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
晋中市科技馆是晋中市科协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于2018年底建成并全面免费开放,是山西省率先建设并首家投入运行的市级科技馆,现已成为晋中市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公共科普服务重要窗口。在近年来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立足晋中实际的新时代公共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之路。
在服务人群上,突破局限于青少年的传统思维,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全社会公众。广泛邀请科技领域专家参与到建设中来,为布展陈设和展项制作献计献策,开发适合不同年龄的互动、体验式科普展品。
在展区规划上,突出综合服务的功能,在一层设置两个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的儿童科学乐园,四层设置两个探索与发现基础科学展厅;突出“科技、智慧、健康、文明”的主题特色,大力倡导生命、生活和生态的“大健康”理念,在二层和三层分别设置生命健康展厅、科技生活展厅和生态文明展厅;突出辅助教育功能,设置科普特效影院、科学报告厅和STEAM、机器人、脑科学等5个科学工作室。
在展项陈设上,七大常设展厅共陈设展品展项300余件,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学科,运用机械、多媒体、虚拟体验、竞技等多种互动形式,融入幻影成像、模拟实验、AR、VR等先进技术,为受众提供广阔的科技学习交流平台。
坚定科学性,突出“四科”特质。利用四层科技之星走廊集中展示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突出的贡献和感人的事迹,彰显其求真、真实、理性、创新的科学精神。在5个科学工作室中,倡导了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TRIZ等科学方法。同时,在整馆建设中,始终倡导积极、健康、正确的科学思想。
突出主题性,赋予科学的思想和灵魂。在保留儿童、基础等综合性科技馆必备内容外,巧妙地把生命、生活、生态的大健康理念融入展示脉络和展项内容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兼顾地域性,增强观众的亲近感。坚持把具有科技内涵的晋中地域特色融入展项中,将平遥票号“汇票”中的密押技术设计为多媒体与实体互动展项,展现古代晋商的智慧;利用镜子的半透半反原理展示昔阳的大寨梯田,还展示了榆次液压纺织技术、榆社化石中的秘密等,增强了观众的亲近感和代入感。
增强互动性,倡导探究式学习方法。馆内设置了动手创作、探索实验、知识竞技等互动类展教内容,孩子们可以在此自由创作、大胆探索,提升探究式学习能力。同时,还借鉴上海等地科技馆的做法,大胆发问,引发公众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立足超前性,拓宽展教维度。在展项规划中,多处引入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提升展教效果;在多媒体展项中,充分考虑内容更新的便捷性,保证大家常看常新;在机器人展厅设置了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业机械臂、迎宾机器人、科普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等,还将机器人用于展厅讲解,提高讲解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信息化建设中,设置了人脸识别、自助讲解、展项互动和任务测评等,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共建共享、用户智能推送等形式,极大地拓展了科技馆的科普展教功能。
建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主阵地,打造公共科普服务新地标。自2018年底全面开放以来,承接各类团体参观420余场6万余人次;接待团体以外各界观众100余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近80万人次。基于展品展项,紧扣观众需求,举办科学实验、科学表演、科普讲座等线上线下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传播活动850余场次,参与受众达8万多人次。
构筑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主平台,促进公共科普服务大融合。与晋中市24家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紧密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科技馆科普资源集约优势,先后承接干部科学培训、农民技术培训、学会学术交流等团体活动400余场。每年承办晋中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主场活动。
融入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主渠道,实现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与各中小学校联合组织“馆校合作 唯创唯新”科技教育公益行动,广泛开展科学工作室体验课、“小馆员”志愿服务、科普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教育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发动,晋中市每年约有5000名中小学师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性科技竞赛活动,在参赛规模、作品质量、获奖情况等方面均位居全省前列。
推动公共科普服务体系创新升级。推动科技馆由常设展览教育向提升科普能力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围绕打造“三基地一平台”,不断完善以实体展览为基础,科普实践体验、流动科技馆、“掌上”数字科技馆、行业科普教育基地等为拓展和延伸的现代科技馆公共科普服务体系。
实现流动科技馆巡展市域全覆盖。不断加大中国流动科技馆对基层的配发力度和服务范围,大力提升流动科普设施服务群众的能力与水平,晋中市每年开展4~5个区域的流动巡展,服务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市)。
完善科技志愿队伍建设。利用山西大学城地域优势,与多所高校签署“校馆合作、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广泛联系各行业科技工作者,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联系并组织山西省眼科医院、晋中市医学会等机构,以及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与周边10余所中小学校,共约千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科技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