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4,“寻宋江南”是这样做到的

2022-11-22 00:12汤霁英
传媒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钱江晚报晚报长三角

文_汤霁英 宋 浩

融媒时代,区域媒体如何在融合自有平台影响力的基础上,进行区域间的联合作业,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有着共同文化基因的都市媒体,如何在同一主题下,分头创意、彼此融通,以引领话题、服务中心工作,“寻宋江南”特别策划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待无恙,多来往,共江南”,从2021年11月30日,钱江晚报携手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共同推出长三角四大晚报联手“寻宋江南”之日起,两个多月来,四大晚报的融媒体平台总共推出80余篇(款)不通形态的内容产品,彼此呼应,协同发力,在全网收获超3000万人次的关注和曝光,获得了1+1+1+1>4的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中新网、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关注、跟进、点赞,不断扩展“寻宋”在全国的广度和深度。这场多地同启、各具特色的融媒体人文报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推进,体现了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影响力。

从“待无恙”到“寻宋江南”,看似“妙手偶得”,实则“有备解盘”。它是主流媒体敏感捕捉新闻、灵活设置议题、温情与民互动,让正能量引爆大流量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长三角媒体同气连枝、紧密联动、抱团传播的一次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融媒体竞争时代文化互动的巨大力量。

传播出圈:从“待无恙”到“寻宋江南”

特别策划缘起2021年11月底的一次流调:3位从上海出发的姑娘,她们的苏州“寻宋”之旅,引发了一轮波及长三角的疫情。

姑苏晚报发出“待无恙,君再来”这样真诚而温暖的邀约,随后新民晚报和钱江晚报,分别以“待无恙,定再来”和“待无恙,多来往”回应。

3篇“待无恙”文章,跳出防控具体细节,直指事件背后的人心温暖,不仅展现了人民群众在疫情面前表现出的从容、坚定,而且折射出艰难时刻人性的善良、美好,迅速全网刷屏,引发网民点赞。

在多年深耕文化报道的钱江晚报看来,疫情影响下,人文报道更应该发挥抚慰人心的作用,这也是“宋韵文化”传播体现其柔性力量的时刻,如果可以联合长三角媒体共同发力,或许可以探索出一种跨区域的融媒报道形态,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

于是,钱江晚报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联系了沪苏3家晚报,结合网民对文化的兴趣,设置同一议题,以“寻宋江南”开启长三角四地的宋韵探访之旅,突破疫情带来的地理间隔,营造宽容理解的舆论氛围。

对钱江晚报的倡议,新民晚报、姑苏晚报和扬子晚报积极回应。11月30日一早,钱江晚报头版率先刊发《“待无恙,多来往”钱江晚报携手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发出邀请——寻宋江南》的消息。之后的两天时间里,其他三大晚报陆续推出专栏,开始“寻宋江南”之旅。

这是融媒体时代长三角文化的一次集体亮相,也是江南文化同源的一次当代讲述。

策划出圈:“寻宋江南”聚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融媒时代,如何更好地讲述“宋韵”故事?如何利用媒体抱团的力量,方便快捷地为垂直受众提供精神服务,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四大晚报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在版面图文报道的同时,推出多款新媒体产品,线上线下引导受众立体、有机地沉浸式“寻宋”。

新民晚报实地探访了“藏”在上海各处的宋代古塔和寺庙,设计了一系列古风海报,并与上海昆剧团合作,策划了线下昆曲艺术表演。

扬子晚报通过一系列的短视频报道,挖掘那些早就深埋在江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宋韵基因。

姑苏晚报以龙泉青瓷碗碟、瘦金体为元素,设计了“寻宋江南”的logo,寓意长三角同饮一碗水的情谊;在春节期间和当地女画家合作,推出《御猫带你探江南》系列手绘作品,和苏州歌舞剧院联手打造微短剧《寻宋紫金庵》,等等。

而钱江晚报延续了一直以来对浙江打造“宋韵传世工程”的解读和传播,一方面在“寻宋江南”的品牌下,推出视频、海报、游戏等原创新媒体产品,另一方面,将其他三大晚报的内容产品,根据不同的特质、传播形态重新整合,集纳成不同的专题,推荐给互联网用户,方便阅读。

特别是它以宋韵古塔、宋代木构建筑和宋朝人王安石的足迹为纲,梳理出3条长三角特色寻宋路线,制作并推出“寻宋江南”地图1.0版,为之后四地的文旅推广奠定基础。

在放送符合新媒体传播特性的碎片化内容的同时,钱江晚报还在每周日出街的《人文读本》上推出一系列深读报道,从点至面、由浅至深,为这波四大晚报联手策划提领要义。

与此同时,四大晚报的官方微博聚合了超3000万的粉丝,通过一系列内容产品的互动,短时间内,#江南寻宋之旅#、#包邮区寻宋深度游宝藏打卡地#、#解锁包邮区寻宋隐藏打卡地图#等话题收获了超300万人次的阅读量,也引发了网友一波又一波的真诚祝福。

融合互动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突破了单一媒体的发力范畴。

12月中旬,浙江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联手推出跨年大展《宋韵——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览展示了38家考古、文博机构收藏的约300件宋代文物精品,集中反映了浙江宋代考古新发现。12月30日,钱江晚报和扬子晚报联手开启首场融媒体直播。一个小时里,两地网友跟着南博院的工作人员,走进“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这场直播在两大晚报的融媒体平台,收获了超20万网友的关注,展览出圈,热度覆盖整个元旦假期。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杭州因突发疫情按下了暂停键,长三角小伙伴们再次联手,“发”出牵挂的声音。

