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2022-11-22 01:10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身份校园文化党组织

孟 晓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的大学生党员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大学生,一方面,他们能够在大学就读期间就被吸收为党员,必然是品学皆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中的党员,必须以党章、党规来要求和约束自己,在大学生中作好表率,成为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力量,应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大学生党员要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表率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党员有着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作为大学生,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党团活动中往往是积极分子和佼佼者。一般来说在学业上成绩非常优秀,能够作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学生的典型和代表。

(一)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带头作用

大学生党员既是特殊的群体,又是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们在学生中通过发挥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其他大学生不断追求进步、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带动整个校园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带动整个校园良好氛围的形成。[2]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示范作用

大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群体需要有人去引领、需要有人作出示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对象和群体,就不能一直采用多年一贯的工作手法和工作思路来进行。而大学生党员群体,正是大学生中的杰出代表,属于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的言谈举止在大学生当中具有榜样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带头爱国爱党、遵规守纪,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心怀感恩、服务社会。[3]

(三)大学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主要力量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代表和榜样,在理想信念、理论素养、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表现方面必然要发挥表率作用,能够成为其他大学生效仿、学习的对象。大学生党员应该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把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行为习惯等融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身边的同学,从而带动大学生群体整体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能力修养和水平。

三、大学生党员应该强化党员意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不断强化党的意识。不管有多少种身份,第一身份永远是共产党员。在入党之前,大学生党员都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只有非常优秀的大学生才有可能经过严格的考核被吸收为共产党员。成为共产党员之后,大学生党员就必须要端正态度,牢固树立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的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党员身份”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党员必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党员,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要求是要严格遵守党规党章,学校的各级组织也不仅仅以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来要求大学生党员,而是要给予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党员的党员身份要求他们必须在党言党,必须在党为党,“每一位大学生党员都必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全面学习党的理论,始终保持对党忠诚”。[4]这就要求大学生党员在完成好大学学业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的党员活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管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尤其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听党话、跟党走,不做违背党性原则的事情。

(二)大学生党员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大学生党员应该在纷繁复杂的思想碰撞中站稳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要学会在实践中判定各种思潮、各种行为的性质,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根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批判。同时,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也要加以判断和分析,对于在校园当中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错误行为,尤其是一些违背党章党纪、有损党的形象的行为和言论,要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坚决地进行斗争。[5]

(三)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学生党员培养工作

高校中的学生党组织也是在逐步发展壮大的。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历来受到高校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作为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大学生,和其他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对于其他大学生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因此大学生党员不仅要自己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具备入党条件的大学生,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推荐他们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前提下为高校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学生党员要永远争当优秀学生

大学生党员除了大学生的身份,还多了一个重要的身份——党员。党员身份和大学生身份是和谐统一的,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认为一个重要、一个不重要。如果不是大学生中的品学皆优的优秀学生,那么就不可能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如果入党之后不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不能以高尚的品德和严格的党性纪律约束自己,那么党员的先进性、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就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二者必然是和谐统一在一起的,不能够割裂开来。

(一)大学生党员应当争做学业带头模范

大学生党员做品学皆优的优秀学生,从表面上看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事实上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的。优秀学生成为大学生党员,就是在党员队伍中吸收了先进分子,就会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鼓舞其他大学生也朝着品学皆优的方向去努力。无形中就会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学习氛围的整体上升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二)大学生党员应该平衡好学业与党内活动的关系

目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自己大学生身份和党员身份的和谐统一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有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以后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党团活动和社团活动,在许多学习以外的其他活动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贻误了自己的学业。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需要分配好自己的时间,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因为学习缺席党员活动,还要积极做到学业优秀,同时也要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来发挥自己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加强认识大学生党员党内活动的必要性

一些大学生党员则恰好相反,他们在入党以后依然我行我素,并不按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有的依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热衷于搞各种兼职赚钱,恰恰对于一名大学生党员非常有必要参加的党员活动推诿扯皮、无动于衷,不仅不积极参加还发表各种消极言论。这两种大学生党员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党员就是其他大学生的一面镜子,如果大学生党员都做不好,那其他大学生就会对党组织、党员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也会对党组织的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6]

五、大学生党员要做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和引领者

大学校园内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求真务实的学风校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昂扬向上的校园精神是高校良好氛围的主要内容,这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校园的主体青年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青年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力量,也是校园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先锋队’,是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的‘操盘手’,是校园文化内容的拓展、创新和完善的‘火车头’,是校园文化品牌(产品)的凝练、创造者。”[7]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既是大学生又是党员,更要在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争当引领者、参与者。

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有多方面的内容。按照目前高校的形势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促进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开展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等。不管是哪一项活动,大学生党员都是其中的主力人员和重要参与者、引领者。大学生党员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引领、带动其他同学,保证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风清气正、昂扬向上,尤其是要保证校园文化活动思想内容的政治方向,不能有偏离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倾向。

六、结语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富有活力、最富有朝气、最具有创新思维的一支队伍。在大学生队伍中,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加强党性修养、履行党员义务,以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无形中就为其他大学生树立了榜样,确立了奋斗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这种新局面的出现,与高校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辅导员队伍以及党团组织有关,也和每一名在校入党的大学生党员密切相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党员应当继续坚定政治方向,明确责任目标,在完成好学业的同时也要认真履行党员责任义务,把党组织的根牢牢扎在高校,把党组织的火种播撒在高校,通过大学生党员的引领和带动,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迈向新台阶。

猜你喜欢
身份校园文化党组织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