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娟
(广西灌阳县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541600)
近年来,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且占据第二。特别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缺乏CC 筛查方案的发展中国,其发病率更高[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逐渐完善,加之CC 筛查工作全面普及,使CC 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每年仍具有13.7 万新发病例,并以2%—3%的速度上升,且逐年呈年轻化趋势[2]。相关研究发现,CC 的产生主要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存在密切联系,使其形成早期癌-浸润癌的一个由量变至质变的过程,该过程通常需8—10 年时间,因此提示CC的产生过程,具有一个较长、可逆转的癌前病变阶段,故对该类癌前病变实施早期筛查显得十分关键,进而取得最佳防治CC效果[3]。因此本文对CC 早期筛查方法作一综述,现详细如下:
最常见细胞学筛查手段,以刮取宫颈表面细胞最为多见,且以巴氏分级作为结果的评估。该技术凭借着简便、安全等优势,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若观察到异常细胞,其诊断特异度可达到97%—100%,但其敏感性较低,约为49%[4]。相关研究发现,针对位于颈管内病变时,取得真正病灶难度系数较大,使其假阴性率可达到50.5%,进而极易增加漏诊率,加之宫颈刮片只能评估疾病的性质,无法掌握其病变位置[5]。虽宫颈刮片存在以上缺陷,但具有实用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势,在经济水平有限的地区,仍具有显著价值[6]。
随着细胞学制片技术不断完善,TCT 在上世纪90 年代,逐渐实施CC 的筛查。TCT 属于一类将收集于宫颈外口、宫颈管的脱落细胞保存于液体中,利用计算机操控的精密过滤膜,将细胞均匀分散于载玻片上,制成清晰涂片的技术[7]。TCT 可用细胞形态特征实施判断,其细胞学分类方法选择2001 年国际癌症协同(NCI)推荐的新TBS 分类表现[8]。TCT 的产生可直接强化细胞涂片效率,促进阅读速度上升,缩短筛查时间。但临床研究发现,由于TCT 收到设备、费用的限制,现阶段该技术只能在发到国家和城市替代宫颈刮片,作为CC 筛查的首选[9]。
相关研究发现,HPV 感染属于造成宫颈前病变,发展至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和CC 的关键病因,同时也是CC 初筛的常用方案[10]。现阶段,发现150 多类HPV 亚型,且具有40 于种与宫颈各级疾病有关,依据其致癌性,可归纳为高危型(HR-HPV)、低危型(LR-HPV)[11]。CIN 及以下病变与LR-HPV感染存在一定联系,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C 与HR-HPV的高负荷存在密切联系[12]。研究发现,不同亚型HPV 感染的致病性、后果性存在一定差异,其可诱发CC 的高危型HPV 具有13 类,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其中宫颈鳞癌大部分可归纳为HPV16 感染,而宫颈腺癌以HPV18 感染最为多见[13]。现阶段,HPV 的检查方案具有多类,如原为杂交法、细胞学法、斑点印迹法、分子杂交捕获二代(HCII),荧光基因片段长短尚未一致,导致灵敏度也存在较大差异[14]。其中HCII 属于现阶段临床实施较为广泛的一类检查手段,其主要将核酸信号逐渐增加,随后通过化学发光信号,实施检测HPV,该技术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其能够用于定量检测,且尚无放射性,适合应用于CC 的筛查。同时,相关研究发现,具有诸多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其联合了导流杂交和基因芯片技术的特点,可同时对21 中HPV 基因型实施快速分型,且能够评估出诸多感染、持续感染以及再次感染,该方案的产生,能够辅助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也是一项较为理想的检测技术[15]。
阴道镜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属于一类内窥镜,通过放大技术,能够将病变部分放大至5—40 倍,反映宫颈和下生殖道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病变,且可准确定位其病变部位,与单纯细胞学检查进行比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特别对诊断临床上无症状的早期CC 比较意义具有更大[16]。但临床研究发现,阴道镜技术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检查期间无法判断颈管内的病变,且受检查者技术、经验的限制,存在一定主观性,阴道镜对底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的特异性、敏感性欠佳,极易导致漏诊或过度诊断发生,该类状况下需结合细胞学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必要时实施宫颈管搔刮术,全面通过CC 筛查三阶梯: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以强化病变检出率,规避漏诊率,使CC 获得早发现早治疗[17]。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属于一类新型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其原理以已知的单链标记核酸为核心,依据碱基互补配对为原则,与待检样本内未知单链核酸进行结合,而产生荧光显微镜下可检测的荧光信号。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疾病属于近年来发展的信心技术,其具有灵敏度高、直观、快速等优势,有效弥补现阶段CC 和癌前病变筛查的缺陷,可归纳为临床宫颈疾病筛查的关键项目。
CC 筛查系统属于新型检测项目之一,其主要通过光电特性,利用探头轻触宫颈表面,以低强度的电和光探查宫颈,直接找出宫颈组织内病变细胞,且能够检测出与癌前病变伴随产生的血管异常增生,血液循环加快等基底层和副基底层的变化。相关学者发现,CC 系统归纳为CC 及癌前病变的一类筛查方案,与基液基层细胞学检测相比较,其能够有效提高敏感度,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8]。研究发现,CC 筛查系统凭借着无污染、无创、简便、无痛等优势,获得诸多医师认可,其敏感性较高,假阴性率较低,且能够规避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进而规避漏诊率。假阴性率与TCT 相比较高,但尚未导致严重的过度诊断[19]。作为一类新型CC 筛查方案,CC 筛查系统更加适合用于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细胞学医师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CC 早期筛查技术不断完善,其早期诊断率、治愈率也在随之递增。CC 的筛查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弥补单一筛查方案的缺陷。现阶段液基细胞学检查配合DNA、HPV检测,已成为CC 筛查的最佳方案,其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但其受到费用昂贵等影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各国家和地区需依据其实际状况,采纳适宜的筛查方案,进一步完善CC 筛查手段,为早期诊断和治疗CC 奠定重要指导及基础。2021年7 月时间卫生组织的筛查的新观提出,若初步筛选试验为阳性,则实施分诊试验,但初步试验和分诊试验均为阳性时,则作出治疗决定,同时检测试验阳性,可进一步实施阴道镜检查、活检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实施诊断,以确定适宜治疗方案。但阴道镜检查和活检的实施可能具有一定挑战性,故考虑不依赖于阴道镜检查可用性分诊策略。