸就了小调特有的音乐风格。
沔阳小调的歌词比较固定,但内容中反映的生活面较宽泛,常以爱情题材占据主要地位,用“四季”、“五更”、“十二时辰”、“十二月”等时间顺序分段演唱。按照题材的划分,还可将沔阳小调分为以下三类。
1、吟唱调
吟唱调是人们生活中使用较广泛的一类小调。其中儿歌、摇篮曲等都属于吟唱调,如儿童做游戏时所唱的歌曲称为儿歌;用来哄孩子睡觉时哼唱的小曲叫摇篮曲;小商贩的吆喝叫卖声被称为叫卖调;文人雅士吟诵古诗词时使用的歌调就为吟诵调;当人们谈婚论嫁、举办丧事或祭拜神灵时所用的就是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吟唱调多以吟唱为主,结构简单,无其他复杂因素,旋律接近自然的口语化表达,但缺乏良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谣曲
谣曲的发展相对于吟唱调来说更为成熟,却比不上时调。它有着短小的篇幅,完整的曲式结构,丰富的表现手法。根据歌词内容的不同,还可具体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和嬉戏歌四类。
诉苦歌,指诉说生活困苦和苦难的歌曲。演唱者多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最普遍的是长工和妇女诉苦。早期多在街头卖唱,一般以两人配合为主,一人敲碟子演唱,另一人拉二胡伴奏。
小调中所占比重大且艺术程度更为成熟的就是情歌。内容上主要体现男女间真挚的爱恋之情。沔阳情歌的曲目也颇为丰富,包括《月望郎》、《照花台》、《探妹》、《薅黄瓜》、《月亮花树开》等。其中《薅黄瓜》会让人误以为是田间劳作的歌曲,但其实是一首情歌,通过薅黄瓜这一件小事,含蓄表现青年男女淳朴的爱恋之情。该曲演唱形式较为丰富,先由女领唱众齐唱,其次是男生与众人的对唱、合唱,再加上男女主角卡农式的对唱,最后以合唱的形式结束。整体节奏较为规整,但节拍变化较多,在4/2、3/4、4/4拍之间来回变换。该曲为宫调式,明朗的风格特点表达了男女双方浓浓的爱意。
生活歌是体现沔阳人民日常生活的歌曲。如《卖包面》、《红绣鞋》、《杏花树》等,这些曲调自然朴实、欢乐活泼,生活气息浓郁。
嬉游歌的内容以游玩嬉戏、提答问题、启发智力等为主,是游戏类的小调,该小调有着很强的娱乐性,音乐情绪欢快愉悦④,富有生机,常见的曲目有《铜钱歌》、《螃蟹歌》等。
3、时调
时调原指城镇中人们休息与娱乐时消遣助兴而唱的民歌,也被称为“小令”或“俗曲”,是小调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多用于商业性的卖唱。其结构比较严谨,旋律稳定,节奏和音型变化多样,表现手法颇为丰富。其内容较为广泛,除了叙述日常的生活琐事外,有的还涉猎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戏曲音乐,演唱时有乐器伴奏。流传较广的时调有“孟姜女调”、“鲜花调”等。
灯歌在沔阳亦称灯调、彩调,通常为逢年过节或遇喜庆之事时配合采莲船和舞狮子等民间歌舞来演唱的民歌,属于民间歌舞音乐的一种。演唱形式和号子相同,一领众和、载歌载舞、歌舞结合。以当地的语言音调为基础,旋律优美流畅,多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比民歌的衬词、衬腔更加丰富,大都强起强收,结构方整、节奏感强,并以唢呐、锣鼓或丝竹伴奏为主。代表曲目有《游春调》、《叹五更》、《雪花飘》、《双撇笋》、《推车采花》等。
新中国成立之前,各个时期的革命歌曲在沔阳广为流传,这些赋予历史性和时代性的革命歌曲被称为革命历史民歌。像《妇女革命歌》、《武装暴动歌》、《告别军士兵歌》这些都是红色经典民歌,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沔阳人民团结一致、积极参加革命的精神。
沔阳新民歌是指建国以来,表现沔阳人民新风貌、新生活的民间歌曲,诞生于195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劳动人民克服了诸多艰难险阻,成为了新时代的主人。《想起我的哥》、《哪有闲空回娘家》、《采莲要到九月八》、《喜坏我的妈妈也》等都是新民歌的代表作品。
以《哪有闲空回娘家》为例,该曲节奏型变化多样,适当加入倚音元素,使演唱更富有韵味。节拍在4/2、3/4拍之间转换。歌词“哪有闲空回娘家”表面上指女主人公忙碌而没时间回娘家,但实际是突显在新时代中,人人都能当家作主,并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奋斗。歌词生动,极富情趣,充满清新的生活气息。调式上为宫调式,色彩更为明朗,表现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乐观的思想感情。
通过从湖北民歌概述、沔阳民歌形成因素和沔阳民歌艺术特征三方面入手,着重对沔阳民歌中的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革命历史民歌和新民歌进行分析,从而对沔阳民歌的艺术特征有了进一步探索。沔阳民歌作为传统民歌,能够源远流长、承古沿今,与当地民歌爱好者的传承和弘扬有着莫大的联系。仙桃市音乐家协会的陈林英老师多年来为沔阳民歌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不少贡献,除了表演沔阳传统民歌艺术,她还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极具沔阳特色的作品,并传徒授艺多人。但传统民歌的传承仅靠少数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个人团结一心共同继承、创新与弘扬,这样,传统民歌才能永葆生命力,继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散发炫目的光芒!■
注释:
① 《沔阳民歌——楚歌古韵遗风》仙桃论坛东湖社区.湖北日报网
② 田可文.音乐学考试读本[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44页
③ 高亚平,余双慧.沔阳薅草歌艺术特征论析——以《幺妹子笑嘻嘻》为例[J].艺术评鉴,2019,(23).
④ 俞人豪,周青青等.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中央音乐出版社,2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