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分析

2022-11-22 00:29梁显飞韦茈伊文建平
纺织报告 2022年9期
关键词:绣品侗族纹样

梁显飞,韦茈伊,文建平

(1.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2.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广西 柳州 545500)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调研时提到:“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1]侗族刺绣是侗族同胞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传统手工艺,是侗族先民遗留下来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侗族聚居区,不同地区的工艺各不相同,以北侗地区的盘轴滚边绣和南侗的剪纸绣最为典型。北侗的盘轴滚边绣以贵州锦屏县平秋镇最具特点,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南侗的剪纸绣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具特色,于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推进,侗族刺绣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政府机构以侗族刺绣为特色开发了大批周边文创产品,拓展了侗族刺绣的产品类型,为侗族刺绣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众多新产品在设计开发时也暴露出对侗族刺绣的文化内涵把握不准确、艺术特征不鲜明等真实性欠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第四条强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价值均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上,一旦丧失真实性,也就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3]。因此,在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侗族刺绣的过程中,注重其本身真实性的延续是首要的。

三江侗族刺绣广泛分布在榕江河流域的梅林、富禄、洋溪、良口、老堡等乡镇以及苗江流域的同乐、独峒等侗族聚居区。不同村寨的侗族刺绣在图案符号、色彩搭配、工艺流程上略有差异,但在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审美倾向以及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统一性。侗族刺绣的真实性内容丰富,要想全面了解三江侗族刺绣,可以先从艺术特征方面介入,并由此深入认知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为侗族刺绣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还可以促进侗族文化的认同性重构,对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具有现实意义。

1 民俗气息浓郁的文化内涵

侗族刺绣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侗族刺绣的图案符号和使用功能具有自然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特征,除了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需求,还具有地域特性和鲜明的装饰性,表达了侗族人民质朴、善良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1.1 信仰“万物有灵”

侗族信奉“万物有灵”,自然界的太阳、雷电、山石、花草树木以及螃蟹、蜘蛛、蝴蝶等动物都是侗族人崇拜的对象,体现了泛神论思维,其中,太阳崇拜最为典型[4]。侗族人认为萨岁是“太阳神”的化身,即“天日之母”,不仅创造了侗族先民,还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如同太阳孕育万物[5]。侗族人通常会通过刺绣表达他们对自然万物的敬仰和崇拜之意,如在同乐、梅林、良口等地,当地人普遍会将太阳纹绣在背小孩用的背带盖上,他们认为,在背小孩外出时,将绣有太阳纹的背带盖盖在小孩头上,会得到“太阳神”(即萨岁)的庇护,可以为小孩辟邪消灾。

侗族刺绣图案中的太阳、日月、龙凤、花草、鸟虫、猛兽等图形符号,就是源于侗族同胞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对自然的观察,将自然万物符号化并运用于绣品中。刺绣中的自然物像符号并非单一物体,而是由多种自然物组合而成,画面构图往往体现出“天地之道”与“万物之情”的侗族社会哲学观,表达了侗族同胞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敬畏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6]。

1.2 寄托美好生活

侗族刺绣是基于满足生活、民俗活动以及精神需求的侗族民间文化事象,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承载着侗族人对人际交往、婚恋观念、礼仪习俗、精神信仰的思考,是寄托、抒发、交换与传递情感的主要载体,侗族人会通过刺绣来达到协调、维系社会关系以及促进亲情表达的目的[7]。

三江侗族刺绣作品的生殖崇拜较为普遍,主要通过纹样的形式赋予绣品吉祥寓意。侗族滨水而居,他们认为鱼是最洁净的动物,且是卵生动物,因此,绣娘常把鱼绣在服装上期盼多子多福。在侗族社会,石榴、葫芦代表多子,寓意人丁兴旺,所以石榴花和葫芦也经常出现在刺绣品上[8]。

