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受渗漏水的影响,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持续下降,结构受损,既有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潜在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施工阶段合理应用防水和防渗施工技术极具必要性。
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中采用到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防水材料,厚度为4mm,铺设面积13000m2,以构成完整、可靠的防水层。结构施工中采用C35、P8防水钢筋混凝土,通过多种材料的应用,有效提高防水水平,以免建筑结构在日常使用中出现渗漏水的问题。
建设高质量建筑是提高其耐久性的重要途径,若建筑存在质量问题,将直接对其正常使用状态造成影响,其中渗漏水作为常见的问题,其会制约建筑内部设施的功能,损害建筑结构。而在妥善应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后,能够从材料、结构组成等方面共同“发力”,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防渗漏水平,以免因渗漏水而诱发钢筋强度下降、刚度下降等问题,此时建筑的使用寿命自然随之延长。
建筑渗漏水现象的出现将直接干扰到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甚至会由于渗漏水而滋生安全隐患,诱发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若能够合理应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可从源头上规避渗漏问题,建筑的功能得以正常使用,对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而言有重要的意义。
依托于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可实现对建筑内部各类设施的有效防护,减轻后续的检维修工作量,也能够降低在此方面的成本投入,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而言大有裨益,同时建筑质量的品质得到保证,还彰显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1)防水混凝土基础施工中,在其下设厚度不小于100mm 的混凝土垫层,具体厚度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做合理的调整,若为软弱地基持力层,增加至150mm 及以上。施工成型的抗渗结构必须稳定可靠,厚度不小于250mm,产生裂缝的宽度需在0.2mm以内。(2)建筑工程施工环境错综复杂,若防水混凝土应用于腐蚀介质中,则要求其腐蚀系数≥0.8,否则有必要采取防腐措施,以免在后续出现腐蚀现象。通过多种措施的联合应用,有效提高防水混凝土的防腐水平,例如:向混凝土中按比例掺入适量的引气剂,浇筑后加强养护,使混凝土有效成型;向无质量问题的混凝土表面喷刷涂层,增强防护效果;根据科学的配合比制备优质的防水混凝土,发挥出其工程性能优势。(3)防水混凝土应用于受热部位时,不可超过80℃,若实际温度在该值以上,有必要采取隔热措施。此外,若建筑结构在日常使用中将受到强烈的冲击作用或是有剧烈的振动,不宜采用防水混凝土。
通过试验的途径确定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作为混凝土拌和的参照基准,主要考虑如下几点。
(1)水泥强度不低于32.5 级,在保证水泥原材料质量可靠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其用量,通常不少于320kg/m3,部分情况下存在活性掺和料,此时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但不少于260kg/m3。(2)碎石、卵石的粒径为重点控制指标,以5mm~40mm为宜;石子需保持坚硬、洁净的状态,主要需满足泥块含量≤0.5%、含泥量≯1.0%的要求;砂选用的是中砂,泥块含量≯1.0%,含泥量≤3.0%;砂率35%~45%。(3)水,以洁净水为宜,不可掺杂有害物质。(4)粉煤灰,较为适宜的是Ⅱ级及以上等级的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5)坍落度控制方面,对于普通防水混凝土,该值不超过50mm,泵送时以100mm~140mm较为合适,严格控制坍落度,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与成型。
前期准备→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
