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举青
数字媒体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用艺术的方式生产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数字信息,如图形文字、视频音频、虚拟交互等数字产品,涉及生活服务、文化交流、商业咨询、教育管理、新品推广、娱乐互动等方方面面,更快速、更便捷、更丰富、更智能、更个性的数字信息正迅速通过各种媒体平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娱乐习惯和消费习惯。尤其是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可以放大信息传递效益的优势,加快了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和新思维的出现,催生了新型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可见,数字媒体由于产品更新颖多样,形式更灵活便捷,内容更丰富多元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当下很多实体产业争相转型的方向。
(一)数字化产品的制作。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夏皮罗和瓦里安在《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中认为,数字产品(digital products)就是编成一段字节。包含数字化格式,可编码为二进制流的交换物,均视为数字产品。实体企业数字转型的主要方向就是要开发相应的数字产品以通过网络传播推广,它包括电子书刊、电子票据、数字门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虚拟交互等多种形式。这种数字产品让观者能够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全面了解产品的详细信息,了解活动的流程,了解产品的特点,然而,数字化产品的制作涉及到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比如: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和后期处理的媒体制作技术;图形创意、文字变形、LOGO和品牌推广的视觉形象设计技术;游戏虚拟交互的人物、场景的动漫设计等等。
(二)数字化传播的途径。数字化产品的制作就是为了能够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因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媒体消费群体主流“眼球经济”的倍数增长趋势,使越来越多的网络商家认识到“注意力”可以“商品化”,注意力是一种几乎无再生成本的资源,注意力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进行无限的配置,这使商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注意力的“破译密码”,即“点击率”上。可以说,网络时代没有注意力就没有点击率,没有点击率就没有消费群体,没有消费群体就没有利润。商家的网络销售在注意力经济的趋势下,如何多角度呈现产品的文化内涵,多形式展现产品的功能特性,多样化渠道的内容输出,多元化素材资源的整合等成为商家博取点击率和注意力的核心,所以数字化产品在传播过程中是否具有互动性、便捷性、大众性和多元性成为消费群体积累的关键。
(三)数字化消费的服务。数字化消费就是通过移动终端或者互联网等平台进行的消费形式。实体企业数字转型过程中除了数字产品的制作推广之外,最终是要达到销售的目的。然而,数字消费过程中需要完善服务平台,否则,在数字媒体不断推陈出新的趋势下,如果商家只关注“眼球经济”而不重视服务意识,即使在数字传播过程中积累的消费群体也会流失。可见,完善的数字消费服务是互联网金融的强大依靠。只有加强“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渗透,深化交互体验、用户差异、媒体融合的思考,才能切实提高数字化消费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也是产业数字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持久动力”。
灵谷洞考古发现的一万年前古人类化石验证了宜兴是一座历经万年、千年锤炼的古老城市。不仅创造了7,000年前的“骆驼墩文化类型”,且西周至春秋末期归属吴国,越王勾践灭吴改属越国,楚国兴兵灭越改属楚国,秦统一六国后定名为阳羡县,后周玘平定叛乱设“义兴郡”,于公元976年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它保存了完整的陶文化遗产体系,是著名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发源地;它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文化类型”,被誉为太湖西岸文化之源;它形成了独特的阳羡山水文化,是江南水乡城市格局的杰出代表;它拥有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众多。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外界知晓度并不高,它需要依托数字媒体在原本相互隔绝的信息孤岛间搭建数字化桥梁,将原本分散埋藏于各个领域的内容提升至交流、可互动、可视化,甚至是可交易的层面,相信宜兴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地方民俗特色、人文山水风貌能够通过知识融合、创意井喷的数字媒体有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更加时尚的呈现。数字宜兴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媒体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育人的需要。
宜兴地处江苏省南端,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和沪、宁、杭三角中心,东濒太湖,河流纵横,水系发达,群峰叠翠,溶洞棋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融汇了吴越文化,创造了“骆驼墩文化类型”,享有“中国陶都”“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和“水乡、竹海、茶洲、洞天”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数字媒体专业群依托地域文化,扎根地方区域产业,开展“本土化”数字研究与服务实践。