手工艺者也常在背带盖和肚兜上绣上蜘蛛花,以示对萨岁祖先的怀念;在背带盖上绣上象征太阳的纹样,期盼儿孙得到“太阳神”的庇护并为儿孙辟邪消灾;在新娘盛装上绣鱼、石榴花等,寓意多子多福、子孙绵延。在良口、洋溪等地,也有绣品绣有鸳鸯、龙凤等纹样,具有追求美好爱情、期盼龙凤呈祥的寓意。侗族刺绣手工艺者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寄托在侗族刺绣上,以绣传情。

1.3 实用与装饰并存的艺术功能

三江侗族刺绣不仅造型、色彩具有地方特色,而且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独具风情,都以生产生活中的常用品为载体,实用性与装饰性并存。三江侗族刺绣的种类丰富,主要可分为服饰类、家居生活用品两大类。服饰类主要有肚兜、对襟花边、衣脚衣叉花边、头巾、帽子、背带盖、布花鞋、鞋垫等。家居生活用品类主要有帐绦、床围、床旗、灯芯棉布袋、挎包、壁挂、沙发巾、坐垫、烟袋等。这两大类别都是侗族日常生活及劳作中的常用品,每件绣品都具有使用功能。

将侗族刺绣运用于服饰、家居生活用品上,除了赋予精神寄托外,还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侗族刺绣手工艺者采用刺绣的形式,将自然界物像和信仰崇拜虚拟形象符号化,以线条、形状、色彩进行主观能动的排列组合,构图程式严谨、协调统一,其造型、色彩、纹样都具有艺术美。此外,侗族刺绣上的每个纹样都代表侗族人对人生礼仪、自然关系的思考,所以刺绣作品在无形中被赋予了强烈的原始趣味和故事情节,也造就了每件刺绣作品都是装饰性极强的艺术品。

2 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

三江侗族刺绣以剪纸为主要造型形式,以绣线进行色彩搭配,构图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人文色彩,无论是效仿自然的纹样造型、浓郁鲜明的色彩还是匠心独运的工艺,都表达了三江侗族同胞对美的理解。

2.1 效仿自然的纹样造型

侗绣的纹样丰富多彩,纹样造型基本源于大自然。侗族刺绣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自然景物纹三类。植物纹主要是当地常见的植物,如石榴花、榕树花、金钱花等;动物纹主要有蝴蝶、蜘蛛、螃蟹、鱼、锦鸡、龙凤、鸳鸯等;自然景物纹主要有太阳、月亮、雷电等。技艺高超的侗族刺绣手工艺者善于对自然物像进行概括提炼,在自然界物像原来的造型基础上加以加工、概括、变形。这些纹样既保留了现实物体的特点,又被赋予了个人的理念和情感,每个纹样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使被塑造的花鸟鱼虫形象自然生动[9]。图案的构图形式有独立纹样、二方连续纹样,也有特定情景故事图案。蜘蛛、螃蟹、蝴蝶和凤凰的图案常被用于妇女的服装上,而太阳纹、龙凤、金钱花等图案多用于背带盖上。

2.2 浓郁鲜明的色彩

在配色方面,侗族刺绣基本按照自然界物像的原本颜色进行配色。在绣线的选择上,不同地区稍有变化,但整体用色对比强烈,色彩饱和度较高。同乐乡的绣品多以墨绿色、深蓝色或者黑色等深色为底色,绣线基本以红、绿、蓝为主,也有黄色、粉色为辅助,绣品呈现深色调,色彩浓艳。良口、老堡、独峒等地与同乐大同小异;梅林、富禄则以黄色、浅绿等浅色为底色,绣线以粉红、黄色、绿色、蓝色为主,绣品呈现浅色调,较为淡雅。早期的侗族刺绣主要靠绣线颜色突出绣品特点,20世纪后,出现在图案中并配上各种反光小亮片作为装饰,同时赋予其更多当地文化寓意的色彩。