按照“石子→水泥→砂→外加剂→水”的顺序依次掺料,投料先干拌0.5min~1min,经过此环节的操作后再加水。水的掺入采取分阶段的方法,即三次有序加入,而后做1min~2min 的搅拌,保证各类原材料的均匀性。以实验室配合比通知单为准,严格控制材料的用量,禁止随意修改。遇雨季时,材料可能会由于外部环境的作用而出现问题,为此需每天测定砂的含水率,根据实测结果富有针对性地调整用水量。
混凝土拌和后,及时将其运输至现场,在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中途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5h。运距较远时,为避免混凝土在运输阶段凝固,可掺入适量缓凝剂。浇筑前做二次拌和,使混凝土和易性满足要求。
(1)底板施工环节,条件允许时不留施工缝,若有必要则留在后浇带处。对于设置在墙体处的水平施工缝,应加强对其位置的控制,以高出底板表面至少300mm 的墙体处较为合适,且设置为凸缝或阶梯缝,用B.W 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2)正式浇筑施工缝的混凝土前,先落实各项准备工作,以免影响该部分的施工效果。例如,对混凝土表面做凿毛处理,清理产生的杂物,铺与浇筑混凝土同比例的水泥砂浆。混凝土浇筑时,分阶段有序完成,首次浇筑高度为40cm,后续各部分均按50cm~60cm 的要求予以控制。为避免混凝土在浇筑时发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否则配套溜槽、串筒等相关装置,辅助作业。(3)混凝土浇筑时加强振捣,时间约为10s,不可过长或过短,否则易过振、欠振。待混凝土表面有浮浆、无气泡、无下沉时,结束振捣作业。局部钢筋分布密度较大,采取分层有序浇筑、振捣的方法,随着作业进程的推进,到达最上层表面时,用木抹找平,目的在于保证表面有足够的平整性和密实性。
养护是继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的又一重要环节,合理的养护方法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而言有重要的作用。若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水分不足或温度存在异常,均会影响其成型状态,抗渗性能大打折扣。通常,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具有抗渗性能的憎水膜破坏,在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安排养护,采取覆盖浇水的作业方法,全过程中混凝土均要保持湿润。养护时间至少为14d,具体视混凝土成型状态、现场气候条件而定。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且现场无异样时,才可以进行拆模工序的施工;底模根据50%、75%、100%实测值拆模条件进行拆除,不同跨度选择不同拆模强度,并经审批后进行拆除。
对于基坑主体结构外包防水施工,采用的是高分子预铺防水卷材,将其分别单面粘贴在底板、侧墙处,相邻两幅卷材搭接宽度按10cm的要求控制,并做到上幅压下幅,搭接部位应具有严密性,为此采用双面自黏性封条作封缝处理。底板、顶板两部分的防水层铺设到位后,及时施工C20 细石混凝土,起到防护的作用,厚度分别为50mm、100mm。
(1)防水层的基面必须洁净与平整,否则凿除突出部分,用1∶2.5 的水泥砂浆找平,使该部位恢复平整状态;若有凹坑,则做填平处理。只有在基面同时具备洁净、平整、坚实特性的前提下,方可铺设防水层。(2)针对不平整的部位,拌制适量1∶2.5 水泥砂浆,用于覆盖,必要时先铺设土工布,形成缓冲层,以保证基面的质量。(3)针对基层表面做微调处理,不可产生明水流,否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引排或堵水措施。(4)阳角、阴角分别设置为5cm×5cm八字钝角。
(1)沿阴、阳角铺设转角加强卷材,其中防水卷材薄弱易开裂部位需做加强,为底板及侧墙防水层的铺设打好基础。(2)侧墙防水层施工时,将其有效固定在围护结构上,此方面宜优先采用非穿刺固定件,在距离卷材边缘2cm 的部位设固定点,钉距不超过50cm,并保证均匀性。联合应用直径不小于2cm的垫片,将防水层稳固在基层表面,确保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无脱落的现象。(3)相邻两幅卷材需稳定搭接,为此应至少有10cm的搭接宽度,以上幅压下幅的方式完成。短边搭接缝错开量在1m以上,将搭接缝处的隔离膜撕掉。(4)在应用合成高分子胎基类预铺防水卷材时,长边的质量检查为重要的细部作业内容,若长边存在空白边,可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双焊缝焊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用双面粘胶黏带覆盖产生的白边。