(一)区域深入调研,定位文化特色。专业群立足地方充分调研,深挖宜兴“太湖西岸文化之源”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山水城市之美,探访“名人之乡”“教授之乡”和“书画之乡”的人文魅力,结合专业群各专业的实际和实践教学条件,依托宜兴市广播电视台、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结合政府项目对地域文化宣传推广的需求,找准数字媒体专业群能够为数字宜兴发展服务的切入点,寻觅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围绕区域不同需求提供可以服务的形式,并将具体项目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准确定位专业群的发展方向,体现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宗旨。
(二)针对产业需求,架构育人体系。专业群联合动漫协会、广告协会、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文广新局等在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提供本土文化融入与渗透便利的基础上,科学架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架构的内容和方向。视觉传达专业围绕宜兴的产业特点,就图形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山水人文摄影等;广告设计专业围绕宜兴历史名人、民俗文化、非遗技艺、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文化策划、脚本制作、摄像、短视频拍摄、后期特效制作等;动漫专业围绕宜兴的历史故事、文化典故、历史古建、紫砂名人等进行动画角色设计、三维古建动画修复、动画短片制作等;游戏专业围绕宜兴历史发展脉络和代表性文化特色开发虚拟交互游戏,以更深入地了解宜兴的区域文化特色和产业特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围绕区域丰富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开展帮扶,包括网页网站平台的建设、文化美食的节目制作,以及直播带货推广等。全过程渗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的具体要求。
(三)校企协同育人,强化理想信念。专业群积极邀请南京易技未来动画有限公司、无锡致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以及作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是江苏首批特色小镇——“太湖影视小镇”加盟,共同围绕宜兴地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出谋划策。就像宜兴新庄街道“宜兴百合”土特产的数字项目推广,专业群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由视觉传达专业重新对宜兴百合的品牌形象和包装进行重新设计;由广告设计专业拍摄百合生长的生态环境,加工工艺和保健药用价值相关的视频短片;由动漫和游戏专业设计宜兴百合的动漫IP形象,建立虚拟交互平台;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搭建专业的宣传推广网站,并进行直播平台销售和推广,专业交叉渗透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于宜兴百合进行数字化的包装,真正服务本土化的区域经济发展。在技能训练中全过程融入协作意识的培养和爱国理想信念的树立。
(四)样板复制推广,践行使命担当。专业群不断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积累沉淀,积极探索如何形成连锁效应,为宜兴更多的数字推广项目服务。比如宜兴紫砂陶非遗技艺、蜀山古南街的古建、前墅古龙窑、芳桥民俗目连文化节,以及和桥豆腐干、高塍猪婆肉、徐舍小酥糖等的数字推广,进一步拓展产品包装、品牌策划、美食推广、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旅游网站等方面的服务,能够使宜兴通过多渠道数字化的立体化包装,能够有更多维度的展示和更多形式的推广传播。当然,融课程体系的项目必将在学生实践中埋下“种子”,毕业后能够积极思考如何为家乡的发展服务。比如:陕西的同学积极思考如何为家乡苹果的销售推广服务等,充分体现新媒体时代“以知促行”和“以行践知”的使命担当。专业群的“本土化”实践就是为了能够服务地方区域产业的同时,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供给,也是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推进零距离就业的一种探索。
数字媒体专业群以地方产业的数字转型升级为切入口,围绕产业链统筹架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育人体系,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拓宽专业的延伸领域和覆盖面,通过强化专业群内部各专业间的相互交融渗透,把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和企业产品数字推广的需求,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严瑾的学习态度,树立爱国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以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广应用的实践价值,其研究实践对于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途径与立德树人的方法,以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具有理论研究和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