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光民族化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创作分析

2022-11-22 01:11
黄河之声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调民族化风俗

聂 蕊

崔世光作为我国民族化钢琴艺术发展的推动者之一,他用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实际行动促进了钢琴艺术的本土化创作发展。崔世光以精湛的创作手法和深厚的民族音乐情怀,创作出了很多深受大众喜欢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就是最盛名的经典之作,在钢琴教学、舞台表演、专业比赛中,频频亮相,成为众多专业钢琴演奏者非常喜欢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因而,本文结合自身的钢琴演奏实践,对崔世光的《山东风俗组曲》进行民族化创作分析,以突显这组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成就。

一、崔世光民族化钢琴音乐创作历程

崔世光于1948年出生于东北辽宁,六岁受母亲影响开始学习钢琴,从此与钢琴结下不解之缘。1962岁,崔世光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师从陈劲翟、郭志宏、朱工一、刘诗昆、潘一铭等钢琴教育家,在此期间进行了专业的塑造,获得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之后,崔世光留学奥地利维也纳继续进修钢琴专业的学习,系统的进行西方作曲技法学习,之后回国。1966年,崔世光被下放到山东地区的贫苦乡下,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劳动,一边继续学习钢琴,并进行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这为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和产生,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和创作思路。系统化的作曲专业学习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充满了浓郁的民族化色彩。作为中国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及作曲家,崔世光创作、改编了大量的优秀钢琴作品,为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刘天华即兴曲》、《山东风俗组曲》、《山泉》、《松花江山》等钢琴作品,都出自崔世光的手中。每一首钢琴音乐都展现出了多彩的风格,彰显了民族化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创作特征

纵观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突显出了两大特征:第一,在崔世光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综合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音乐特色,使之形成深度的融合,达到平衡和谐之审美。所以,在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既不掩盖西方钢琴音乐创作的优点,又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独特之美,达到了一种符合中国群众音乐和谐之美的审美需求;第二,在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音乐文化特点,彰显出作曲家本身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特色的深厚感情,通过民族化的钢琴音乐旋律进行了生动的刻画。

因而,在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就为鲜明的突显出以上两个方面的创作特征。尤其是对于山东文化的传承,在崔世光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呈现。这源于崔世光与山东这片热土的深厚缘分和深沉的情感。崔世光虽然祖籍是辽宁人,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移居山东生活,并在山东地区渡过了自己的少年、青年的大部分时光。可以说,山东的水土养育了崔世光,也滋润了崔世光的心田,山东文化情怀深深的扎根在他的心灵之中。所以,崔世光说山东是他的第二故乡,其中深厚的情感可想而知。学有所成之后,崔世光还在山东工作了一段时间,所以这为他积累相关山东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提供了契机。崔世光以敏锐目光观察山东各地区的文化特色、音乐元素,并将之编创成独特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生动化的艺术创作再现。其中,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山东风俗组曲》是崔世光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一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在整个钢琴组曲中,由六首不同的钢琴音乐作品构成。主要由《乡土小调》、《对花》、《花鼓》、《雁南飞》、《细雨》、《诙谐曲》六首单独的钢琴音乐作品组成,每一首钢琴音乐创作中都融入了丰富的山东民间音乐元素。崔世光的这一钢琴组曲均取材自山东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结合现代钢琴作曲手法和演奏技法,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改编和创作,形成了一组兼具齐鲁文化底蕴和民族化钢琴音乐美学特征的艺术作品。接下来,本文就崔世光的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的民族化创作特征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钢琴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的民族化体现

(一)民间传统文化特征的体现

山东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北依冀东、东临沿海、西南与豫徽苏接壤。山东地区的地势较为复杂,中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南、西北部地势低平,东部地势略高起伏,因而地形的变化丰富。这也对地方文化形成、民众文化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元前一千多年,周武王灭商纣后,将各位功臣分封。姜子牙封地为齐,周公封地在鲁,齐鲁二地都在山东境内。战国时代,山东地区上又建立了齐鲁二国。因此,山东又被称为“齐鲁大地”,山东文化又叫做“齐鲁文化”。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气候特点赋予了山东人重情重义、豪爽大方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也渗透到了音乐文化的形成中来。

山东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发展历程之中。培养了如孔子、老子等文化名人,也诞生了儒家文化,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在山东的民间音乐中,被儒家文化所熏陶和浸染,体现出来丰富的文化魅力。山东人重礼仪、热情好客,山东民情风俗沿承自古代礼仪,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山地各地的庙会、灯会、山会等民间娱乐活动也五彩纷呈,这些盛大集会中,体现出浓浓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因而,崔世光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从小耳濡目染,感情深厚。对山东民间的音乐文化因素,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并形成了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并在后期的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应用,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地方方言特征的体现

方言是当地文化习俗凝结而成的一种语言表现,也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体现之一。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主要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虽然,这三种方言之间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但总体离不开山东文化的影响。山东受区位地理影响,奔腾的黄河水经过数千里奔腾,将浩荡大河的气势余韵带到本地,也影响了山东人豪爽、快人快语、淳朴爽直的性格和语言特点。山东方言属于北方语种,受当地人文特点的影响,发音比较直、硬,语速较快,个别字发音与普通话也有较大的不同,尤其是每句话的结尾处,发音总是习惯性地下行。因而,崔世光也注意到了地方语言特色,在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的创作中,多处体现了山东方言的特点,以呈现钢琴民族化音乐创作浓厚的地方风味。

