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给予企业和个人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直接干预市场经济行为,以落实某一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目的,引导特定产业发展。财政补贴一部分来自中央财政补贴,一部分来自地方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明确体现了国家总体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战略方向。而地方政府也有明显的动机进行财政补贴,地方经济发展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方面,对当地企业进行补贴以吸引投资,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拉动当地经济。研究表明,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支付,有其社会目标,包括就业、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等。
财政补贴的效果,目前研究较多关注其对企业盈利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影响方面,且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财政补贴降低了企业投入成本,或是直接形成企业利润,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正面影响;但财政补贴也会使企业产生寻租行为,错配社会资源,形成产能过剩,对企业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同样也存在不同的研究结论,一方面财政补贴直接支持了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挤出效应、因补贴运用监管不到位、专利保护不力等原因,财政补贴反而降低了企业的研发能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起步到发展,带有明显的财政补贴色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水平从2011年前不足万辆,到2021年超过350万辆,连续7年产销规模位居世界首位,财政补贴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拟通过趋势分析,研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财政补贴的变化趋势及对行业的影响。
本文选择的样本为2012-2021年沪深交易所A股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对象为汽车整车制造上市公司,通过查阅其经营业务范围,选择其中包含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公司,共21家。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万辆,市场培育初见成效,产能初具规模,本文选取的观察期为2012-2021年,以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后的财政补贴与行业发展。数据来源于CSMA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
为了扶持一个新兴行业或产业,在培育阶段,政府通常会给予较大补贴,以降低企业投入成本,鼓励企业进入新行业,而在新行业已经形成规模后,政府应逐步退出,减少扶持力度。将样本企业所获补贴进行整理,结果如表1所示,以2017年为界,2012-2016年补贴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由于实行财政补贴退坡政策,补贴金额有所下降,2018年后又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并略有上升。2020年补贴金额略有下降,是由于当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国内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政府扩大了补贴范围,相应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有所减少。显然,在201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已初具规模后,财政补贴规模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并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种解释是,在我国,财政补贴具有普遍性,如2020年A股上市公司4953家享受了财政补贴的公司比例高达84.8%。查阅样本公司财政补贴的明细项目,发现在新能源项目的研发阶段和项目建设初期,有专项财政补贴资金,在后续阶段,虽然没有新能源汽车专项财政补贴资金,但有其他各种名目的补贴,如奖励、税费返还、土地补贴、用工补贴、出口补贴等,财政补贴总体规模上并没有出现下滑趋势。也说明财政补贴体现了多重目标,引导扶持特定产业发展是一种目标,还有保障就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等社会目标。所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财政补贴总体规模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没有出现下滑的趋势。
表1 2012-2021年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变动趋势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财政补贴带有明显的政策倾向,因此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获得的补贴力度会不会存在差异?国有企业所获补贴力度是否会大于民营企业的?不同企业由于规模、社会贡献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直接比较获得的财政补贴金额大小显然不恰当,参考以往研究,本文以(补贴金额/营业收入总额)×10000作为指标来衡量不同企业获得的补贴力度,结果整理如表1所示。总体来看,2012-2021年间,民营企业所获补贴力度明显高于国有企业所获补贴力度,且近几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只在2015年和2016年由于个别国有公司获得大量补贴而导致相反情形。以往针对全行业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民营公司享受到的补贴比例高于国有公司的,本文观察结果说明,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获得补贴力度差异的情形,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全行业表现一致。从财政补贴的动机来分析,其中提高就业率是主要社会目标之一,民营企业能吸收更多劳动力,可以部分解释补贴向民营企业倾斜的现象。此外,当地政府也可能倾向于给予民营企业更多补贴,向外界释放一种信号,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来投资于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
“汽车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经济强”,汽车产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能有力拉动地区经济,多地区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大力扶持。传统汽车大省有吉林、湖北、上海等省区,而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赛道,各地区政府的扶持力度是否一样?是否有地区借此“换道超车”机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打造汽车强省?依旧采用上文的补贴力度指标来分析各地区的差异,结果整理如表2所示(由于篇幅所限,仅显示部分地区数据),通过观察各地区及各年指标变动趋势,分析总结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各地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存在较大差异,且地区富裕程度与补贴力度关系不大。即使忽略指标值极度偏低或偏高的特殊情况,2012-2021年间每年各地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力度指标大小也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倍数大都处于40倍以上。总体来看,安徽、江西、辽宁等地区基本保持着较大的补贴力度,而吉林、山东、上海等省区补贴力度则相对偏小。查询人均GDP值作为衡量地区富裕程度指标,与表2数据对比发现,地区富裕程度与补贴力度不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如上海属于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其补贴力度指标反而处于较低水平;江西和河南的人均GDP值接近,但江西的补贴力度指标明显高于河南,平均为后者的3倍左右。
