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地区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共情疲劳相关性分析

2022-11-21 01:45邓丽云杨海英朱胜男
全科护理 2022年32期
关键词:男护士继发性精神科

岳 芸,邓丽云,杨海英,朱胜男

职业获益感是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感知到带给自身的益处及价值,并认同从事该职业活动中能够促进自我提升[1]。有研究表明,护士职业获益感与护士的离职行为呈负相关,有预测作用,同时护士职业获益感会影响护理队伍稳定性及护理质量[2]。精神科护士面对的是存在认知、情感、思维、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病人,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病人攻击、自杀、自伤等应激状态,护士长期暴露在充满“应激源”的高风险环境中,共情能力会逐渐衰退,易发生共情疲劳[3-4]。有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共情疲劳超出临界值,属于重度共情疲劳[5]。共情疲劳一旦发生会使照顾者处于缺乏能量、行动迟缓、精疲力竭的状态。本研究对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及共情疲劳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二者相关性,旨在为进一步提升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积极感知、减少共情疲劳的发生,促进护士自我成长,为精神科护理管理者提供有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2 纳入标准 具备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职护士;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现在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在精神科连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1年;无认知行为障碍。排除标准:调查期处于产假、病事假期间;进修护士;实习护士。

1.3 调查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由研究者本人及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对常州地区5所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调查,征得各医院护理部同意后发放问卷,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告知问卷调查的目的、填表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调查对象不记名独立填写,填写完毕当场回收。遵循多因素分析样本量以变量数5~10倍的计算要求[6],该研究共12个变量,需60~120例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3份,统计分析阶段:2名研究者独立整理回收问卷,排除无效问卷(明显不符合逻辑、答案呈规律性),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码。回收有效问卷167份,有效回收率96.5%。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课题组成员经过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护龄、夜班轮值情况、薪资、婚姻状况、医院级别、有无专科知识培训经历、近1年工作中经历暴力攻击数(包括躯体性骚扰、言语性威胁、情感虐待、躯体攻击、威胁恐吓[7])等。

1.3.2 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 由胡菁等[8]设计,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包含5个维度33个条目,维度由积极职业感知、护患关系融洽、亲友认同、团队归属、自身成长组成。得分范围33~165分,一般认为均分<2分为低水平,2~4分为中等水平,>4分为高水平。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0.917。

1.3.3 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 该研究采用由陈华英等[9]汉化和修订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并已广泛用于评估医师、护士、警察等救助人员的共情疲劳情况。共情疲劳量表包括共情满意、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3个维度,各10个条目,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依次计1~5分,反向条目反向计分。 其中共情满意代表积极趋势,其他两个维度代表消极趋势,各维度临界值分别为共情满意<37分、职业倦怠>27分、继发性创伤>17分。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0.87,信效度良好,适用于国内护士的共情疲劳水平的评价。

2 结果

表1 精神科护士一般资料(n=167)

表2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共情疲劳各维度得分 单位:分

注:年龄、学历、薪资、职称、中夜班轮值情况、人事关系、医院等级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共情疲劳的相关性

表5 自变量赋值表

表6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共情疲劳现状

3.1.1 职业获益感 职业获益感总分为(99.62±9.81)分,均分为(3.02±0.28)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是亲友认同维度(15.98±2.24)分,较郑东升等[10]调查结果低,可能由于其调查的是广州某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相较于综合性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的护士利用职业技能为亲友提供帮助的机会较少,社会、亲友对精神科护士的信任度不高,同时精神科护士所处环境基本为封闭式管理方式,病人也基本无陪护,与外界接触较少。而积极职业感知维度(24.22±3.25)分,得分最高,可能与近几年从国家层面,已经在大力推行和落实精神科人才培养,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经济报酬,提供职业发展机会有关[11]。

3.1.2 共情疲劳 共情疲劳总分为(96.33±6.75)分,各维度得分共情满意(33.90±3.93)分、职业疲倦(32.79±3.4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29.64±4.60)分,精神科护士共情疲劳处于重度,其中共情满意得分与王傲枭等[12]研究结果相似,职业倦怠与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较高,说明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更为严重,可能与精神科病人的病人风险存在隐匿性,风险防范需要护士具备细致观察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精神科护士受到暴力攻击的概率较高,也是产生职业倦怠与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需要通过各种减压方式,加强他们的社会支持,改善他们的职业倦怠,降低继发性创伤发生[13]。

