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秀云
(山东省广饶县花官动物卫生检疫所 257343)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和防疫管理不当有关,一方面,由于养殖户缺乏正确的消毒操作,甚至有养殖户不感染不消毒,不发病不接种,造成猪链球菌病多次反复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很多,养殖户无法正确识别疾病类型,盲目用药,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引发全群感染。从临床症状讲,败血型是侵害性最强的猪链球菌病,主要见于妊娠母猪和架子猪,因此,养殖户必须提高自身防疫知识,降低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微生物为多种致病性球菌属细菌,是一种短小链状的G+,败血型链球菌病病原体类型为C 群链球菌,淋巴结肿为E 群链球菌。该病原体无鞭毛、无芽孢,但不同菌种可在宿主内形成荚膜。致病性猪链球菌具有一定的耐热能力,50℃120min 或60℃10min 下仍能存活,在低温病死猪尸体内可存活42d,粪便内存活超过90d,常温条件下该病原菌可在灰尘中存活1d,必须通过煮沸才能杀菌,因此,病死猪及污染的生猪肉产品均可带菌。该病原体对2%福尔马林溶液不耐受。
生猪易感性较高,奶牛、绵羊、山羊、家兔、马、狐狸等哺乳动物也可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均可传播致病性猪链球菌。
一是呼吸道感染,致病性猪链球菌可由病猪打喷嚏方式感染空气中的尘埃,进而感染健康猪只呼吸道引发感染。二是消化道感染,致病性猪链球菌可由病猪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猪舍用具、饲料和饮水等,健康猪只采食污染物后可感染消化道,同时哺乳母猪感染后,仔猪通过吸吮也可感染病原菌。三是生殖道感染,感染母猪的阴道分泌物可排出致病性猪链球菌,通过自然交配可扩散感染。
一是季节流行性,猪链球菌病全年均可发病,但5~11 月发病率较高。二是不同发病症状感染猪只的年龄不同,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主要见于妊娠母猪、架子猪,脑膜炎型主要见于仔猪,哺乳仔猪易感性高;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主要见于架子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猪链球菌病主要见于6~8 周龄仔猪和架子猪[1]。
急性败血型发病突然,病程短,整个病程约48~96h,致死率高,一般“无药可救”。若败血症状缓慢,呈非急性病症时可见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采食量锐减,心跳和呼吸加速,症状凸显的病猪会在其耳尖和腹部皮肤表面有红色或紫红色病斑,病猪便秘或粪便干燥,多数病猪的粪便中夹杂着血液或黏稠液体。
脑膜炎型主要见于仔猪,尤其是抗病力较弱的哺乳仔猪,因此,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的死亡率较高,若猪舍饲养密度较大且环境卫生不良,死亡率高达90%~95%,该类型病程长达8~12d。病猪发热,食欲下降,鼻孔中流出黏性浆液,随着病情发展,病猪后肢会逐渐麻痹,最后无法站立和行走,常常呈卧姿[2]。
该类型病程较长,一般可持续3 周左右。虽然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主要感染架子猪,但年龄较大的猪只也可感染,病猪精神不振,关节肿胀,病情较轻的猪只会出现跛行,随着病情发展,病猪无法站立,膘情下降。
病程可持续2~3 周,病猪下颌淋巴结变硬,咀嚼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因此,采食量下降,随着病情发展,病猪呼吸困难,病变位置的淋巴结出现化脓,随着药物治疗,一般病变皮肤坏死后症状好转,该类型猪链球菌病的治愈率较高。
猪链球菌病和猪李氏杆菌病、猪瘟、猪丹毒病相似,必须做好鉴别诊断。一是和猪李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猪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为G+的李氏杆菌,不同年龄猪只均可感染,且无季节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上有败血型、脑膜炎型,发病突然、病程短,区别在于患李氏杆菌病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兴奋、原地不同转圈、共济失调等,部分病猪呈观星姿势,病猪对环境噪声敏感,会惊叫不安。二是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无季节流行特点,急性猪瘟会出现全身淋巴结肿胀,慢性猪瘟耳皮肤呈蓝紫色,区别在于患猪瘟的病猪内脏和浆膜有出血症状,胃肠炎症明显,因此,该病又称为烂肠瘟。三是和猪丹毒的鉴别诊断,每年5~9 月多发,主要侵害架子猪和母猪,有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等,区别在于病死猪的肾脏颜色暗红,是一种典型的“大红(紫)肾”,急性型或亚急性型病猪皮肤有多处鲜红色斑块,且性状不规则。
采集病猪血液,制成涂片,染色后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紫色(G+)、单个或成对、短链或长链的球菌可进行初步诊断,然后接种到血琼脂平板进行分离培养,并接种到家兔内,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
由于猪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5~11 月环境温度相对温和的季节,且猪链球菌耐低温不耐热,因此,养猪场必须做好环境消毒,以防夏秋季节病原菌滋生[3]。一是要保持地面清洁和干燥,饲养员要及时清理地面粪污,清水冲洗地面后及时开窗或用风机吹干地面。二是定期喷雾消毒,由于猪链球菌对高锰酸钾不耐受,猪场可定期用0.1%高锰酸钾喷雾消毒,若猪皮肤和黏膜部位有擦拭,可用0.01%~0.05%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消毒。猪舍墙角尤其是死角可用火焰喷枪消毒。
猪场在仔猪3~4 周龄和7~8 周龄时分别接种(肌肉注射)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母猪妊娠前一个半月和产后1 个月也分别接种该疫苗。断奶仔猪或成年猪可接种(肌肉注射)猪链球菌病活疫苗。上述疫苗免疫期均为6 个月。
急性败血型往往还未用药就已死亡,病情较缓的和脑炎型病猪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肌肉注射阿莫西林注射液(每千克体重使用量为5~10mg)+青霉素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使用量为2 万~3 万单位),这两种症状最好配合使用磺胺类药物,如静脉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使用量为0.05~0.1g),每天2 次,连续用药3~5d。若病猪高热不退可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使用量为3mg),每天1 次,连续用药3d 可缓解感染和发热症状。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4~12mg+安乃近注射液1~3g+青霉素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使用量为2 万~3 万单位)+链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使用量为10~15mg),每天2 次,连续用药3d。若病猪日龄较小,可根据体重合理减量。
病情严重者需要用手术方式将病变位置的脓汁排出或切除脓肿,术后用3%过氧化氢溶液每天清洗伤口,然后涂抹适量碘附,以防继发感染。病情较轻的可在病变局部涂抹适量的鱼石脂软膏,每天2~3 次,直至脓肿消除。
综上所述,猪链球菌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但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全年流行,且该病类型多样,养殖户只有提高猪病诊断能力才能对症用药,且做好科学的消毒和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接种疫苗,根据养殖场条件和规模制定合理的紧急防疫措施,避免感染猪链球病。猪感染后可通过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并根据兽医指示合理用药,遵守休药期,促进猪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