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品技术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2022-11-22 00:18董奎勇
棉纺织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纤维

中小企业是纺织行业的主体,是国家稳就业保民生、促进创新创业、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而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产业生态,更是我国纺织经济发展韧性的重要保障,作为其中领头羊的“专精特新”企业,其发展备受瞩目。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为纺织行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指明了努力方向。

1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其产品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点。多年以来,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纺织企业,基于其创新优势与市场优势,长期深耕细分领域,形成优势核心竞争力,具有突出的配套能力,为纺织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纺织全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并持续汇聚发展活力。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2021年8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2 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此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累计已达4 762家,共有124家纺织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单项冠军遴选工作中,纺织行业有35家企业入选单项冠军企业,19家入选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已经公布两批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共171家。

“专精特新”企业规模虽小,但在产业链中不可替代;领域虽细,但在价值链上居于上游。以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等特点。这说明“专精特新”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把企业打造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大有可为。

“专精特新”企业以创新为魂,聚焦细分市场,更强调专业化程度,通过产业分工、利润分层获得相对优势,极具成长性和竞争力。疫情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在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的大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和发展韧性。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上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分别实现两年平均增长10.5%和20.4%的好成绩。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出的264个项目中,有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申报了13个项目,占有企业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总数的10.2%。这些“小巨人”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小企业也能支撑起“大创新”。

2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前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质企业培育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1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相关举措。“十四五”期间,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 000家单项冠军企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发布了《“十四五”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方案》,计划到“十四五”末,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理念成为广泛共识和行动先导,一大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行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入库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力争纺织行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00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30家,国内外主板、科创版上市企业达30家。可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专精特新”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新时期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大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3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举措

在纺织行业,培育与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有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保证这些企业有合理比例、分工。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改造提升存量产能,培育新产业价值,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二是有助于实现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科学、健康、安全的产业生态;三是有助于发展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带动产业形态向高级化跃迁,并形成示范效应;四是有助于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与共同富裕。

具体来说,其发展举措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破除制约中小企业创新的固有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双轮驱动作用。从“政策+资本+服务+载体”等多个层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在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配套、技改升级、场景开放、专利布局、资金融通、人才引进、空间规划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在“智能+”的产业发展背景下,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以产业数字化为发展导向,加速数字技术向产业全领域、行业全链条、企业全流程渗透,重新定义传统产业、变革商业模式,推动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其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其次,需要鼓励行业领航企业,尤其是占据市场话语权的优势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企业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的中坚作用,组织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行业的“航母舰队”,助力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最后,要重视优质制造能力建设,提高纤维、纱线、面料产品的高品质供给能力,提升对全产业链的基础支撑能力,形成上下游客户的依赖度,把更多利润和附加值留在加工制造环节,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供应链,这也是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的终极目标所在。因此,要以“高品质,高效率,高责任,低成本”范式,打造覆盖产业链各专业领域的优质加工制造品牌;敢于突破路径依赖与惯性思维,立足纺纱、织造、装备,关联材料、印染、下游产品设计,联合攻关,敢于颠覆,解决企业与产品的痛点,赢得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

4 营造产品技术美,助力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纺织品,从样品、产品到商品、消费品,本质上是功能、审美与情感的载体,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侧重。功能、审美、情感本身并不冲突,反而是产品体验的一体多面,统一于对美的创造与表达。这其中,技术是根本媒介,也是内在基因,更是工具手段。通过独特的技术美营造,可助力企业开发“专精特新”产品,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4.1 形态变化营造产品技术美

一件产品的美感,往往首先来自于视觉,体现在“型”上。型,即产品造型,包括形、色、质等。其中“形”是造型的第一要素,是产品内在本质、组织、结构、内涵等的外在表象。就纺织品而言,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纱线、面料的物理结构,达到产品形态变化的目的,从而创造更多的美感。这其中,有着很多技术手段。例如,对常规纤维进行物理、化学改性从而制造出具有某种特殊形态的差别化纤维,可以改变纤维形态、结构、外观与手感,异形截面、中空、多组分、异卷曲、表面微孔穴类等纤维就是典型实例。同理,纤维组分、纺纱方式、纺纱工艺等技术手段的优化,也会实现纱线结构的变化,直接提升面料的外观美感和舒适度以及功能特性;面料结构的变化,也为提升最终产品的美感带来很多可能。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临清市志海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从纱线结构入手开展创新,现已具备成熟的5.8 tex棉纱及赛络集聚纺、强捻、反捻、股线、竹节等特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均达到优等水平,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4.2 材料变化营造产品技术美

绿色材料的采用,一方面可带来产品的形态变化,实现质地、色彩、肌理等“物理美”,还可以带来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自然温情等理念上的满足,塑造产品的“心灵美”。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指引下,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正进入系统化管理的新阶段,这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治理,始于对绿色原材料的选择,包括棉、毛、麻、丝等传统生物基材料以及可再生回用材料。同时,有机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实现有机棉等天然纤维的材质之美,基因工程、高分子合成改性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也使得绿色材料来源和性能发生可喜的改变。其实,生物基材料的来源早已突破了棉、毛、麻、丝的限制,以莱赛尔纤维、聚乳酸纤维、生物基PTT纤维、生物基PA56纤维、海藻纤维等为代表的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应用技术开发、规模生产与应用,有助于绿色材料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延伸,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善意与心灵美。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保山恒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绿色、生态纺织品为主要研发方向,采用竹材、海藻等生物基纤维,研发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高附加值产品。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浙江九舜纺织有限公司,重点研究彩棉抗菌机理及关键生产技术,实现高品质彩棉系列产品年产5 000 t的生产规模,建立彩棉纤维高品质医用纺织品研发及应用示范生产线,将产品应用于医学领域。

4.3 功能变化营造产品技术美

本质上,产品功能是人类制造的原动力。产品功能首先给消费者生活带来便利,帮助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从而感受到极大的满足和愉悦。这种满足和愉悦就是纺织品除具有自身的基本使用价值外,还具有其他附加的特殊功能所带来的美感。功能化纤维技术的持续升级,多种不同功能纤维的协同使用,先进纺纱技术与织造技术的不断优化组合,为丰富产品品种与功能打开了美好空间。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莱赛尔、莫代尔、醋酸纤维、铜氨纤维、功能性涤纶、抗起球腈纶等上百种新型纤维材料,通过合理设计不同材料的比例,发挥不同纤维材料的特性,实现优势互补,开发出轻柔舒适,且具有吸湿速干、防紫外线、抗菌抑菌、发热保暖等功能的新材料纱线,创造更多的“功能美”,满足了不同终端品牌对纱线的多样化需求。从中可见纤维材料从用天然、仿天然到返天然、超天然的演进过程,而这也是从结构与功能上不断寻求与创造更多美感的过程。

5 结语

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只有在专业化上给力、在精细化上用力、在特色化上努力、在新颖化上发力,才能不掉链子、不被“卡脖子”,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棉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性行业,下一步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基础产品、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引导中小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通过培育和扶持,不断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比重,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纤维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探讨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会成立
跟踪导练(一)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四德
刘辉纤维艺术作品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