3.2 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与共情疲劳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3显示,精神科男护士在积极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自身成长4个维度得分低于女护士(P<0.05),这与何燕娴等[14]研究结果接近,可能由于护理队伍中以女性为主要组成,传统观念中存在护理工作应由女性去完成,男性在从事护士职业时会受到社会成员及亲友的歧视;另外,男护士职业获益渴望更高,希望通过职业平台获得机会与挑战[15-16],而且精神科男护士在面对行为异常的病人时都会承担其主要责任冲锋在前,导致受到暴力攻击的概率更高[17]。护理管理者充分发挥男护士的职业优势的同时,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也可通过媒体来展示男护士的正面形象,改变社会各界对男护士的传统观念,激发男护士及其家人自豪感。

表3显示,不同婚姻状态精神科护士积极职业感知、自身成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离异护士在积极职业感知、自我成长维度得分最低,可见家庭稳定状态对于护士在从业过程中的重要性,稳定家庭状态会赋予护士积极能量以及在自身成长的要求中会不断提升[18]。

表3显示不同护龄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得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30年以上的护士职业倦怠感最强,可能与护理专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个医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电子化、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推广,护龄在30年以上仍在临床一线的护士会感到力不从心,在工作中还需要面临继续教育、科研等任务,同时这部分人员家中老人已年长,孩子学业繁重,表现出较强的职业倦怠。护理管理者要考虑为这部分人群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3.3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共情疲劳部分维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职业获益感维度中积极职业感知、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自身成长与共情疲劳维度中共情满意呈正相关(P<0.001),与继发性创伤应激呈负相关,职业获益感维度中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与共情疲劳维度中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相关。管理者应重视精神科护士的团队意识[19],强化护士的团队合作精神,制定举措促进新进护理人员更快融入护理团队,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为护士提供较多职业发展平台,促发护士的积极感知[20],减少负性情绪认知。

3.4 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影响因素分析

3.4.1 工作中直接经历暴力攻击次数越多职业获益感水平越低 精神科护士是职场暴力攻击的高危群体,常常在无预兆情况下受到攻击,包括躯体性骚扰、言语性威胁、情感虐待、躯体攻击、威胁恐吓等,之后往往得不到病人及其家属甚至管理者的理解,甚至遭到一些责备及辱骂[21]。然而共情能力的高低又是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众多影响因素之一,管理者可以积极采取减少暴力攻击发生的干预措施,将共情能力培训加入防暴技能培训中[22],同时关注护士被暴力攻击后的心理影响,运用积极正能量的引导方式,减少职业过程中的继发性创伤,以不断提高精神科护士职业获益感。

3.4.2 精神科专科护士比接受过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高 精神科专科护士通过较为系统培训考核,护理核心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回到工作岗位基本能承担护理组长/护理骨干或护理管理的职务[23],在临床工作中参与疑难病例讨论、护理会诊、护理查房、教学的机会较多,外出培训机会也增加,在应对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时能有效进行风险评估及防范,处理各种应急事件时能得心应手。重视精神科专科护士人才培养及使用,同时生成对专科护士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获益感。

3.4.3 共情满意度低,继发性创伤严重会导致职业获益感降低 我国每10万人口的精神科护士占比仅为1.91%,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2.97%,其中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优秀人才更为缺乏[24]。职业获益感降低会导致护士离职意愿增加[25],从而人才流失更为严重。共情能力要求护士能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真正体会病人的感受,精神科护士共情满意度低与病人病情特殊性存在一定关系,当病人出现与社会现实不相符的行为及言语时,特别是在病人的言行对护士产生躯体或心理上的继发性伤害时,护士无法理解病人的表现,更无法产生共情,从而对自己职业价值感产生怀疑,甚至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产生离职想法。管理者可以通过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正念减压、表达性艺术干预、巴林特小组等[26]方式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干预,注重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帮助护理人员学会正确面对共情疲劳,提升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将负面情绪内在消化,减轻共情疲劳的同时提升职业获益感。

综上所述,常州地区的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亲友认同维度水平较低,护士工作中直接经历暴力攻击次数、是否经过专科培训、共情满意、继发性创伤是影响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局限于常州地区的精神专科医院,未能覆盖其他地区的精神科护士,同时样本中男护士所占比例较少,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男护士继发性精神科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男护士渐成“香饽饽”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精神科低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