2月3日,立春前一天,钱江晚报设计、推出了四张主题为“定无恙,待春归”的祝福海报,海报的前三张,拟人化地表达了上海静安寺为杭州灵隐寺“祈福”,南京玄武湖“倾听”着西子湖的心跳,苏州虎丘塔在“张望”六和塔的平安,第四张则是西子湖的回应和“邀约”:定无恙,待春归,多来往,共江南。

这波温情互动,再次点燃长三角读者的情谊。

在“寻宋江南”的品牌下,四大晚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优势,报纸版面、微博、微信、H5、海报、新媒体互动游戏等灵活运用,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增强为多媒体共同竞争力,单一城市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拓展为长三角区域的矩阵影响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主流融媒体释放出巨大能量。

影响出圈:以人文阐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融媒体时代,受众参与度的演变与媒介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休戚相关,在“寻宋江南”的号召下,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媒体联盟来联系,要求加入长三角“寻宋”行列,很多身处长三角的市民、网友以及文化机构等,也加入了UGC生产大军,助推“寻宋”之旅。

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写点生活”社群,读者纷纷发来自己的巧思:有的特意赶去本地宋元古桥、古塔等坐标打卡,把“景宁时思寺”这样难得的宋元古建筑带进大众视野;有的撰写了《梁思成、林徽因与延福寺》《绍兴第一塔——应天塔》《龙德寺塔,一座让人魂牵梦绕的北宋建筑》《真如的“九个指头铜弥勒”》《众安桥的遐思》等有趣的“寻宋”帖子,还拍摄成视频,钩沉出一段段往事。

姑苏晚报以“发现身边的最江南”为题,推出短视频征集大赛;上海、江苏等地的旅游局开始重视并重新梳理区域内的宋元古韵资源,寻求整合包装后,向浙江等长三角其他城市进行推广;浙江的一些博物馆重新规整自己的“镇馆之宝”,上传到小时新闻客户端,以实证宋韵;山东济南、青岛和浙江的衢州、绍兴,通过钱江晚报记者的联系,晒出“南北孔”“南北孟”的家底,合力寻找江南文化同源。

12月31日,钱江晚报在品牌活动“书香迎新,阅向未来”跨年TALK SHOW上,特别邀请了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以《只是征行自有诗》为题,和近百万网友在线聊了聊宋词中那些凝聚人心、力斡春回的力量,其他三大晚报纷纷进行了预告和转发。也是在这场跨年活动上,一个基于在浙高校、社科机构和长三角专业媒体搭建而成的宋韵传播智库正式成立,并将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宋韵文化在长三角地区的传播提供专业支持。

从“待无恙”到“寻宋江南”,这一传播事件从一篇推文发端,层层递进、全网拓展,勾连起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以更加融洽和谐的姿态站在一起,这种疫情之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精神面貌与价值追求,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落地开花”培添了丰厚土壤。

长三角地区人文荟萃,宋韵文化在各地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密码,高铁一小时内的发达交通,相似的城市气质,共同的文化基因,让同属于江南核心地区的城市往来频密。而江浙沪收放自如的城市治理能力背后,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在文化赋能之下,走向彼此认同新层次的一次集中体现。

思考:长三角融合背景下,人文报道如何更有作为

在长三角融合背景下,媒体如何继续探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丰富形式的合作联动,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从“寻宋江南”这一案例来看,策划的诞生,首先源自当代媒体“凝聚向上力量”的担当,以及对“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使命意识。

去年8月31日,浙江高规格召开文化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9月起,钱江晚报推出了多组专题报道,包括《小宋寻宋》《镇馆之宝请出场》《石铭中的吴越国:纳土归宋的前前后后》等等,阐述了浙江的宋韵个性,以及对今天的深刻影响。

10月底,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下,钱江晚报联合浙江图书馆、浙江古籍出版社共同策划了“悦读宋韵节”,推出全国首个宋刻本展、以邓小南等宋史学家为主的“宋韵”讲座,以及全国首张“宋韵书单”。

正是钱江晚报一直以来深耕宋韵文化传播,深刻理解打造“宋韵传世工程”的深远意义,才能在“待无恙”系列文章出圈后,迅速反应并推出“寻宋江南”,让“宋韵文化”走出浙江,推广到整个长三角地区。

其次,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内的都市媒体要在坚守、发挥自身特点生产内容的基础上,在区域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助推文化产品覆盖、服务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达到立体传播的效果。

参与“寻宋江南”的四大晚报,在各自的城市深耕多年,对自己内容产品都有足够的把握能力和推广意识,但也并不是每个重要选题,在生产阶段就有计划有能力实现全网影响力。这一波的联动策划,通过彼此的渠道和包装,使每一家的优质产品,都更容易抵达那些因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而有共鸣度的用户手中,实现了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在此基础上,各家的微博、视频号、抖音等账号进行有意识的互动,通过彼此转发、联合直播、打造超级话题等动作,吸引更多网友的关注和参与,为长三角区域发展献计献策。

单一媒体的资源和生产力都是有限的,实时互通,定期交流,并在一定范围内打通社科文教资源、名人资源,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再辅以融媒体的传播手段和策划推广,从而实现最高性价比的到达效应。

猜你喜欢
钱江晚报晚报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都市报全媒体抗“疫”报道及其创新
宿舍四姐妹,生日同一天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圣诞夜》晚报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
各家晚报报名题字大观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