(2)补贴力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各地区政府都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以发展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发展,各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力度也显现出较大差异。吉林和山东作为传统汽车生产大省,补贴力度指标值处于较低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是安徽和江西。安徽明确提出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力图打造新能源汽车强省。2021年, 安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25.2万辆,吉林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10.7万辆。显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安徽抓住了“换道超车”的机会,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初见成效。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同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举办,海南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项目之一,表2数据表明,海南自2019年大幅提高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力度。所以,补贴力度与当地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存在较大关联。
(3)各省区各年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波动性较大。纵向分析各省区在2012-2021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变动趋势,由表2数据显示,各地区指标值变动趋势没有表现出较明显的规律性,各年间指标值波动较大,60%的地区指标值标准差在50以上,最高的达551,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各地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显然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如当地经济政策、产业布局规划、政府收支、社会目标等,除吉林、上海等省区外,较少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所以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表2 2012-2021年部分地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力度变动趋势
在政府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表3所示,自2012年新能汽车销量突破万辆后,便进入快速发展通道,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超过300%,在国内汽车销售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2018年后汽车销售总量虽然呈下滑趋势,但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上涨势头,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上涨的拉动下,汽车销售总量开始止跌回升。显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大,产业培育已见成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财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供给端进行补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研发生产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政策,当地政府也通过奖励、兴建产业园区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和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二,对需求端进行补贴,实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奖补、车船税减免优惠等政策。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为例,首先在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09年对在公共服务领域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5万元至45万元/辆的补贴,随即2010年对私人购置新能源汽车也给予最高6万元/辆的补贴,2015年后补贴金额有所下降,此后实行补贴金额逐年退坡的政策,至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终止。由于前期补贴力度较大,激励了消费者购置新能源汽车,当市场初具规模后,补贴力度的下降没有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第三,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行补贴。2014年,财政部出台文件确定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我国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用地、审批、电价、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综上所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表3)。
表3 2011-2021我国汽车销售规模变动趋势(单位:万辆)
图1 财政补贴与新能源企业研发投入变动趋势
财政补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特定产业发展,着重对企业的研发进行补贴。衡量企业研发能力的主要指标是研发投入金额,收集样本企业数据,绘制2012-2021年间政府补贴金额和研发投入金额变动趋势,结果如图1所示。图1显示财政补贴和研发投入变动趋势存在较大的一致性,两者相关系数为0.64。说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在新能源行业,财政补贴与企业研发能力存在负向关系,或存在“倒U型”关系有所不同。2012年后,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企业有内驱力进行研发投入,推出新车型,抢占市场份额,财政补贴是“锦上添花”,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资金。所以,当市场需求扩大时,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能力有促进作用。
本文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财政补贴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12-2021年间的变动趋势。发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发展阶段后,财政补贴显现出如下特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规模维持在较高水平;新能源汽车行业内民营企业所获补贴力度总体高于国有企业所获补贴力度;各地区政府对当地新能源汽车企业补贴力度差异明显,且补贴力度与地区富裕程度关系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财政补贴呈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步提升,此后即使对需求端的补贴逐年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进入到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能力具有正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