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科(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当前事业单位在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各类问题阻碍了单位管理工作的进步,容易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的问题,给单位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因此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防范事业单位产生舞弊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有效改进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以保障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的宗旨在于提供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完善,将导致单位无法满足社会公益职能,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对事业单位至关重要,通过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防范风险失控的问题,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予以规避。
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不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和财务部门相关而和其他部门无关,各部门均不主动参与其中。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不科学,人员专业素养不足,不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
事业单位需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分析。但是很多事业单位没有针对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也没有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帮助事业单位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防范。
控制活动要求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健全管理机制,并分析控制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之处,无法针对不合理的环节进行完善,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受到不利影响,给单位的发展带来隐患。
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信息的传递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单位也没有针对各类信息进行高效管控,容易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很多事业单位过于依赖外部监督,没有在事业单位内部健全监督机制。同时,在外部监督的过程中,部分单位对于发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彻底整改,不利于改进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首先,强化人员内部控制意识。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全体成员需要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具体责任要求,以保障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序开展,单位需要向内部的全体人员普及内部
作者简介:李志科(1984-),男,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定期让人员学习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以促使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单位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让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促使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与昂扬的精神状态,从而有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1]。再次,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文化与管理风气,让全体成员将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贯彻落实到管理的各环节,并在单位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塑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单位内部的全体成员主动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完善自身工作规划,保障内部控制体系有序开展。单位也需要在内部树立起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氛围,通过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让全体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中。
第二,完善人员建设。首先,需要重视单位的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让各层级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理念,以推动人员主动学习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单位需要确保内部的人员形成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氛围[2]。其次,重视人员的职业道德。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人员的综合素养,充分考虑人员的管理情况,分析人员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素养,充分考虑人员在诚信态度等方面的意识,防范员工在工作中因道德意识不足而产生问题,加强对人才的管控。再次,健全单位的人才激励机制。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人员的激励。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存在专业能力强但是由于单位的岗位限制而长期无法升职的人员,对于这部分人员单位需要加强激励机制,确保单位的人才能够到关键岗位工作,以提高人才工作积极性,并对人才在工资、奖金等方面予以一定的倾斜。对于长期无法履行本职工作的人员需要引入必要的退出机制,以提高人员的危机感,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第三,优化单位的组织架构。单位需要优化内部的组织架构,完善权责分配机制,对权力实现有效制衡,保障不同岗位之间实现有效制约。事业单位的重大事项要通过集体决策的机制开展,防范徇私舞弊的风险。通过优化单位的授权分工机制,对内部的各岗位进行梳理,实现各岗位相互监督的要求,发挥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应有的作用。
第一,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防范。事业单位要建立风险评估委员会,配备专业的人员对事业单位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结合事业单位管理的特点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针对风险控制的效果及时进行汇报,以制定恰当的风险应对策略。
第二,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风险控制的效果,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目标要确保单位的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保障事业单位的工作有序开展,并落实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要求。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财务活动目标和业务活动目标。首先,在财务活动目标方面,要求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信息准确,并确保事业单位每条会计记录都有详细记录,保障事业单位出具的财务报告具有真实性;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其次,在业务活动方面,事业单位需要确保单位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单位的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高效服务,帮助事业单位防范单位管理的风险。
第三,对事业单位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事业单位需要健全风险识别机制,确保单位的风险得到有效预防,避免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不当带来的问题。事业单位在风险管理时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需要以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方式对风险进行梳理,以保障事业单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若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不当,将给单位的正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例如A单位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针对事业单位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并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按照1分至5分评分,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对风险的大致判断(表1)。
第四,健全单位的风险管理措施。单位的风险应对工作需要针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并形成完善的管理方案,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事业单位需要通过风险规避或风险降低的方式进行风险管理。风险规避指的是采用恰当的方式防范风险发生给单位带来的影响,风险降低指的是通过优化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表1 A事业单位风险分析表
第一,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给单位的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因此,单位需要制定内部控制的具体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完善各岗位的责任分工机制。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制度完善的管理办法,按照单位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对单位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针对单位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业单位建立预算风险管控方法;针对单位信息系统的风险,通过建设信息管理办法,优化事业单位管理流程,确保各项管控规则符合单位的实际,并通过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保障单位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制约,将单位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其次,完善单位的人员职务管理。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内部的职务分工进行优化,针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梳理,分析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化流程和管控要求[3]。
第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事业单位需要优化会计管理体系,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管理,并针对单位的风险进行优化,形成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帮助单位防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需要重视财务人员管理,促使财务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度,确保单位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督导管理,防范财务人员对管控规则不了解而产生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单位管理工作的效果。
第三,改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首先,优化采购管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需要分析单位管理的特点,确保所采购的各类资产符合单位实际,并分析单位的资产是否有必要采购。能够通过调拨方式使用的资产可以通过调拨方式使用,确保固定资产符合高效管理的原则。对于仅有临时需求的固定资产,尽可能在单位之间调拨使用,防范重复购置的问题。单位在资产购置之前,要分析是否有必要购置,确实有必要购置的才开展投资,否则应通过租赁、调拨等方式使用。当单位存在大额固定资产使用需求时,需要针对大规模采购重点管控,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提高采购的严肃性,以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事业单位需要对固定资产操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的操作要求开展工作。对于固定资产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跟踪,并且事业单位也需要定期对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进行分析,确保固定资产得到严肃管理。同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加强检修。对于贵重、精密的设备还需要每日进行登记,以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避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不细致给事业单位带来的风险。再次,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清查机制,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程序和流程,加强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监督,并通过完善清查机制分析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实现对单位固定资产的全面梳理,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最后,优化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固定资产的报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需要完善报废流程,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方式,以保障固定资产得到高效管理,防范固定资产在处置时管理不当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单位需要针对固定资产处置进行监督,在固定资产处置之后需要及时提交国库,防范存在小金库的问题。
对于事业单位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管理部门需要优化信息沟通机制,健全信息的报告体系,保障信息得到顺畅流通。
第一,事业单位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事业单位需要在内部完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想法进行梳理,明确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通过设置意见箱等方式收集人员反馈的问题;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定期与员工开展谈话并了解员工的想法,让员工及时提出工作中的问题。
第二,完善事业单位的报告机制。内部报告机制能够有效传递事业单位的信息,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获取信息可以通过内部报告机制实现,事业单位需要借助内部报告机制确保各类信息得到高效传递,为单位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提供支持。事业单位的内部报告包括财务报告等方面报告,基层人员需要定期出具内部报告,向管理层汇报管理的情况。
第三,提高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保障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跟上时代步伐。单位需要梳理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并结合各类工作健全信息管理平台,促使各类信息实现有序衔接,让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从而更好地落实信息沟通的要求。
第一,完善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在发展中需要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内部检查小组,由单位的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检查小组的成员,对本部门的工作合规性负责。同时事业单位需要针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对员工进行考核,落实员工的工作责任,建立与员工绩效相挂钩的考核体系,确保考核机制更加科学,全面判断事业单位内部各岗位的工作情况,以落实内部监督工作的要求,避免单位监督检查不到位的问题。
第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在外部监督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并且还需要主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针对所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事业单位需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处理信访,并针对信访出具相应的书面报告,以确保事业单位的工作得到了有效管理。
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的特点,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提出了优化措施。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贯穿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各环节。事业单位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内部控制要求不断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