例如,在其中一首的《乡土小调》音乐创作中,从第1-8小节,采用了附点节奏和前倚音的方式,以模仿山东方言中的甩腔特征,从而使音乐旋律富有地域特色。在第21-28小节采用了节奏紧凑的六连音,使音乐旋律整体的速度加快,体现了山东方言语速快的鲜明特点。再如,在钢琴作品《对花》的创作中,第6-15小节、第16-20小节中,旋律下行的编创形式数次出现,与山东方言中每句话尾声的发音声调向下行走的特点不谋而合,生动的模仿了山东方言的特色。可见,崔世光这些细微之处的巧妙创作,让钢琴音符在不断的流淌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浓厚的山东文化余韵,使演奏者在润物细无声之中,体味到了民族化钢琴音乐独特的音乐美感和艺术魅力。

(三)民歌音乐旋律特征的体现

山东历史文化悠久,民间歌曲也形式多样,山东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山东地区,流传着上百首小调。这些小调题材不同、风格各异,反映了山东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体现了浓郁的山东文化、齐鲁风情。我们经常传唱的山东小调有《沂蒙山小调》——描述沂蒙山美好风光,《绣荷包》——描述年轻人日常生活等。小调多在民间传唱,一般是田间地头、劳作之余用以娱乐、消遣、抒发情绪,内容较为随意,基调也比较轻松,很受大众喜爱。在《山东风俗组曲》中,也有很多部分是改编自山东民间小调。如《乡土小调》,就是取材自同名小调民歌,通过复调对位的编创方法,将原作品中关于景物描写和故事描述的部分融入其中,形成了一曲兼具民族化风格特色和钢琴表达手法的新作品。

对花是山东民歌的另一种体裁,通常以问答形式呈现,演唱者一般为一男一女,你问我答,内容涉及故事传说、生活常识、情感恋爱等多个方面,不仅内容中蕴含着浓厚的山东文化,唱腔唱调也极具山东特色。“对花”这种民歌形式深受山东人的喜爱,田间地头、娱乐游玩时屡见不鲜,是山东本地较为常见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山东风俗组曲》中的《对花》,就取材于山东民歌“对花”。以节奏欢快的A段起头,呈现出山东大秧歌般欢快、活泼、有力的步伐。中段则以上句悠扬缓缓、下句急切插入的方式,呈现出“对花”中对歌的状态,表达出“对花”这种民歌形式幽默而又智慧特点。尾声时,又一次重现了“对花”的节奏,但在原基础上提升速度,加强了歌曲的渲染。

(四)民间民族器乐特征体现

山东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器乐种类也十分的丰富,这也为崔世光的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音乐素材,都被他巧妙的融合到了音乐旋律之中。《山东风俗组曲》虽然是一组钢琴音乐作品,但崔世光熟练地运用钢琴作曲创作技法,将山东民间器乐的音乐特征生动的呈现了出来,模仿出了山东传统风俗活动中热闹的场面,从而也使钢琴音乐作品展现出了浓郁的民俗文化特色。

锣是山东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一种乐器,属打击乐器,通常为圆弧形铜质单面物体,击打时能发出洪亮、悠长、持久的声音。一般用来民间音乐的开场表演,为了营造热闹红火的氛围,属于气氛渲染力很强的民族乐器。鼓也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形状一般为皮质膜蒙在架子上,击打拉紧的皮膜时会发出激越雄壮、声线传送悠远的声音,最初在战争中击鼓助威,后来流传到民间,用来渲染声势、活跃气氛。在钢琴音乐作品《山东风俗组曲》中的《对花》中,在第一小节就通过钢琴强而有力和弦形式,模拟了传统乐器锣的声音,将民间的热闹场面一下子拉到了大家眼前,内心的体验感瞬间丰富了起来。而在钢琴曲《诙谐曲》的创作中,也出现了和弦模拟鼓声的音响效果,使钢琴音乐旋律的民族化风格更加的浓郁。

筝也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其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古筝”。古筝音域广,音色亮,表现力十分丰富,声音圆润、清晰、有弹性,古色古韵,非常具有民族风格。在山东地区的民间对古筝音乐研究颇深,并且自称一派。因而,山东地区的古筝的弹奏指法也非常有特点,不论是托、劈、抹、挑,还是虚、实、点、空,都极具中华文化的矜持优雅之美。所以,崔世光也将民族乐器古筝的音响特色进行了模拟,借助钢琴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进行了丰富的民族化音乐再现。在钢琴组曲《山东风俗组曲》的《细雨》创作中,就多处呈现出了对古筝音色及演奏手法的模仿。在第14-16小节,钢琴对古筝指法“双摇指”进行了模仿;在第45-49小节,对古筝指法“勾抹”的艺术效果进行了生动模仿,表达出空灵美妙、余韵悠长的民族化音乐效果。

结 语

总而言之,崔世光创作的《山东民俗组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进行了生动的诠释。因而,深度把握钢琴音乐作品《山东民俗组曲》的文化底蕴、艺术特征,进行专业的弹奏技巧处理,才能将作曲家心目当中想要表达和呈现的音乐意境体现出来,为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度艺术创作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小调民族化风俗
太平风俗美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Colorful you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跟踪导练(四)4
小调[六首]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