焊接时加强防护,以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防水层受损。搭接边需具有平整性、紧密性,否则需进一步处理(例如露胶、翘边等)。(5)防水层铺设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量的施工缝、变形缝,此类部位较为薄弱,需骑缝铺设加强层,各自对应的加强层宽度分别为50cm、100cm。并且,变形缝两侧各10cm内的防水层的表面隔离膜均要得到有效的保留,不可揭开,除此之外,基础底板采用空铺法,侧墙采用满粘法施工。(6)底板防水层铺设结束后,将该部分卷材的隔离膜揭开,再组织C20 细石混凝土浇筑作业,形成厚度为50mm 的保护层。(7)若由于施工期间防护不当或其他原因而导致防水层受损,用相同材质做修补处理,补丁四周距破损边缘的最小距离至少达到10cm,以保证修补效果。
顶板的防水板与混凝土黏结,为了实现此效果,在顶板处均匀刷涂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经过此项基础处理后,将PE 膜铺设到位,有种植要求时,采用PVC抗根系刺穿层,以免植株根系的生长而损伤建筑结构。
6.3.1 基面处理要求
(1)经过顶板混凝土浇筑后,收水压实,而后用2m靠尺检查基层表面,判断平整性。合理状态下,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大于5mm。(2)经检查,若基层表面有气孔、蜂窝、缝隙等问题,随即查明实际情况,妥善修补。基面破损、平整度不足时,先修整清理,再用LEAC防水砂浆做精细化的处理,使该受损部位恢复完整。对于裂缝等各类细部,取浸透涂料的LEAC专用加筋布,将此类材料稳定粘贴在加强部位的基面。(3)阳角设置为R≥10mm 的圆角,阴角则用1∶2.5水泥砂浆倒角。
6.3.2 顶板防水层的施工要点
在确保基面得到有效处理的前提下,向基面涂刷准备好的涂料,而后随即铺设LEAC 专用加筋布(此时工作及时跟进,避免涂料干燥),用刮板沿专用加筋布纵向梳平褶皱,若此过程中发现有空鼓、褶皱问题,需重新刷涂。待加筋层施工成型后,将剩余的涂料分三次有序刷涂到位,需注意的是,只有在上一涂层实干后,方可组织后一层的刷涂作业。
环向施工缝采用到中埋钢边橡胶止水带,接缝面选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根据隧道侧墙的设置情况可知,其存在纵向水平施工缝,于该处设镀锌钢板止水带、可全断面出浆的注浆管各一道。
在组织水平向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作业前,先对待施工部位做详细的检查,将该处残留的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确认无误后,涂刷混凝土截面处理剂或与浇筑混凝土同配比的砂浆。类似的,在对垂直向施工缝做混凝土浇筑前,依然需将该处的杂物清理干净,再做界面处理剂刷涂处理,进而浇筑混凝土。
宽度35cm,橡胶厚度10mm,钢边配套的是厚度为1mm 的镀锌钢板。对于施工缝,可采用平蹼式止水带;对于变形缝,在该处设置中孔型止水带。
具体作业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止水带的布置位置,间距取40cm,有序将其布置到位,用铁丝稳固在结构钢筋处。止水带必须具有稳定性,确保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后续施工的扰动作用下无偏位现象(否则固定点脱落,将影响到止水带的正常状态,例如出现扭曲、倒伏问题)。(2)对于水平设置的止水带,安装方法较为讲究,采用的是盆式安装的方式,统一将盆式开口朝上,此时有利于混凝土振捣作业的顺利进行,以便聚集在混凝土内的气泡可顺畅地向外排出,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止水带应有完整性,尽可能减少接头的数量,施工时有必要采用现场热硫化对接接头。(3)止水带的布设位置选择在结构中线处,两侧厚度尽可能具有均匀性,最大不超过1cm。以变形缝中线为参照基准,对止水带做合理的调整,使纵向中心线与之对齐,直至实测结果显示两者的距离误差不超过1cm为止。此外,尽可能使止水带与接缝表面呈垂直的位置分布关系,实测误差以不超过15°为宜。
综上所述,防水、防渗是建筑主体施工中的重点内容,在合理构建防水防渗屏障后,能够给建筑主体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减小外部因素对结构的影响,以保证结构有足够的耐久性。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合理应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尽可能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防水、防渗水平,以保障建筑的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