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李想定
新高考背景下,“一核、四层、四翼”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立德树人”作为“一核”的其中之一,需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与人文性兼具的活动型课程,教师需注重在教学中引入“立德树人”理念,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除此之外,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政治认同感,使学生更加理性客观地对待事物。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学科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上起着重要作用,故而在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了必然举措。高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面对高考,所以高效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在新高考大背景下,进行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需要培养策略的强大支撑,运用培养策略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思想政治课堂高效教学的有力支撑,从而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含具有很强理论性的经济学、考验抽象逻辑思维的哲学和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政治文化生活知识。从理论性到应用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能力,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与当代青年的社会使命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因人而异进行问题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包容性极强,教师要通过更为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并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已出现转型,由速度增长阶段变为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要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故而教师要紧扣时代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客观地看待事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做到科学理性,进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教学,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以应对高考为首要目标,这种应试教育的做法无疑是将考试技巧作为了教学的侧重点。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需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落脚点,尤其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目前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且忽视了新课改要求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构建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较高,不仅考验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考验其抽象思维逻辑能力。目前,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理解记忆,而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全部教材内容,就以哲学为例,哲学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讲,内容偏抽象且难以理解,故而会导致学生对于这些内容一知半解,理解不全面。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较好地理解接收知识,久而久之,会逐渐对学科失去兴趣,这样也就难以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目的。
出于高考的压力,大部分学校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氛围较为紧张,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以高考为最终目的,在短时间内记忆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学习记忆答题模板,虽然可以应对高考,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开设此门课程的初衷,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但这种应试教学方式与课堂氛围无疑是对培养思维能力毫无促进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具有坚实的知识储备和理解,同时此活动有利于提高思维水平,对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培养这种思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打破局限,让授课不仅仅依赖于课本,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进而完善知识体系,对所学知识有所反思,从而达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分析性思维,顾名思义,指在判断一件事情时不受外界及主观意愿的影响,可理性通过各种科学依据与理论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这种思维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生活经历和身边人的影响息息相关。高中学生所处环境相对单一,与教师、家长和同学接触最多,所以教师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新闻热点及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且加深记忆,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分析思考,促进其分析性思维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
实践性思维,简单明了,意指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对于高中生,这一过程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乏会出现知识点应用错误,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此时应该及时分析错误,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实践出真知”,理论需要实际的支撑,否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故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推动实践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明确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教师需明确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引领学生并培养其思维能力。学校也应重视对于此能力的培养,并通过采取组织有关讲座,设计新的考核体系等措施加深教师的理解并督促教师更多地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应明晰此堂课在哪些方面可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及此课程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课堂由于学科原因,多显现出枯燥乏味的特点,所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课堂教学出现效果和质量不佳等现象。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引导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及时表达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探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要实现这种课堂氛围,教师可针对某个问题创设真实情境。问题的背景由教师创设并给定;核心的问题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寻找解决方案和答案。这样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可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知识搜寻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最终可以提高其思维能力。解决方案并不是简单唯一的,而是基于真实情境和事实。任务设计上,并不是简单指向唯一问题,而是要考虑与先前所学知识的关联性,注重挑战性且明确指向真实情境下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来创设情境,如表1 所示:
表1 课堂情境创设
续表
除此之外,在讲授《文化生活》教材时,教师可举办主题展等活动,例如:讲授汉文化时,举办“汉服文化周”活动,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兴趣,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可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顾名思义,其最终目的是落在学生政治观念的养成和政治素养的提升上面。政治和生活息息相关——政治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时,要贴近于生活本身,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情境并融入其中,更有利于其对知识的领悟与接收;同时,也会让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更好的理解,实现政治认同。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认知矛盾,让学生在辩论中促进其思维发展。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散思维,展开辩论,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提高自信心,激发其创造力,最后得出结论。其设计如表2 所示:
表2 课堂情境创设
通过将现实生活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的同时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且促进了其实践性思维的提高,使得教学更具前瞻性,让学生在枯燥的课本知识中激发起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教师在课堂设计时需要突出思维培养的思路及举措并将其付诸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及实现新高考要求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