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足下垂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2022-11-21 06:10覃政广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患侧体位下肢

覃政广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采用积极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足下垂发生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及早的采取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足下垂和内外旋 发生。在预防过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人为干预,有助于患者顺利预防。近几年来,伴随医学研究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加之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护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若未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护理指导和干预,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常见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方面应多摄入维生素﹑高蛋白﹑高能量食物,以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包括小米粥﹑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蛋类等,保证基本营养的摄入[2]。

2.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证病室清洁,定时打扫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 气的流通,病床之间用隔帘隔开;为患者营造安静适宜的休息环境[2]。

3.体位护理

在足下垂的防治过程中,有个词必须提到,这就是良肢位。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持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要求下肢为屈曲位,及髋﹑膝于屈曲位,髋关节﹑膝关节下各垫一软枕,踝关节于中立位,背曲 90度,脚掌下垫枕或用足托板,避免被子压迫脚背[2]。坐位训练:以能坐轮椅的患者为对象每天进行2次,此时脚底要着轮椅的踏板,保持功能体位。

3.1 防治足下垂的分期

3.1.1.卧床期

①改换体位,保持良肢位:施行一遍/2~3h,为保持体 位要准备软垫,侧卧位时背部要有软垫作为依靠,患侧的膝下垫起,避开腓总神经以保持下肢处于良肢位,保证患侧下肢不外旋不内收,卧床时调整下肢保持轻度屈曲位,膝关节下用小软枕;②四肢运动(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患侧上﹑下肢各关节做主被动的屈伸运动,对踝关节行背伸﹑背曲运动,15次/1套,做2套/天。为促进患侧的被动运动,健侧自主运动也作同样的运作,如果不够充分,可被动运动或者使用仪器辅助治疗。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包括长时间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2]。

3.1.2.离床期

过了急性期,经医生许可,开始坐轮椅乘车训练,每日一次,一次5分钟,如果坐轮椅稳定可延长时间,增加次数。坐轮椅时两脚必须放在踏板上。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安全,用安全带固定躯干,颈部不能保持稳定的患者,可使用设有床的轮椅。

3.1.3 步行期

坐轮椅或者是坐位时足底着地面作背屈训练,将5-6公分的海绵放在足底与地面之间,进行背屈训练,10次为一套,一日2次。

3.2 支具的使用

主要有新高帮篮球鞋疗法[3]﹑急诊防足下垂牵引装置[4]﹑多功能预防足下垂支架[5]﹑预防足下垂硬板靴[6]等,其中,新高帮篮球鞋疗法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患者无论采取何种体位,应禁止足部处于悬空状态,将软垫垫于足部,睡前将双足放于鞋内,每2小时脱掉篮球鞋,观察足部颜色﹑血运以及温度等情况,对足部按摩20 min后再次放于鞋内。

在临床使用巾均可有效预防足下垂的发生。研究[7]显示应用自主研发的下肢多功能固定垫抬高患肢,效果优于传统的抬高方法。降低了患肢足下垂﹑足部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选择最适宜的支具。

4 疼痛护理

疼痛刺激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应,且术后需长期卧床易导致术后足下垂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8]。如何有效减少疼痛引起的足下垂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成了医护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意义重大[9]。

4.1 物理镇痛

在对病人肢体血运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下合理采用冰敷﹑热敷﹑ 按摩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疼痛,冷敷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10]。热敷可减少局部肌肉痉挛,加快足部肢体血液循环。按摩可以改善血运,舒筋活血,提高病人舒适度。翻身达到舒适卧位,全身肌肉保持放松状态,使病人能够身心愉。在对患者按摩时,常用手法有推法﹑按法﹑揉法等,自远心端逐渐向近心端顺序按摩,应遵循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按摩原则,2次/d,15~20 min/次。若患者肌张力偏高,在按摩时可增加按摩时间,若张力偏低,需进行揉搓性按摩。针刺疗法也可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刺激潜在神经反射[11]。

4.2 用药护理

对于创伤病人的疼痛,最直接而有效的控制疼痛方法是应用有效的镇痛药物[12]。预防性给药用药剂量少且效果明显。且在24 h内总用药量比疼痛时用药量小[13]。

5.康复护理

研究显示[14]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患者家庭负担。肌电生物反馈结合肌肉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踝关节的背伸能力﹑平衡能力和步行功能,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和耐力,值得推广应用[15]。

6.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健康卫生宣讲,告知患者发病原因﹑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后遗症等。由于自身身体状况﹑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症状﹑经济负担,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与患者沟通时应面带微笑﹑说话语气应温和,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6]。

7.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患侧肢体关节挛缩,加快患侧肢体血液循环。锻炼顺序为自肢体近端至远端,循序渐进锻炼,医护人员一只手将患足保持背屈状态,将脚掌与床面接触,另一手放于患侧膝关节部位,保持髋内收,对髋膝关节做屈曲动作,再对膝关节进行伸展锻炼,同时配合小腿三头肌按摩,2次/d。对患者采用DA311-3型防垂足托辅助下肢功能锻炼,此托主要有不同部分构成,如脚托﹑踝托﹑球形关节等,其中脚托与踝托中放置有海绵垫,可避免对关节造成损伤,提高其舒适度;球形关节能够由踝关节畸形程度对脚托与踝托间角度进行调整,并使用螺栓提高稳固性。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穿上防垂足托进行下肢训练,在脚背﹑踝部以及胫骨下端固定脚托与踝托弹性固定带,保持踝托与脚托夹角为90°,以此使足背与小腿呈直角,将准备好的软垫垫于膝关节下,微屈患腿;将大枕放置于腿外侧,可有效预防下肢出现外旋,确保肢体在功能位[17]。根据患者疾病程度,从小角度逐渐锻炼,锻炼时先将踝托与脚托角度20°~3O°,调整螺栓提高稳固性,对痉挛组织进行牵拉,调整背屈角度,其中活动度由10°逐渐调整。

综上所述,卧床患者足下垂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及家庭上的负担,因此预防足下垂,减少足下垂的发生率成为卧床患者重要的护理内容,预防的护理措施主要有饮食护理﹑环境护理﹑体位护理﹑支具的使用﹑疼痛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应做好足下垂的预防,尽可能减少足下垂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患侧体位下肢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更 正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