2.3 匠心独运的工艺

三江侗族刺绣以剪纸绣为主,不用绷框,纹样是以剪纸为底样,即以硬纸用剪刀剪出图案,用各色绣线以平绣将纸覆盖[10]。三江大部分侗族地区都是以平绣为主,少部分绣品会以盘筋绣、锁绣、连环结子绣、挑花作为辅助,此外,贴布绣工艺在林溪周边村寨也较为流行。近年来,在文创产业的推动下,同乐以及古宜等村寨出现了以侗族刺绣与侗族银饰两种工艺结合的创作形式,作品有耳环、项链、项圈、手环、戒指等。

三江侗族刺绣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构思图案、剪纸、固定图案、铺线,其中,剪纸是衡量手工艺者技艺水平的主要工艺。精美的刺绣图案不仅需要手工艺者有纯熟的剪纸技巧,还要有良好的造型思维和图案构图能力,技艺高超的手工艺者可以对脑中构思的图案进行“一刀剪”,达到一气呵成的水平。侗族艺人在刺绣时,无需绣框棚布,只需要用左手把纸和布按住加固图案位置,右手自如地上下穿针,以大概60°的角度从背面将针线穿出,把线覆盖在剪纸图案的表面,再以同样的角度将针线穿入背面。每次操作必须保持线的距离相等、拉力均匀,以保证绣品的表面光滑、匀称而细密。

3 社会功能特征

侗族刺绣不仅记录着从古至今侗族人民真实的生活方式,也承载着侗族的文化、劳动与习俗。其不仅是传统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侗族人民在生活、婚恋、社交、礼仪及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无论是在美学、民族学、人类学还是社会学上都有重要价值。

3.1 记录生活的功能

侗族刺绣是侗族人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对日常生活的记录,使刺绣成为侗族的“文字史书”[11]。首先,侗族刺绣是记录不同时期侗族社会变迁的载体,根据侗族先民留下来的图案记载,不同样式的刺绣纹样及色彩搭配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在侗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过程中,侗族刺绣展示出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起到了无可取代的“文字”记载作用。同时,侗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刺绣成为侗族人记录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主要载体,绣娘们把自然万物、人伦道德等侗族社会哲学观符号化,并绣在各种绣品上,在侗族社会中起到教导后人为人处事的教育作用[12]。

3.2 表达爱意的功能

侗族刺绣具有表达爱意的功能。侗族地区的姑娘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在掌握基础的刺绣技艺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缝制属于自己的爱情信物和嫁妆。成长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后,侗族青年男女通常以对歌的形式择偶,经过几轮对歌定下意中人后,姑娘们便会拿出代表爱情的刺绣作为定情信物送给男方,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绣品主要有香包、手帕、腰带、鞋垫等。如果姑娘决定嫁给男方,会为男方制作刺绣服饰[12]。在侗族村寨,侗族姑娘到了适婚年龄就需要开始准备结婚用的刺绣品,除了需亲手准备在婚礼上穿戴的刺绣侗衣外,还需要为未来婆婆、姑嫂等男方家的女性准备刺绣肚兜、绣花鞋等。

3.3 体现侗族女性的贤惠

此外,侗族刺绣还是衡量侗族女性是否贤惠的标准。侗族刺绣以家族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侗族女孩在耳濡目染下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是为了在日后能得到夫家和村民的认可。在整个侗族地区有俗语流传:“看你侗妹乖不乖,就看那双出嫁鞋。”[13]姑娘出嫁时,母亲需要把自己绣的绣品送给女儿作为嫁妆。当女儿生下小孩,小孩“三朝”时,外婆需要送上刺绣背带、婴儿帽等婴儿刺绣用品。

长期以来,侗族刺绣是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承载了侗族文化、生产、劳动与习俗,真实记录了侗族人民的生活状态,蕴含着侗族绣娘智慧的结晶,在美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范畴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侗族刺绣开展系统性保护,深刻认识其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推动这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性重构,对树立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绣品侗族纹样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拯救“濒危”花纹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