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离青少年有多远

2022-11-21 08:38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褚明岳鹏
大众健康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运动性心源性案例

文◎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褚明 岳鹏

青少年猝死的新闻经常见诸于报端——去年,河南某县,一名高三学生早上跑操时突然晕倒,经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今年春天,山西某大学一名学生在体育课上,慢跑了约200米时突然倒地,在紧急救治后无效死亡;我国台湾一名23 岁的男模夜跑时突感心脏不适,送上救护车时已无生命体征,到达医院后救治无效……

根据国外学者统计,青少年运动猝死的年发生率约为1/100000。运动猝死发生率虽然数值很低,但因为我们属于人口大国,粗略估计每年猝死人数达数千人。所以,运动后猝死年轻化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啥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简单说就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资料,我们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 小时内的意外死亡。

运动性猝死者有哪些特点

我国青少年运动猝死的案例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8.4 倍。一份高校猝死案例报告提示,以大学生为例,大一新生猝死案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约为53%。所以,我们要特别关注男生,尤其是新生入学后,有可能伴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需要家庭和学校积极监测并引导。

从运动项目分类看,诱发猝死的运动八成以上集中在长跑、篮球和足球3 项运动项目上;从发生季节和时间规律来看,春天和秋天是青少年运动猝死事件的高发季节,吴卫兵教授发表的《2007—2016年间的110 例学生运动猝死事件》显示,发生在秋季的猝死案例占40.5%,春季占31.1%;从发生时间来看,下午是猝死发生率最高的时间段,为47.37%。

以上运动性猝死的数据非常有趣,比如猝死运动最多的是长跑,季节是秋天,时间是下午。这是不是提示大家尽可能避免这些呢?还不能贸然下结论。但预防猝死,对这些特征不要忽视。

从我国近年的青少年体质监测报告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超重和肥胖明显增加,大关节和肌肉活动量越来越少。

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运动诱发猝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最常见的是心源性猝死,近七成猝死患者属于这种情况。心源性猝死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体育参与者从事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高度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分泌明显增多,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脏负荷突然加重,在心血管功能原本有障碍的情况下,易造成供氧失衡,心肌坏死,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

其次,脑源性猝死也是一种类型。脑源性猝死原因主要包括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硬化。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升高,造成原本硬化的动脉、脑血管瘤、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导致脑出血、脑水肿而死亡。

最后,中暑等其它原因也会诱发猝死。体温调节紊乱可导致健康人发生猝死。剧烈运动尤其是在高热环境下进行,可发生中暑,甚至死亡。滥用药物也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比如滥用可卡因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从而诱发猝死。

运动性猝死的罪魁祸首是运动吗

必须指出,运动性猝死的根本原因不是运动,运动仅仅是诱因,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存在基础疾病。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拒绝运动的理由。已有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跑步运动中的猝死概率是很小的。

从我国近年的青少年体质监测报告看,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超重和肥胖者明显增加,大关节和肌肉活动量越来越少。伴随年轻人体质下降的同时,他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明显增多,比如熬夜、吸烟、酗酒。这些也会成为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客观上叠加运动,有可能导致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增多。显然这些运动性猝死的发生不能归咎于运动,也不能通过不运动来预防。

运动性猝死能预防吗

第一,全社会都应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运动观念。科学合理地开展体育活动,构建安全防卫机制。每个人在进行健身运动前,要认识到自身的健康状况,不要参加与自身不相适宜的运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饭后立即运动;感冒、过度劳累后,应减少运动量或停止运动;不可通过加大运动量等发泄不良情绪。

第二,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青少年的健康档案,完善健康反馈机制,加强对其身体的隐性疾病诊断和筛查力度,主要是家族和个人病史的采集。虽然定期体检和赛前体检在我国已经普及,但这些常规体检多针对基本健康项目,缺乏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系统医学筛查。

第三,每个人都要重视自我评估,加强自我监督。往往心脑血管病急性事件总是伴随一些预警信号,比如心慌、胸闷、头昏、乏力等,这些信号切不可大意,尤其发生持续性不适,应减少或停止运动,观察身体反应,必要时及时就医。

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家校就应联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患有感冒、腹泻等疾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休息,痊愈后再进行适度运动。

第四,全社会都应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猝死后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如果发现有人在运动中突然昏倒在地,应该立即按照标准流程实施心肺复苏救治。

猜你喜欢
运动性心源性案例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勘 误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